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30)
2023(9997)
2022(7817)
2021(7061)
2020(5867)
2019(13292)
2018(13100)
2017(25789)
2016(14092)
2015(15839)
2014(16171)
2013(15464)
2012(14009)
2011(12460)
2010(12628)
2009(12360)
2008(12546)
2007(11707)
2006(10460)
2005(10184)
作者
(39757)
(32978)
(32735)
(31429)
(21117)
(15509)
(15111)
(12964)
(12475)
(11882)
(11433)
(11181)
(10737)
(10674)
(10620)
(10373)
(9793)
(9768)
(9548)
(9291)
(8230)
(8182)
(7747)
(7568)
(7537)
(7535)
(7420)
(7345)
(6728)
(6350)
学科
(54952)
经济(54863)
管理(44625)
(43128)
(35298)
企业(35298)
(24444)
方法(22492)
(22448)
银行(22301)
(20884)
数学(19656)
数学方法(19489)
中国(19352)
(17932)
(16228)
金融(16226)
(14868)
业经(13784)
(13688)
制度(13657)
(13108)
(11496)
业务(11481)
财务(11466)
财务管理(11435)
(11252)
保险(11161)
体制(11152)
企业财务(10917)
机构
大学(200101)
学院(197643)
(87026)
经济(85151)
管理(76354)
研究(65646)
中国(63534)
理学(63172)
理学院(62556)
管理学(61663)
管理学院(61279)
(48842)
(42144)
财经(37173)
科学(34674)
(33729)
中心(32423)
(32224)
(32206)
(30315)
(29095)
经济学(28509)
研究所(28149)
财经大学(27935)
银行(27891)
北京(26856)
(26001)
(25647)
经济学院(25541)
业大(24572)
基金
项目(122480)
科学(97795)
基金(92037)
研究(90789)
(78633)
国家(78027)
科学基金(68260)
社会(60871)
社会科(57754)
社会科学(57736)
基金项目(47601)
(45434)
自然(42597)
自然科(41672)
自然科学(41662)
教育(41560)
自然科学基金(40967)
(38268)
资助(38016)
编号(35790)
成果(30050)
(28964)
(28254)
重点(27408)
国家社会(26019)
教育部(25135)
(25076)
(24952)
课题(24897)
(24548)
期刊
(100153)
经济(100153)
研究(70225)
(44690)
金融(44690)
中国(44182)
(39621)
管理(30679)
(28555)
学报(26583)
科学(26041)
大学(21664)
学学(20564)
财经(20119)
(17018)
教育(16931)
农业(16546)
经济研究(15607)
技术(15566)
业经(14814)
问题(13198)
理论(11900)
(11049)
国际(10969)
实践(10613)
(10613)
现代(9628)
财会(9308)
技术经济(9188)
农村(9069)
共检索到327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国强  赵禹朴  宫汝凯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避免银行挤兑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轮次噪音信息传递市场环境,构建了一个银行挤兑动态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存款者对银行持有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信息加工和传播效率以及不同类型的提前取款动机等方面,探讨银行挤兑的动态过程,给出了各轮次银行挤兑的比例和数量,并刻画出相应的动态均衡;进一步通过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对基准模型进行扩展,探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影响存款者的两类提前取款动机,具有稳定预期和道德风险两个方向相反的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力度对比,而两...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尹雷  卞志村  
本文选用51个国家1973-2005年间数据,基于国际层面,对存款保险制度下利率市场化与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加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可弱化利率市场化的危机效应,并维护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稳定。存款保险制度的危机弱化效果在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其为利率市场化“保驾护航”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不显著,但在欠发达国家显著。研究进一步发现,制度内容设计影响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驾护航”效果。本文的结论启示我们,中国需进一步健全金融安全网,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职能,为利率市场化的下一步推进创造环境和条件;与此同时,中国要警惕利率市场化“单兵推进”带来的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道平  
本文基于全球88个国家1970~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提高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的影响,取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稳定作用和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尽管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上升、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可能并不明显,但若利率市场化时期建有存款保险制度,将有助于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另外,加强银行监管有助于限制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增进银行系统稳定性;提高市场约束力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也有助于防止系统性银行...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项后军  郜栋玺  
市场约束作为巴塞尔协议Ⅱ三大支柱之一以及衡量金融深化的重要标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利率市场化等又是提高银行市场约束程度的实质性推动力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存款保险制度与市场约束之间的关系及其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藉此评估了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政策影响及利率市场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银行整体的市场约束能显著抑制其风险承担,但分类的结果则表明地方性银行的市场约束效应最明显,大型银行次之,外资银行则不显著;进而,在考虑利率市场化因素之后,除外资银行以外的市场约束效应均有所增强,尤其是,利率市场化对价格约束效应的作用要远强于其对数量约束效应的影响。(2)基于合成控制法的估计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市场约束对地方银行的影响更明显,且存款保险制度通过价格约束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较之其通过数量约束的作用效果要更强。(3)综合而言,存款保险制度会增加利率市场化通过市场约束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推进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影响开始趋于明显,并使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发挥逐渐与国外相符,但仍然有进一步深化的空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谢红苗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稳步推进和深入发展。