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24)
2023(9155)
2022(7824)
2021(7478)
2020(6506)
2019(15049)
2018(14925)
2017(29441)
2016(15729)
2015(17726)
2014(17389)
2013(16628)
2012(14766)
2011(12894)
2010(12635)
2009(11351)
2008(10770)
2007(8864)
2006(7384)
2005(6111)
作者
(40706)
(33976)
(33845)
(32190)
(21752)
(16224)
(15446)
(13386)
(12897)
(11949)
(11743)
(11326)
(10702)
(10552)
(10503)
(10253)
(10158)
(9931)
(9886)
(9885)
(8296)
(8147)
(8132)
(7894)
(7658)
(7657)
(7389)
(7288)
(6858)
(6568)
学科
(64837)
经济(64776)
管理(47067)
(45712)
(39943)
企业(39943)
方法(38503)
数学(35418)
数学方法(34806)
(17367)
(15375)
中国(13345)
(12747)
财务(12694)
财务管理(12671)
业经(12631)
企业财务(12135)
理论(10774)
(10567)
贸易(10562)
(10480)
(10320)
技术(9805)
农业(9392)
(9326)
地方(9197)
(8499)
(8342)
金融(8341)
(8336)
机构
学院(210840)
大学(209618)
管理(89608)
(87193)
经济(85636)
理学(79452)
理学院(78769)
管理学(77084)
管理学院(76705)
研究(59261)
中国(45329)
(41186)
(39291)
科学(34913)
财经(33041)
业大(30558)
(30429)
中心(29700)
(29263)
(28576)
经济学(27324)
(26977)
财经大学(25336)
经济学院(24945)
北京(24755)
研究所(24656)
(24011)
商学(23976)
经济管理(23894)
商学院(23753)
基金
项目(152258)
科学(122404)
基金(114042)
研究(109337)
(98610)
国家(97876)
科学基金(87010)
社会(70742)
社会科(67400)
社会科学(67381)
基金项目(60333)
(59011)
自然(58376)
自然科(57187)
自然科学(57177)
自然科学基金(56159)
教育(52865)
(49716)
资助(48076)
编号(43928)
(34446)
重点(33642)
(32903)
成果(32758)
(30865)
创新(30646)
教育部(30514)
科研(29994)
人文(29751)
国家社会(29657)
期刊
(79552)
经济(79552)
研究(52536)
管理(32734)
中国(32107)
(31586)
学报(28895)
科学(27702)
(24365)
大学(23506)
学学(22297)
技术(21446)
教育(19506)
(17457)
金融(17457)
农业(16877)
财经(15997)
(13625)
经济研究(13615)
业经(13464)
统计(13141)
理论(12653)
(11924)
实践(11712)
(11712)
决策(10826)
技术经济(10803)
问题(10562)
财会(10082)
(9467)
共检索到281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菁  王冠英  
基于TVP-SV-VAR模型,以2002-2014年上证综合指数月度数据为样本,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泡沫影响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利率冲击对股票市场泡沫影响与理性股票价格泡沫理论一致。利率冲击对股票观测价格的影响存在时变特征和结构性突变,且该影响程度取决于利率冲击对泡沫部分可能的正向影响是否足以抵消对基础部分的负向影响。沪深300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的检验结果保持稳健。这意味着,央行需要对紧缩货币政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产泡沫的传统观念重新认知,并慎重采用"逆周期"的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陶士贵  范佳奕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背景下,QFII制度(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实施,为国际资本流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该文以QFII作为代表,通过构建国际资本流动、汇率与股票价格的联动模型,并引入TVP-SV-VAR实证模型,讨论汇改后2005年8月-2017年6月QFII、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三者的联动关系呈现出明显时变性特征,且在不同时间与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影响程度均不同。最后提出完善QFII管理机制、优化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加强短期国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军  李钰颖  赵业翔  
文章对股票价格泡沫的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传统泡沫检验法的基础上,基于中度偏离单位根检验思想,提出了联合上确界单位根检验法(USADF)。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分析发现,相比传统泡沫检验方法,USADF检验法能更精确地检验出股票价格序列中的泡沫过程。实证结果表明,USADF有效地检验出上证综指中存在的多个泡沫过程,可及时、全面地预警泡沫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长春  
本文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程度总体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价格的传递作用是不完全的,汇率传递不仅存在一定的时滞,而且其作用强度沿着商品流动链依次递减,尤其是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极其微弱;汇率制度改革、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变化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发生显著波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长春  
本文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程度总体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价格的传递作用是不完全的,汇率传递不仅存在一定的时滞,而且其作用强度沿着商品流动链依次递减,尤其是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极其微弱;汇率制度改革、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变化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发生显著波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孟庆斌  周爱民  靳晓婷  
本文对经典股票价格泡沫模型的常利率假设进行了推广,在随机利率下得到了股票价格泡沫周期性破灭的理论框架。然后在此框架下使用TAR模型对我国上证综合指数1997年10月31日到2007年10月31日的泡沫情况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其泡沫主要集中在1999年和2007年两个年份,尤其在2007年1月到5月底泡沫程度最为严重。最后,通过分析深证指数同期的泡沫情况验证了两市泡沫的联动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丽  曹欣  丁文丽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对股价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投资者情绪为中介变量,根据预期效应与羊群效应理论,使用2005年6月至2021年5月相关月度数据,构造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研究不同经济时期利率对股价的间接时变影响。研究发现:在短期,利率对股价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和时变性,且利率通过投资者情绪间接时变影响股价的传导机制在短期内显著,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的影响较为平稳。在不同经济时期,利率对投资者情绪的影响与投资者情绪对股价的影响皆不对称,利率通过投资者情绪间接影响股价的过程存在时滞,时滞为2—4个月。最后,文章从政策实施者、市场监管者及投资者三个角度提出促进中国证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谷宇  王宇凡  
