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7)
2023(11535)
2022(9084)
2021(7929)
2020(6331)
2019(13996)
2018(13557)
2017(26650)
2016(14159)
2015(15607)
2014(15420)
2013(15275)
2012(13924)
2011(12603)
2010(12634)
2009(11862)
2008(11336)
2007(10359)
2006(9495)
2005(8803)
作者
(43502)
(36608)
(36556)
(34638)
(23272)
(17391)
(16236)
(14133)
(13899)
(12691)
(12689)
(11940)
(11934)
(11487)
(11428)
(11236)
(10778)
(10509)
(10502)
(10469)
(9122)
(9011)
(8895)
(8440)
(8389)
(8231)
(7865)
(7704)
(7387)
(7000)
学科
(84672)
经济(84609)
管理(40147)
(38038)
方法(28705)
(28344)
企业(28344)
数学(25847)
数学方法(25743)
中国(20118)
地方(19594)
(19447)
业经(16384)
(14786)
(14708)
农业(13416)
(12968)
贸易(12959)
地方经济(12919)
(12523)
(12402)
(11477)
金融(11477)
环境(10953)
(10694)
银行(10655)
产业(10319)
(10198)
(10122)
(9657)
机构
大学(214189)
学院(213747)
(104744)
经济(103071)
管理(79518)
研究(78699)
理学(68568)
理学院(67820)
管理学(66793)
管理学院(66408)
中国(60021)
科学(45540)
(44608)
(44002)
(40391)
(40140)
研究所(36325)
财经(36040)
中心(34678)
经济学(34582)
业大(32985)
(32928)
农业(31708)
(31524)
经济学院(31000)
北京(27497)
(27455)
财经大学(26782)
(25077)
师范(24730)
基金
项目(141025)
科学(111587)
基金(105655)
研究(97592)
(94089)
国家(93365)
科学基金(79544)
社会(67738)
社会科(64451)
社会科学(64431)
基金项目(55606)
(53488)
自然(50610)
自然科(49517)
自然科学(49499)
自然科学基金(48675)
(44927)
教育(43009)
资助(42189)
编号(35939)
重点(31995)
(31884)
(31099)
国家社会(29762)
(28939)
成果(27931)
创新(27254)
教育部(26800)
科研(26762)
人文(26090)
期刊
(119900)
经济(119900)
研究(67022)
中国(39534)
(36951)
学报(36748)
(33681)
科学(32992)
管理(30477)
大学(27599)
学学(26726)
农业(24230)
(23479)
金融(23479)
经济研究(21616)
财经(19540)
业经(17713)
(17002)
技术(16374)
问题(15933)
(12809)
教育(12665)
(12582)
技术经济(12425)
国际(11706)
商业(11296)
世界(11285)
统计(10529)
(9940)
经济问题(9682)
共检索到325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良文  雷鹏飞  
利率市场化是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经济体制转型与金融制度变革要求利率市场化,同时利率市场化也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多层次多角度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创造必备的条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书茂  李通屏  
通过建国后人口对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分析,指出了实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困难,并提出了从中国人口国情出发,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思考和路径选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迟福林  
在我国,全面、深入地讨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最近一二年的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经开始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在某些认识方面并不一致。 到目前为止,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济矛盾和经济风险。我认为,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金朝阳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 ,分析了信息化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单洪飞  
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起的对利率的思考单洪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其核心内容是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形成以资源配置合理、效率提高为特征的资源利用方式。而利率恰好就拥有配置资源、提高效率该项职能。利率不仅作为资金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俊丽  盖凯程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高投入、低产出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高投入,而非依靠生产率的提高。这种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是政府主导的外生性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的表现形式,但是会随着市场经济由外生性向内生性的变迁过程中被自然剥离出来,在内生性市场经济视角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逻辑要求。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豆建民  季永宝  
经济新常态下,矫正要素配置扭曲,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重中之重。选取1998-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方法回归得出,我国要素市场扭曲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对前期偏向走势的内在继承性;进一步分指标检验也得出上述结论,验证了其稳健性。分地区回归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同,扭曲要素价格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目前在西部部分地区仍有一定作用空间,但已不适合东、中部地区。最后,要素市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君  
一、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形成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工业化的实质是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不同时期工业化的技术内涵与路径存在差异初期工业化以要素的大规模投入为特征,以机械化为技术内涵,旨在提高生产能力,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此过程也造就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素质劳动力和大型企业。电气技术革命使得电力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开始了工业化的新阶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克莎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和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均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尽快改变片面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较快上升。在“九五”期间,要重点推选三项经济政策:一是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使年平均增长率不超过8~9%;二是调整投资重点,增加内涵型和质量型投资;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以提高产业结构水平来促进结构协调。同时,要通过加快改革开放,提高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层次,扭转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加强市场机制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调节作用,推动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战略转变,并提高宏观调控机制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调控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旻  
略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赵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既是老问题,更有新内容如果我们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建设历史划分为两个部分,即1978年以前和1979年以后,那么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前一阶段是传统的计划型,而后一阶段则属于转型期的过渡型,今天甚至往后的一定年限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崇台  
略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谭崇台一、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意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是把较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使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或由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粗放型(或外延型)的经济增长,指生产要素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霍洪喜  何自力  
科教兴国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南开大学经济学系霍洪喜何自力我国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宏伟的跨世纪奋斗目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则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保证。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宗起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但与全国一样,仍面临一个根本性问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本文结合上海经济的实际情况,认为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结合起来,向政企二元化、组织集团化、结构高度化等八大方向转变,并为此提出六条对策措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欧杰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治理人口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很好地配置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本等资源,提高科技含量。而要提高科技含量,又必须提高人口素质。一、进一步控制人口的增长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多,包含有两方面问题,一是人口基...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兰玲  孙宇晖  赵桂杰  
科学发展要求一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数量表现为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体增长的总体特征,表现为粗放和集约两种形式。无论从理论上说还是从历史逻辑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总是不同程度地从粗放向集约转变。这是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吸纳,从而提高了科技含量的结果。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资源禀赋特点,造成按科学发展观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与就业的“两难”选择的矛盾。为解决此矛盾,必须实施一套以教育和公共事业为主的有利于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利用,改善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