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7)
- 2023(18248)
- 2022(15105)
- 2021(14181)
- 2020(11766)
- 2019(27180)
- 2018(26574)
- 2017(52374)
- 2016(27782)
- 2015(31029)
- 2014(30859)
- 2013(29980)
- 2012(27169)
- 2011(24076)
- 2010(23902)
- 2009(22310)
- 2008(20956)
- 2007(18447)
- 2006(16079)
- 2005(14316)
- 学科
- 济(107003)
- 经济(106883)
- 业(78558)
- 管理(78542)
- 企(64429)
- 企业(64429)
- 方法(50513)
- 数学(44279)
- 数学方法(43732)
- 中国(35831)
- 银(35797)
- 银行(35650)
- 行(33995)
- 融(32922)
- 金融(32920)
- 财(29258)
- 农(29244)
- 制(28335)
- 业经(25812)
- 地方(22318)
- 学(20496)
- 务(20023)
- 财务(19943)
- 财务管理(19902)
- 农业(19521)
- 贸(19335)
- 贸易(19314)
- 理论(19125)
- 企业财务(18944)
- 易(18774)
- 机构
- 大学(379380)
- 学院(377867)
- 济(153388)
- 管理(153075)
- 经济(150039)
- 理学(131839)
- 理学院(130523)
- 管理学(128201)
- 管理学院(127529)
- 研究(120766)
- 中国(104726)
- 京(79393)
- 财(73817)
- 科学(71500)
- 财经(59584)
- 中心(59088)
- 所(57960)
- 农(57825)
- 江(54717)
- 经(54297)
- 业大(53499)
- 研究所(52708)
- 北京(49895)
- 经济学(47603)
- 范(47303)
- 师范(46854)
- 州(45560)
- 农业(45190)
- 财经大学(44900)
- 院(43915)
- 基金
- 项目(259603)
- 科学(205230)
- 研究(191440)
- 基金(190237)
- 家(163924)
- 国家(162555)
- 科学基金(141786)
- 社会(121986)
- 社会科(115686)
- 社会科学(115655)
- 基金项目(100795)
- 省(100295)
- 自然(91848)
- 自然科(89785)
- 自然科学(89766)
- 自然科学基金(88128)
- 教育(88069)
- 划(83949)
- 资助(78391)
- 编号(78338)
- 成果(62279)
- 部(57506)
- 重点(57496)
- 发(54516)
- 创(54249)
- 课题(52743)
- 创新(50617)
- 国家社会(50377)
- 教育部(50219)
- 科研(49777)
- 期刊
- 济(161614)
- 经济(161614)
- 研究(116092)
- 中国(70796)
- 融(60957)
- 金融(60957)
- 财(56389)
- 学报(55573)
- 管理(55221)
- 农(52357)
- 科学(51987)
- 大学(43562)
- 学学(41138)
- 教育(38272)
- 农业(34133)
- 技术(32613)
- 财经(29481)
- 业经(26781)
- 经济研究(26120)
- 经(25136)
- 问题(20974)
- 理论(20606)
- 实践(18906)
- 践(18906)
- 图书(17769)
- 技术经济(17598)
- 业(17133)
- 现代(17041)
- 商业(16887)
- 科技(16749)
共检索到561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戴国强 方鹏飞
本文基于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的视角,通过模型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风险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增加银行风险,而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有两种不同影响渠道。在影子银行发展初期,正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减小,在影子银行达到一定规模后,负面影响占据主导,银行风险随影子银行规模增加而增大。在对融资成本影响方面,影子银行降低经济中的融资成本,互联网金融增加融资成本,纠正存款利率管制带来的利率扭曲。为了维护金融稳定,需重视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吴诗伟 朱业 李拓
基于2005~2014年中国13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分析利率市场化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及不良资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直接推高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与不良资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在直接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水平上升的同时还通过倒逼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高其风险水平;而商业银行自身互联网化则有助于降低风险;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利息收入比率、存贷比及宏观经济发展也是影响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风险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题组 张晓朴 姚勇
互联网银行的本质仍然是银行,具备银行的金融属性,因此其具备传统银行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银行风险的特殊性及风险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系统风险、账户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反洗钱风险等几个部分。本文还指出了互联网银行要想成功地经营风险,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关监管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银行 风险管理 银行监管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互联网银行课题组 张晓朴 姚勇
互联网银行的本质仍然是银行,具备银行的金融属性,因此其具备传统银行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互联网银行风险的特殊性及风险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系统风险、账户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反洗钱风险等几个部分。本文还指出了互联网银行要想成功地经营风险,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及其相关监管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银行 风险管理 银行监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华 蔡则祥 曹源芳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明显的影子银行属性,结合数理模型分析了其业务风险的"蝴蝶效应"及扩张的一般路径:由奇异吸引子到正反馈机制,通过不断分形迭代最终形成风险爆发;并根据其风险扩张的一般路径提出与公司治理及宏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相结合的多层次审计治理机制,包括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系统,在微观审慎监管机制中紧密结合独立审计机构,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充分融入政府审计治理理念与方法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家华 蔡则祥 曹源芳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具有明显的影子银行属性,结合数理模型分析了其业务风险的"蝴蝶效应"及扩张的一般路径:由奇异吸引子到正反馈机制,通过不断分形迭代最终形成风险爆发;并根据其风险扩张的一般路径提出与公司治理及宏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相结合的多层次审计治理机制,包括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审计系统,在微观审慎监管机制中紧密结合独立审计机构,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充分融入政府审计治理理念与方法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博
