- 年份
- 2024(5980)
- 2023(8881)
- 2022(6921)
- 2021(6443)
- 2020(5057)
- 2019(11745)
- 2018(11987)
- 2017(23027)
- 2016(12811)
- 2015(14186)
- 2014(14467)
- 2013(13796)
- 2012(12472)
- 2011(11430)
- 2010(11733)
- 2009(11179)
- 2008(11119)
- 2007(9926)
- 2006(9334)
- 2005(8857)
- 学科
- 济(52061)
- 经济(51999)
- 管理(33708)
- 业(32305)
- 企(25636)
- 企业(25636)
- 方法(17769)
- 农(17489)
- 中国(17169)
- 数学(15778)
- 数学方法(15599)
- 制(14690)
- 财(13764)
- 业经(13069)
- 地方(10952)
- 银(10842)
- 银行(10829)
- 融(10734)
- 金融(10730)
- 贸(10686)
- 贸易(10678)
- 农业(10531)
- 行(10487)
- 策(10470)
- 易(10398)
- 体(10345)
- 学(9001)
- 体制(8383)
- 理论(8115)
- 发(7762)
- 机构
- 学院(177454)
- 大学(175959)
- 济(79478)
- 经济(77797)
- 研究(66109)
- 管理(63972)
- 中国(53649)
- 理学(52880)
- 理学院(52322)
- 管理学(51490)
- 管理学院(51138)
- 财(41571)
- 京(36748)
- 科学(36282)
- 所(33612)
- 财经(30725)
- 中心(29990)
- 研究所(29685)
- 江(28775)
- 农(28761)
- 经(27874)
- 经济学(25447)
- 北京(23961)
- 范(23804)
- 师范(23589)
- 院(23398)
- 州(22781)
- 经济学院(22682)
- 财经大学(22590)
- 农业(22263)
- 基金
- 项目(106581)
- 科学(84370)
- 研究(81888)
- 基金(77208)
- 家(66142)
- 国家(65559)
- 科学基金(56186)
- 社会(52021)
- 社会科(49239)
- 社会科学(49226)
- 省(41390)
- 基金项目(38848)
- 教育(38177)
- 自然(34444)
- 划(34285)
- 编号(33796)
- 自然科(33660)
- 自然科学(33650)
- 自然科学基金(33073)
- 资助(32185)
- 成果(29629)
- 课题(24601)
- 重点(24279)
- 部(24092)
- 发(23554)
- 性(22191)
- 创(21707)
- 国家社会(21532)
- 教育部(21034)
- 制(20525)
共检索到297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战明华 李帅 刘恩慧 许月丽
"伯南克之谜"描述的是现实货币政策传导同利率传导渠道理论预期相悖离的三大特征,这些特征来自发达经济体,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环境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利率市场化推进会弱化伯南克之谜的理论预期未必符合中国的经济事实。本文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伯南克之谜的弱化作用小于预期,机制是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和利率期限结构效应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样重要;构建完善的货币政策利率调控体系不能仅依赖利率市场化本身,经济市场化体系的完善更为重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姜再勇 钟正生
本文考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效应的体制转换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978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二季度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管制利率渠道发生了两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效应都降低了。1996年1月至2009年7月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市场利率渠道发生了一次体制转换,转换之后同业拆借利率变动平抑产出和物价波动的效果都更强劲、更持续。这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意味着我国利率调控由直接方式逐渐转向主要依靠间接方式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雄
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方式,也是货币创造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尤其是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新常态下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减弱,现行的货币政策模式将面临调整,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还存在障碍。为此,未来我国应加快构建目标基准利率,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加强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深化政府和国有企业改革,强化政府预算约束,完善市场风险定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邓雄
自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以来,信贷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项目,也是货币创造的主要途径。但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尤其是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信贷传导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新常态下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降低,现行的货币政策模式将面临调整、改革,但现实的情况是利率传导还存在障碍,未来我国应加速构建目标基准利率,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加强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深化政府和国有企业改革,强化政府预算约束,完善市场风险定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战明华 蒋婧梅
本文在借鉴Driscoll(2004)的银行信贷供给冲击识别的方法基础之上,主要尝试验证了如下命题: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是否如理论预期的那样逐渐完善了金融市场,从而弱化了银行信贷渠道的效应?实证结果发现,虽然信贷渠道总体上是显著存在的,但信贷渠道的效应变化随改革时段不同而呈倒"U"形特征。深入的分析认为,倒"U"形关系表明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在改革后期有减弱趋势,且金融市场化改革并未有效的催生金融创新。从金融改革的角度看,本文的意义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整体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单独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效果是令人怀疑的;二是金融改革必须具有诱致金融创新的功能,不能有效促进金融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安兴 胡春田 陈晓东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货币政策能否继续发挥预期效果值得深思。本文将数字经济比重引入NK-DSGE模型,从价格粘性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商品价格粘性不显著,动摇了货币政策非中性的微观基础;数字经济弱化了货币政策效果,既降低了增长效应的社会福利,又加剧了通胀效应的社会成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相对于美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符合数字经济深度发展的现实。数字经济环境下,相比于促进增长的目标,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关注币值稳定,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配合财政政策引流并加强托宾Q的传导效应。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货币政策 价格粘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玮 黄燕芬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宁
本文通过DSGE模型,模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结论显示:当利率稳态水平提高后,面对1单位货币冲击时,产出和利率的脉冲反应程度较之前更大,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初步完成之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面对1单位技术冲击时,各变量的反应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初步完成之际,来自实体经济冲击的影响还没有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充分得以体现,也正说明我国利率的传导机制尚不畅通,利率的真正市场化还需要继续推进。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 DSGE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宁
本文通过DSGE模型,模拟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完成初期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效应。结论显示:当利率稳态水平提高后,面对1单位货币冲击时,产出和利率的脉冲反应程度较之前更大,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初步完成之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面对1单位技术冲击时,各变量的反应程度没有明显的差异,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初步完成之际,来自实体经济冲击的影响还没有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充分得以体现,也正说明我国利率的传导机制尚不畅通,利率的真正市场化还需要继续推进。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 DSGE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胜民 陈蒨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对存款利率实施管制,将通过影响银行贷款决策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本文利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基于中国14家上市银行2002Q1—2018Q1的相关数据,检验了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存在性,揭示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管制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表明:(1)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存在且具有非对称性,扩张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强于紧缩型货币政策;(2)利率管制程度越高,紧缩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越强,而扩张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越弱;(3)利率管制对信贷渠道传导效果的影响在银行之间存在差异,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大于大型银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贺聪
文章首先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从市场化改革的视角对我国两轮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背景和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新一轮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