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0)
- 2023(8328)
- 2022(6385)
- 2021(5859)
- 2020(4488)
- 2019(10228)
- 2018(9994)
- 2017(20390)
- 2016(11082)
- 2015(12445)
- 2014(12695)
- 2013(12297)
- 2012(11191)
- 2011(10224)
- 2010(10369)
- 2009(9797)
- 2008(9866)
- 2007(9116)
- 2006(8445)
- 2005(7988)
- 学科
- 济(48322)
- 经济(48279)
- 管理(34168)
- 业(33210)
- 企(26414)
- 企业(26414)
- 方法(18169)
- 数学(16146)
- 数学方法(15952)
- 农(15859)
- 中国(15364)
- 财(12509)
- 业经(11773)
- 制(10915)
- 贸(10586)
- 贸易(10578)
- 易(10315)
- 策(10287)
- 农业(9717)
- 银(9495)
- 银行(9490)
- 地方(9315)
- 融(9252)
- 金融(9252)
- 行(9151)
- 务(7469)
- 财务(7443)
- 财务管理(7431)
- 体(7230)
- 学(7204)
- 机构
- 学院(162552)
- 大学(161098)
- 济(74100)
- 经济(72571)
- 管理(63029)
- 研究(56564)
- 理学(53028)
- 理学院(52507)
- 管理学(51696)
- 管理学院(51375)
- 中国(46845)
- 财(37174)
- 京(33417)
- 科学(29883)
- 财经(28590)
- 所(27971)
- 中心(26265)
- 经(25937)
- 江(25865)
- 研究所(24588)
- 农(23750)
- 经济学(23217)
- 北京(21505)
- 财经大学(21126)
- 经济学院(20768)
- 州(20453)
- 范(20378)
- 师范(20223)
- 院(20143)
- 业大(19726)
- 基金
- 项目(98621)
- 科学(79201)
- 研究(75761)
- 基金(72711)
- 家(61808)
- 国家(61264)
- 科学基金(53495)
- 社会(49416)
- 社会科(46929)
- 社会科学(46919)
- 省(37146)
- 基金项目(36679)
- 教育(35031)
- 自然(32981)
- 自然科(32257)
- 自然科学(32251)
- 自然科学基金(31736)
- 编号(31330)
- 划(31295)
- 资助(30790)
- 成果(26604)
- 部(22692)
- 课题(22048)
- 重点(21971)
- 发(21692)
- 国家社会(20424)
- 创(20199)
- 性(20182)
- 教育部(20046)
- 人文(19440)
共检索到261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戴晓兵
本文运用1996~2012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的利率与消费、投资、消费物价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国银行间7天同业拆借利率是消费物价水平的格兰杰原因,而其与真实国内经济产出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真实投资增长率是真实贷款利率的格兰杰原因;利率的波动能够影响物价水平的波动,而消费的利率弹性较小。因此,从利率中介目标的适用条件——利率市场化、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对利率的敏感性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具备直接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而应建立以货币供应量为主,同时监测利率水平的综合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框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骏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顺畅,以及央行监控经济的中介目标设置是否合理。中介目标对于观测货币政策传导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与实践、利率形成机制与中介目标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璐 瞿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对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宏观环境下对选择价格型或数量型中介目标都有不同倾向。在当前全球金融创新和普遍利率市场化及我国价格性目标调控条件尚未成熟的特定时期,要慎重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继续选择货币供应量目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金融创新 利率市场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璐 瞿楠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对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各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宏观环境下对选择价格型或数量型中介目标都有不同倾向。在当前全球金融创新和普遍利率市场化及我国价格性目标调控条件尚未成熟的特定时期,要慎重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继续选择货币供应量目标,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寇文红
从2007年3月18日至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似乎陷入了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过热,央行不得不连续6次提高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从2007年初的6.12%上调到目前的7.47%,5年期以上贷款利率已经达到7.83%,存款准备金则从9%上调到14.5%。另一方面,2007年9月开以来,美联储连续下调联邦基金利率;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7日,英格兰银行两次下调基准利率,从5.75%降低到5.25%;香港也曾于2007年9月降低基准利率。中外利差的不断加大(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惺惟 谷牧青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基础货币因不再适合充当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角色,而应逐渐被货币市场短期利率所取代。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基于市场性、基础性、传导性、稳定性和可控性角度验证了Shibor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可行性,并论证了"利率走廊"对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调控作用。最后,提出了完善Shibor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货币政策操作目标 利率走廊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春蕾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恰当选择,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指标向价格型指标的转移。本文分别就数量型指标与价格型指标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实证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M2指标已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主体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投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趋于减弱;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其传导效应尚未有效形成,仍有完善空间,预期可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强劲之源;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范从来