从理论层面梳理了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与银行期限错配之间的内在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以2011-2018年我国95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如何共同作用于商业银行,并形成期限错配。研究发现: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互联网金融指数与银行期限错配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而是呈现倒"U"型。总体上讲,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期限错配程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走势;相较于上市银行,互联网金融和利率市场化对非上市银行产生的期限错配程度更为显著,并且通过了稳健性检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利琴 陈思齐
笔者运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和动态面板门限模型,详细探究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影子银行的行为特征变化及其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发展的影响在长期和短期均存在非对称效应,且从长期来看,低利率市场化阶段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变动对影子银行的影响要大于高利率市场化阶段,这是影子银行行为机制改变所导致的。而进一步研究则表明,影子银行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倾向,但这种作用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被削弱。因此在"双轨合一"的利率市场化最后阶段,需注意对影子银行进行合理引导,使其与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改革 影子银行 风险承担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英隽 杨波
2015年5月1日,作为利率市场化最重要的一环,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已正式实施,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各特征变量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4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将会减少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提高会显著地加大商业银行的风险,我国GDP增长率和M2的增加会显著地加大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银行业应积极进行金融创新,降低不良贷款率,提高经营的风险意识。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银行风险承担 银行特征变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庆华 李峰波 徐淑华
余额宝是我国规模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本文从余额宝收益率与商业银行利率间联动关系和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两个视角分别构建DCC-MVGARCH模型和SVAR模型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研究结果表明,余额宝收益率与商业银行利率存在正向联动关系;从长期来看,余额宝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趋于均衡,但在短期内,余额宝的发展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应当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强化监管,使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互利共生的同时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才然 王宁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金融领域,大力开展第三方支付、销售理财产品、P2P借贷等业务,日益侵蚀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面对挑战,商业银行借鉴互联网思维创新求变,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需要看到,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然是金融,风险与金融相伴相生,风险管控是金融业的核心。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应重视相关风险的识别和防范,从而确保互联网金融乃至银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形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保国 薛骊阳
笔者从市场竞争与商业银行组建消费金融公司两个角度,构建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出两条相反的影响渠道,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3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3—2017年间的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与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飞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造成了冲击,分流了固有客户,提高了银行的破产风险;而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的风控技术变革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的组建并不能降低整体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体来看,规模越大的银行分散风险的能力越强,但区域性商业银行成为组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体,扩大了业务规模,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从而降低了风险承担。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龙曦侃 谢婷
与传统金融相比,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管理形势更加复杂和特殊。对此,商业银行应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纳入到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强化线上融资风险管理、强化数据资产理念等方面入手,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龙曦侃 谢婷
与传统金融相比,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管理形势更加复杂和特殊。对此,商业银行应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纳入到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从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强化线上融资风险管理、强化数据资产理念等方面入手,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水平。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监管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忠璐
本文从风险管理、经营效率、盈利水平和风险传染四个维度,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运用2003-2014年中国143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生变革,经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弥补了其在盈利性及风险方面不利的冲击,降低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促进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2)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降低,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破产风险提升程度最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立足自身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