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9)
- 2023(14883)
- 2022(11972)
- 2021(10727)
- 2020(8669)
- 2019(19278)
- 2018(18862)
- 2017(36012)
- 2016(19832)
- 2015(21931)
- 2014(22080)
- 2013(21297)
- 2012(19674)
- 2011(18043)
- 2010(18321)
- 2009(17179)
- 2008(16527)
- 2007(15217)
- 2006(13867)
- 2005(12610)
- 学科
- 济(97757)
- 经济(97663)
- 管理(57407)
- 业(51712)
- 企(40151)
- 企业(40151)
- 方法(32807)
- 数学(29057)
- 数学方法(28810)
- 中国(26173)
- 农(25429)
- 地方(22813)
- 财(20658)
- 业经(20268)
- 学(19459)
- 制(18230)
- 农业(16601)
- 贸(16291)
- 贸易(16281)
- 易(15771)
- 银(15259)
- 融(15255)
- 金融(15248)
- 银行(15212)
- 行(14639)
- 地方经济(13903)
- 体(13812)
- 策(13723)
- 环境(13653)
- 发(12172)
- 机构
- 学院(289762)
- 大学(287870)
- 济(130574)
- 经济(127975)
- 管理(107029)
- 研究(106002)
- 理学(91243)
- 理学院(90255)
- 管理学(88736)
- 管理学院(88218)
- 中国(81135)
- 科学(62517)
- 京(60287)
- 财(59380)
- 所(54275)
- 农(54036)
- 研究所(48968)
- 中心(47550)
- 财经(46442)
- 江(44965)
- 业大(43793)
- 农业(42459)
- 经(42174)
- 经济学(41188)
- 北京(37998)
- 院(37743)
- 经济学院(36804)
- 范(36494)
- 师范(36016)
- 州(35038)
- 基金
- 项目(188046)
- 科学(147692)
- 基金(136815)
- 研究(134970)
- 家(120974)
- 国家(119959)
- 科学基金(101637)
- 社会(88312)
- 社会科(83717)
- 社会科学(83695)
- 省(73370)
- 基金项目(71003)
- 自然(64634)
- 自然科(63205)
- 自然科学(63182)
- 自然科学基金(62089)
- 划(61674)
- 教育(61207)
- 资助(55680)
- 编号(53235)
- 成果(43544)
- 重点(42679)
- 发(41977)
- 部(41070)
- 创(38739)
- 课题(38104)
- 国家社会(37283)
- 创新(36344)
- 科研(35315)
- 教育部(35077)
- 期刊
- 济(153357)
- 经济(153357)
- 研究(90915)
- 中国(59390)
- 农(49988)
- 学报(48002)
- 财(44665)
- 科学(43016)
- 管理(41298)
- 大学(36134)
- 学学(34561)
- 融(33023)
- 金融(33023)
- 农业(32949)
- 教育(27980)
- 经济研究(26343)
- 财经(24360)
- 技术(24170)
- 业经(24108)
- 经(21152)
- 问题(19875)
- 业(16962)
- 贸(16277)
- 技术经济(15152)
- 国际(15063)
- 世界(14190)
- 商业(14050)
- 版(13743)
- 统计(13595)
- 现代(13016)
共检索到450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宝玉 李宏瑾 孙丹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企业融资状况和融资成本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加速进行中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贷款利率上升将推升企业融资成本,大型企业贷款利率提升更为普遍;传统工业企业融资难度上升,信贷资源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倾斜,资金配置效率有所提高;近半数企业融资难度有所上升,不同规模企业对融资难度感受不同;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大中型企业融资手段更为丰富,小微企业信贷约束将有所改善;企业贷款仍面临诸多难题,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建议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逐步放松信贷规模限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银行业定价能力。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实体经济 贷款利率 融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陆岷峰 王婷婷
当前,金融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脱实向虚"倾象,而利率市场化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着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准确把握利率市场化情况下金融企业运行的新特征,研究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变实体经济由利率市场化的被动影响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负面影响对策的主动作为,从而有效地缓冲利率市场化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保持实体经济在新的金融环境下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实体经济 商业银行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冰冰 赵树宽
双支柱政策在应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多调控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使用Diebold-Yilmaz溢出指数方法,分析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动态溢出效应。在此基础上,构建TVP-SV-FAVAR模型,将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划分为紧耦合溢出区制和松耦合溢出区制,实证研究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双向溢出效应,在松耦合溢出区制下,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更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调控效果均强于宏观审慎政策,我国双支柱政策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的逆周期调控效果良好。文章归纳了稳增长、防过热、防风险、防收缩相互组合的不同政策目标下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政策组合形式。现阶段,我国政策目标总体属于“稳增长+防风险”的范畴,应当采取力度适中的宽松货币政策和力度适中的从紧宏观审慎政策组合,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体经济支撑和稳定的金融环境。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克宫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应适时关注实体经济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和对风险的防控能力以及产生的服务效率,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优化实体经济融资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利率定价机制与综合考量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建立利率调控框架与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利率市场化改革协调配套政策与市场监管效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实体经济 融资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小文 章上峰
基于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分析和比较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其调控产出和通胀的能力;价格型货币政策下,利率市场化没有提高其调控产出波动的能力,但是却较大幅度提高了其调控通胀的能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从调控作用时间和影响程度来看,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较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俊韡 罗海东 张苹苹
鉴于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收益存在巨额利差,目前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利率市场化正是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由市场力量锚定资金价格,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逐步破除金融投资与实体投资的利差鸿沟。选取沪深A股上市的实体企业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利率市场化会通过提高实体企业负债合理性、缩减金融投资超额收益及加强银行债权治理三条路径作用于实体企业金融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陈道富
