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5)
2023(7784)
2022(6174)
2021(5729)
2020(4548)
2019(10629)
2018(10434)
2017(20232)
2016(10868)
2015(12506)
2014(12445)
2013(12409)
2012(11253)
2011(10381)
2010(10228)
2009(9566)
2008(9643)
2007(8638)
2006(7717)
2005(7437)
作者
(30331)
(25310)
(25190)
(24232)
(16309)
(11843)
(11365)
(9855)
(9721)
(8834)
(8807)
(8457)
(8293)
(8166)
(8117)
(7908)
(7502)
(7412)
(7364)
(6737)
(6380)
(6109)
(5904)
(5814)
(5814)
(5636)
(5588)
(5328)
(5028)
(4938)
学科
(55415)
经济(55366)
管理(28963)
(27367)
方法(23230)
数学(21199)
数学方法(21126)
(20733)
企业(20733)
中国(18772)
(15038)
(12786)
贸易(12776)
(12533)
(11190)
业经(10822)
(10766)
(10093)
金融(10093)
(10050)
银行(10045)
(9672)
农业(8594)
(8224)
(7828)
(7815)
市场(7224)
地方(7214)
环境(6910)
关系(6903)
机构
大学(162892)
学院(159332)
(82362)
经济(81228)
研究(61051)
管理(59990)
中国(51602)
理学(50642)
理学院(50130)
管理学(49546)
管理学院(49247)
(36884)
(35184)
科学(31458)
(30227)
财经(29687)
经济学(28365)
(27410)
研究所(27050)
中心(27033)
经济学院(25609)
(23292)
北京(23185)
财经大学(22436)
(22185)
(21443)
(19225)
师范(19085)
业大(18790)
科学院(18417)
基金
项目(100334)
科学(81024)
基金(77868)
研究(74792)
(67745)
国家(67284)
科学基金(57628)
社会(52093)
社会科(49664)
社会科学(49652)
基金项目(39645)
自然(34604)
自然科(33809)
自然科学(33802)
(33398)
自然科学基金(33284)
教育(33270)
资助(32775)
(29586)
编号(28116)
(24733)
国家社会(23810)
中国(23528)
成果(23322)
重点(22755)
(22024)
教育部(21814)
人文(20394)
(20204)
(19742)
期刊
(88590)
经济(88590)
研究(55032)
中国(31963)
(27412)
管理(23584)
科学(21807)
(21534)
金融(21534)
(21497)
学报(20789)
大学(16653)
经济研究(16372)
财经(16064)
学学(15572)
农业(14696)
(14002)
(13154)
问题(12504)
国际(12441)
教育(12296)
世界(12018)
技术(11756)
业经(11644)
理论(10122)
(9202)
实践(8716)
(8716)
技术经济(8434)
统计(7796)
共检索到253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李程  
面对当前中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激增的局面,借鉴货币主义的研究方法,从货币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了利率和资产价格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并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产价格下降可以减低货币需求,抑制外汇储备增加;利率提高后,可以通过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减少外资流入;相对管制利率而言,外汇储备对市场利率的反应更为敏感。政策层面主张适度加息,并重视资产价格的监控和调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黄益平  陶坤玉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重点研究中国经常账户出现盈余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与常规解释不同,我们认为不对称的市场化以及相关要素市场的扭曲是中国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这种成本扭曲人为地压低了中国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增强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不只是刺激了经济,还带来严重的结构性风险。我们对中国2000年-2009年的要素成本扭曲值进行了估算,发现其与经常账户盈余数量非常吻合。为了实现经济的再平衡,我们建议中国应该采取一揽子改革方案,集中于消除要素市场扭曲。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琪  彭程  
随着理财、基金、信托等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货币、信贷与资产管理三足鼎立的局面将成为金融发展格局的新常态。金融市场均衡利率的锚定与合理差序结构的形成,有赖于资产管理市场冗余吸收作用的发挥,但资产管理市场尚不具备完全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和风险出清渠道,使其影响轨迹呈现"诺瑟姆曲线"。未来资产管理是金融行业"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重要力量和渠道,资产管理市场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建设,是实现差序均衡的最优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崇正  
一、中国现行管制利率机制下的利率刚性及其危害 在中国现行利率机制下,利率在自身变化受到政府行政干预的同时,其调节功能赖以作用的空间——金融市场也受到政府行政控制,导致了利率调节功能的弱化。利率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不能提供和传递真实的信息,并使我国三大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严重失灵。具体表现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这次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管理时,并没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除了"先贷款、后存款"的既定利率市场化顺序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没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原因2013年7月20日,中央银行全面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由金融机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崇正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利率机制创新 ,就在于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 ,放开利率管制。基于这一认识 ,作者进一步就我国如何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若干对策性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利率市场化国际比较研究课题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席波  郭天钰  
国外利率自由化改革实践美国利率自由化。为应对1933年大萧条,美联储改变了之前的利率自由化,出台了"Q条例"管制存款利率上限。在20世纪60年代通胀率不断走高的背景下,银行资金流失体外,银行通过创新如大额可转让存单(CD)、货币市场账户(NOW账户)等金融工具,迫使货币当局推进利率自由化:从1970年开始先后取消不同额度CD和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允许部分储蓄存单利率与国债利率挂钩;1980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权  
外部财富动态为理解全球失衡及其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标准和新视角。与我国的经常账户持续盈余相对应,我国外部财富由负转正,但是外部财富的价值效应为负。运用外部财富的一个分析框架,对我国外部财富价值效应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我国外部头寸与人民币名义汇率和实际利率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美元实际利率则没有显著的相互关系。外部财富动态分析对于我国内外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具有丰富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一国外部失衡调整的渠道主要包括贸易渠道和金融渠道,其中贸易渠道一直是外部调整的主渠道。但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部失衡调整的金融渠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我国外部失衡调整渠道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美国大平稳时期的结束以及中国在近期成为新兴的不成熟的债权国,估值效应等金融调整渠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但究其根源仍在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以及中国特殊的对外资产偏向结构。因此,改革对美元过度依赖的国际货币体系并逐步调整中国的对外金融资产结构是未来我国进行外部调整的主要方向。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传兴  
外部经济失衡已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并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管理层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不同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是构成中国外部经济失衡的重要因素,外部经济失衡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综合运用汇率和货币政策、税收和公共支出政策以及外资与外贸政策以实现外部经济基本均衡的思路与政策。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成颂  王琪  
本文选取2008~2017年利率市场化改革、以股价和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和1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SVAR模型探讨了利率市场化、资产价格波动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三者之间的冲击关系。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且对资产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与此同时,以股价和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负向波动可能导致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松  
中国政府的金融约束政策在维系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等方面曾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但利率管制的金融约束政策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 ,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然而目前实施利率市场化仍然存在着众多的约束。只有解除这些约束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可稳健地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