利率双轨制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时不可忽视的因素。通过构建一个DSGE模型,本文探讨了利率双轨制和利率市场化两种不同利率决定结构对货币政策工具选择的影响。模型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利率双轨制时期,信贷额度计划和窗口指导的微调效果较好、效应持续性强,上调受抑制的存款利率可减弱通胀压力并促进经济增长,存款准备金率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会引起物价和产出等经济变量更大幅度的波动;利率完全市场化时期,运用信贷计划、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并不能带来双轨制时期的调控效果,理想的政策操作是调整遵循泰勒规则的基准利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利率双轨制 利率市场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蔡彤娟 张晓延 杨崇兵
本文从利率作用机制的效率这一角度出发,利用1996Q1—2013Q3的数据,以2003Q1为节点,运用四变量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别考察全样本和两个子样本期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贡献率和具体效应。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现阶段虽然有一定优势,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工具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完善,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逐渐降低和国内信贷调节有效性的降低,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条件在不断成熟。建议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该向利率转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婕
工农产品价格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本文研究了我国工农产品价格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并侧重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显示: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都能显著影响工农产品价格,农产品价格对货币政策调整的敏感性表现得更为强烈,货币政策冲击对农产品价格响应程度更高,响应持久性也更强。此外,农产品价格较工业品价格表现出更加剧烈的波动,这并不完全归功于货币政策冲击作用,也取决于农产品本身更灵活的价格调整特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胜强 常武斌
以2007~2014年披露了研发支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集团上市公司能更好地利用内部资本市场降低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货币政策的这种作用在民营企业更加显著;紧缩型货币政策下,内部资本市场对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缓解作用显著高于宽松型货币政策,且二者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建立内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前荣
2015年,我国取消存贷款利率管制。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我国利率定价和利率管理并未实现市场化.央行的利率调控机制尚未建立。当前的利率市场化只是形式上的市场化,应在货币政策转型的过程中,完善利率调控体系,加快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框架。
关键词:
货币政策框架 利率市场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邓雄
信贷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资产运用方式,也是货币创造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尤其是金融创新的深化和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新常态下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效果减弱,现行的货币政策模式将面临调整,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还存在障碍。为此,未来我国应加快构建目标基准利率,完善利率调节机制;加强银行机构内部治理,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深化政府和国有企业改革,强化政府预算约束,完善市场风险定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尊信 倪英照 徐晓光
尚处于市场化进程的市场利率不宜直接作为商品期货定价的影响因素,但又蕴含了货币市场资金状况的重要市场信息。为此,借助商品期货定价模型,将市场利率的信息传递机制纳入到隐含利率动态过程,采用六种商品期货合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利率的信息传递机制依赖于商品种类,不同商品期货所隐含利率对市场信息的响应机制有所差异;(2)货币市场趋于紧缩时,铝、铜、锌等商品因贸易融资套利效应导致库存需求增加,隐含利率有下降趋势;货币市场趋于宽松时隐含利率倾向高波动性;(3)市场利率信息被隐含利率长期均衡水平吸收从而改变长期基差水平;被隐含利率波动率吸收进而影响隐含利率对基差的影响程度。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阙方平 范薇
本文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指出利率市场化对于货币政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可以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金融危机,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利率管制 货币政策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