2022年5月公布的货币信贷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4月信贷数据同比大幅少增的局面,显示出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稳定和恢复。但从信贷数据结构来分析,这种稳定和恢复还相当脆弱。5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900亿元,但票据融资同比多增就达到5600亿元,意味着票据融资外的信贷仍同比少增170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仍同比少增3344亿元,房地产需求的恢复仍需要继续观察。从货币的数据来看,M1同比增速反而有所下降,企业的经济活力仍不足。总之,信贷数据显示的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但背后的因素较为复杂,有必要结合经济形势和财政货币金融状态的变化深入分析。
关键词:
信贷市场 政策应对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张亦培
纵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产生与传导,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全球各国正前所未有地以更多样、更复杂的方式相联系。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有必要更好地理解一国的发展如何在经济、金融甚至政治等各个维度溢出到千里以外的其他国家。发达经济体长期以来都是经济溢出的源头。美国、欧洲和日本的货币政策一直以来都影响着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而现在,无论在区域还是全球尺度,新兴经济体也开始成为经济溢出的产生者:想想中国、俄罗斯和巴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谭语嫣 纪洋 黄益平
传统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主张取消利率管制,因为利率上升可以增加储蓄、改善资金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是不同经济体的实际改革经验却有好有坏。本文通过构建分割金融市场下存在利率管制和信贷干预的代际交叠一般均衡模型,从政府信贷干预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综合考虑利率管制和信贷干预的利率市场化能够提升经济效率,但在不改革信贷干预情形下,取消利率管制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率,因此考虑利率市场化改革时应优先改革信贷干预,或两者同步进行。我们通过数据检验发现,对信贷干预的改革能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保持信贷干预仅取消价格管制的改革会显著降低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果稳健存在,并且和本文模型推论一致。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谭语嫣 纪洋 黄益平
传统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主张取消利率管制,因为利率上升可以增加储蓄、改善资金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但是不同经济体的实际改革经验却有好有坏。本文通过构建分割金融市场下存在利率管制和信贷干预的代际交叠一般均衡模型,从政府信贷干预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综合考虑利率管制和信贷干预的利率市场化能够提升经济效率,但在不改革信贷干预情形下,取消利率管制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率,因此考虑利率市场化改革时应优先改革信贷干预,或两者同步进行。我们通过数据检验发现,对信贷干预的改革能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年华 黄楚光 蒋彧
2019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标志中国利率市场化进入新阶段,利率深化改革能否增强货币政策效果再度成为关注焦点。鉴于政策调控具有非线性时变影响,本文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并构建政策时变溢出指数,研究不同利率市场化程度下货币政策对工业经济调控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工业企业融资和工业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反应愈加敏感,利率改革显著增强了数量型政策和价格型政策的调控效果;从影响程度看,数量型政策对工业经济的时变冲击效应和时变溢出效应较价格型政策高,这与中国长期依赖数量调控以及利率传导受阻有关。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在本质上仍然比较依赖“量”传导,仅通过LPR改革难以完全疏通利率传导堵点,推动货币政策调控由“量”向“价”转型仍然任重道远。本研究为剖析利率改革成果,促进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型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闫真宇
201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两次连续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程度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限分别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和0.7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开始进人新的阶段。从经验看,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在市场份额、业务类型、经营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伟 李树生
利用相关月份数据,通过构建SVAR模型检验了我国影子银行与利率市场化、实体经济发展景气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的金融生态模式,我国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是利率管制、金融创新和经济内生综合作用的产物;影子银行通过一系列金融创新业务客观上对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升实体经济景气程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影响是不稳定的,容易出现波动。应正确看待我国影子银行的存在,逐渐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而解决影子银行发展的根本之策在于消除利率管制和鼓励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中夏 洪浩 李宏瑾
本文通过构建、校准和模拟Stockman(1981)现金先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解释、分析和预测利率完全放开后,名义存款利率上升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宏观经济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模型的稳态方程、脉冲响应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名义存款利率上升通过提高存款实际利率和企业资本边际成本将有效抑制投资和资本存量增长,提升消费占GDP比重,从而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利率上升可以减少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持续性增强,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更加通畅;利率上升将抑制投资并对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冲击的担心,并没有得到模型的支持。本文认为,今后应坚定不移地稳...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郑联盛 陈旭
特朗普政府的税改是美国政府1986年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税收改革,其核心内容是降低企业所得税,提高美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特朗普税改具有促进再工业化、缓释政治压力、夯实复苏基础等重要背景,税改从简化税制、降低企业税负和保障家庭收入等领域实施。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下调至21%,对于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具有最大的政策红利。特朗普税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于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的影响整体是负面的,未来将在预算和公共债务上限等方面遭遇多重压力。特朗普减税叠加美联储加息、缩表将对世界经济造成新的外溢效应,可能对直接投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税收安排等造成明显影响,对于中国的直接投资、资本流动、汇率稳定、外储安全、金融稳定以及国际竞争力等产生显著影响。反思中国企业税负相对较高的内在根源,审视中国以企业税为支撑的税收收入体系,构建现代财税体系,并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化改革来缓释外部冲击可能是最优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税收改革 企业所得税 外溢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