但是,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的利率传导机制不够畅通,市场基准利率体制仍不完善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为此,在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应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快推进存款保险相关立法工作;加快银行转型,扩大非信贷资产和非贷款利差收益。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谢红苗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稳步推进和深入发展。但是,在存款保险制度中的利率传导机制不够畅通,市场基准利率体制仍不完善等问题也日益显现。为此,在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应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快推进存款保险相关立法工作;加快银行转型,扩大非信贷资产和非贷款利差收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项后军  张清俊  于洋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趋势明显。已有研究表明,美国最近两次银行倒闭潮都与特许权价值持续下降有关。作为金融深化改革重要措施的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特许权价值有何影响?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利率市场化减少了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的特许权价值,增加了与银行相关的特许权价值;第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于特许权价值影响是正向的,有效缓解了除四大行(工、农、中、建)之外的其他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态势,但综合来看银行特许权价值仍然处于下降趋势;第三,存款保险制度对不同性质的银行产生的政策效应不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平均处理效应递减。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存款保险制度的政策效应随着时间的推进在不断显现出来。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伟  曹元涛  
一个成功的存款保险制度,应该能够在抑制银行的挤兑与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之间达成一个最优的均衡。本文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下基于银行自身风险的最优存款保险覆盖范围的设定,同时运用模型结论对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实践的合理性进行了校验,进而提出了该模型对我国建立有效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仁德  姜磊  
本文通过对Barro(1986)和Vickers(1986)货币政策模型加以变形,用银行的新增不良资产率代替原模型中的通货膨胀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研究方法,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通过建立银行与存款人的行为博弈模型,研究银行声誉对于银行挤兑的影响。结论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良好的银行声誉有助于引导存款人形成有利的预期,减少银行挤兑的发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晓凤  尹伯成  
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是为了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但是 ,由于存款银行的债务不能履行 ,风险便向保险机构转移 ,潜在地增强了银行风险资产的选择动机 ,因而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诱因。要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安全性 ,必须通过提高银行自有资本比例、实行变动的存款保险率、降低银企间长期交易关系的重要性、提高银行资产的市场性 ,以控制推行存款保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银行道德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劲松  戴本忠  鲁臻  
本文通过引入Diamond-Dybvig模型,对银行作为流动性保险的制度安排而存在的必要性及银行挤兑的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挤兑.这成为银行内在脆弱性的重要原因。我们无法通过体系自身来避免银行挤兑的发生,只能从银行外部寻求新的制度安排。例如存款保险制度。在进行银行挤兑防范制度设计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该制度对市场机制作用的干扰,以保证制度安排的合理有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军  孔令学  王洪刚  王树春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美国Q条例的废除历程和阿根廷利率改革失败的教训说明存款利率市场化需要慎之又慎,目前我国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生成机制、商业银行财务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完善利率市场化体系尤为关键和迫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汤洪波  
存款保险制度是各国构建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该制度在各国实施的效果并不相同,它在对金融稳定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又产生了道德风险。本文从银行公司治理出发,结合各国存款保险实施的效果,认为完善的银行公司治理是克服存款保险负面影响的重要前提,银行公司治理的改善能显著提高存款保险制度的有效性,因此,在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的同时,强化银行公司治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小芳  
银行内在的脆弱性是导致银行挤兑并引发银行危机的关键。为防止存款者因个别金融机构倒闭而对其他金融机构丧失信心,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和稳定,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已刻不容缓地摆到了银行经营决策者和监管者的面前。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高额城乡居民储蓄的安全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华外资银行需要明示的存款保险制度;民营银行需要存款保险制度;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需要存款保险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天  
存款保险制度是现代银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保护存款人利益、救助问题银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等功能。在市场经济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金融安全网的基本组成要素,也是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安排。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经过20年的研究论证,目前各项准备工作也已基本就绪。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可以增强中小银行的信用,为小银行创造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形成一个有序竞争、优胜劣汰、可持续发展的小金融机构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