本文将外汇宏观审慎工具纳入汇率预期管理的研究框架,剖析了宏观审慎工具基于交易、信号及投资者情绪渠道影响外汇市场微观主体交易行为及市场预期的理论机制,并应用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及逆周期因子在2015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作用路径及政策效果。结果表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对汇率预期起到了合意的政策效果,而逆周期因子主要在2020年6月以前发挥作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通过交易、信号和投资者情绪渠道进行政策传导,而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通过交易和信号渠道进行政策传导,逆周期因子通过交易渠道进行政策传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立雪  
为解释人民币国际化、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关系,本文建立一个内嵌人民币国际化、境内外汇差、外汇市场压力和货币当局有限干预的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并通过三因子TVP-SV-VAR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与外汇市场压力和离岸市场价格等因素紧密相关;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与长期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外汇储备累积压力以及以离岸市场价格代表的升值预期压力有较强相关度;人民币国际化会对中国的外汇市场压力带来额外波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董凯  杨源源  许承明  
"次贷危机"以来,我国逐步显现金融体系杠杆率日益攀升与房产价格持续高企、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并存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家庭流动性约束、企业信贷约束和价格粘性等市场摩擦引入开放经济DSGE模型,以系统研究金融杠杆演变对房价和汇率两大资产价格变动的动态影响,并采用TVP-SV-VAR模型进行经验验证。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金融杠杆是影响我国房价和汇率波动的重要因素,金融杠杆冲击可解释25.07%的房产价格波动和21.97%的汇率波动,增加1%单位的金融杠杆将引起房价上涨0.8411%以及汇率贬值0.2807%。进一步的时变参数经验分析表明,2010年以来我国金融杠杆波动率逐年攀升,并在绝大部分时期显著推高房产价格,切实加剧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为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时应充分关注金融杠杆的影响,具体应通过深化金融部门去杠杆改革以消除金融杠杆恶化对房产价格合理运行和汇率稳定造成的不良影响;货币政策调控亦应充分考虑金融杠杆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避免金融杠杆恶化导致宏观不审慎发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永余  王博  
本文选取1996年到2013年的季度数据,利用具有符号约束的贝叶斯时变随机波动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针对人民币利率冲击、汇率冲击在不同经济环境中对于宏观经济的时变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冲击对于物价的短期影响并不稳定,通胀水平越高影响越大,长期影响相对稳定。利率冲击主要通过资本形成影响产出,资本形成比重越高或利率敏感性越强则影响越大。汇率冲击对于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在通胀水平越高时越明显,整体上并未出现降低趋势。汇率主要通过支出转换效应对产出形成短期时变影响,长期时变影响则主要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和利率影响渠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盖静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形式上已经完成,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明显。过去,学者们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对汇率传导渠道的研究不多。从研究方法上,多使用传统的VAR模型,并未考虑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对模型中参数的影响。采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VAR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汇率波动与国内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一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带有时变性,使用传统VAR方法进行分析并不恰当;二是货币供应量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关性减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盖静  
当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在形式上已经完成,汇率市场化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明显。过去,学者们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对汇率传导渠道的研究不多。从研究方法上,多使用传统的VAR模型,并未考虑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可能对模型中参数的影响。采用带有时变参数的结构VAR方法,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冲击、汇率波动与国内产出和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表明:一是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带有时变性,使用传统VAR方法进行分析并不恰当;二是货币供应量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相关性减弱,不稳定性增强;三是当前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渠道仍然存在较强阻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顺枫   唐勇   林娟娟  
投资者情绪可以划分为整体情绪和背景情绪,二者通过决策过程的传导产生非理性偏差,从而导致股票市场波动。采用大数据深度学习预训练模型,挖掘分析238万条文本数据,从整体情绪与背景情绪两个指标的角度,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整体情绪和背景情绪对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存在时变效应,主要表现为短期影响,长期影响相对较弱;消极的整体情绪通过非理性偏差显著提高股票市场的波动率,但消极的背景情绪通过情绪泛化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股市波动;二者对股市波动的冲击方向相反且存在弱负相关关系,在不同时间点的冲击程度与冲击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论对股市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菁  梁俊  
本文首次运用TVP-SV-VAR模型,分别构建资产和负债风险承担代理变量,以2006年至2014年银行业月度数据为样本,检验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时变特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存在且非对称,并体现出明显时变性特征和结构性突变:一方面,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业风险承担的激励表现在资产选择上而非负债选择上;另一方面,银行业风险承担存在显著时变性特征,并随宏观经济周期呈现结构性突变。这意味着最优货币政策框架的构建应当兼顾金融稳定目标,考虑银行业风险承担渠道非对称特点和时变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