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1)
2023(8346)
2022(6966)
2021(6452)
2020(5201)
2019(11775)
2018(11235)
2017(22205)
2016(12027)
2015(12970)
2014(12864)
2013(12413)
2012(11432)
2011(10288)
2010(10257)
2009(9384)
2008(9395)
2007(8379)
2006(7594)
2005(6709)
作者
(35271)
(29274)
(29059)
(27600)
(18749)
(14098)
(13188)
(11363)
(11281)
(10493)
(10047)
(9549)
(9382)
(9313)
(9185)
(8991)
(8983)
(8822)
(8555)
(8375)
(7293)
(7194)
(7047)
(6823)
(6619)
(6573)
(6474)
(6448)
(5826)
(5763)
学科
(42833)
经济(42784)
管理(35085)
(34087)
(26704)
企业(26704)
方法(19474)
(18390)
银行(18244)
数学(17825)
数学方法(17647)
(16986)
(16088)
(13678)
(13219)
中国(12566)
(11315)
金融(11315)
(11069)
贸易(11061)
(10841)
(10477)
制度(10472)
业经(9778)
业务(9666)
农业(9108)
(9015)
银行制(8413)
(7891)
(7849)
机构
学院(165096)
大学(163904)
(71798)
经济(70400)
管理(65343)
研究(56395)
理学(56343)
理学院(55781)
管理学(54975)
管理学院(54686)
中国(49783)
(34519)
(34502)
科学(33901)
(33411)
(28495)
农业(27592)
中心(27181)
业大(27075)
财经(27018)
研究所(25994)
(25298)
(24700)
(23227)
银行(22308)
经济学(22172)
(20742)
北京(20683)
经济学院(20257)
财经大学(20213)
基金
项目(112238)
科学(88588)
基金(83297)
研究(77978)
(74103)
国家(73472)
科学基金(62808)
社会(51216)
社会科(48799)
社会科学(48789)
基金项目(43843)
(43184)
自然(41987)
自然科(41066)
自然科学(41052)
自然科学基金(40365)
(37000)
教育(35318)
资助(34060)
编号(30014)
重点(25170)
(25014)
(24070)
(23791)
成果(23344)
创新(22233)
科研(21923)
国家社会(21512)
教育部(21338)
计划(21230)
期刊
(74037)
经济(74037)
研究(50358)
(32199)
金融(32199)
中国(30968)
(30445)
学报(28120)
科学(25237)
(25058)
管理(22502)
大学(20842)
学学(20192)
农业(18874)
财经(13284)
经济研究(13125)
业经(12766)
教育(12461)
技术(11584)
(11277)
问题(9705)
(9695)
(9049)
国际(8961)
理论(8531)
商业(7998)
(7824)
实践(7764)
(7764)
科技(7703)
共检索到2500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朱思爽  
该文分析了2004年10月央行的加息政策给银行业带来的五个机遇和四种压力,指出银行在面对利率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要加强资金调控,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利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中间业务开发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明黎  
2004年10月29日央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短期内虽然对市场的影响不大,但是应当看到央行更多的是传递一种信号,银行应及早研究加以应对。本文在预测未来央行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的基础上,分析了利率调整对银行的有利影响和面临的风险,提出了银行积极应对的策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楚卫琳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在资金定价、利率风险、筹资成本、价格竞争四个方面的影响将十分明显 ,为迎接这一挑战 ,我国银行业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黄小东  周婧烨  陆杨  
我国利率管理方式将由政府管制逐步演变到完全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利差缩小、风险增大,尤其县域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本文在分析当前县域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就利率市场化对县域业务的长期影响进行展望,并相应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钱水土  陈随军  
中国加入WTO的谈判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历程,随着中美、中欧入世协议的签署,中国入世问题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金融业一直是中国服务行业的禁区,在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由于中央银行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中国金融业未受过多的影响。一旦中国加入WTO,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势必会给相对脆弱的中国银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在认识到与外资银行的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肯定自身的实力与优势,应该说,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不仅仅是冲击和挑战,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WTO,中国银行业当务之急是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将入世所带来的冲击减到最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纯  
加入WTO ,是我国划时代的重要大事 ,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对我国银行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银行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是 :( 1)建立新银行组织体系以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 2 )立法规范竞争 ;( 3)鼓励银行之间的吸收和兼并 ;( 4 )拓展业务范围 ,开发中间业务品种 ;( 5 )从仅为生产者服务转变为同时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 ;( 6 )留住人才 ,抓紧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晓明  边卫红  
利率市场化促使美国银行业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给银行业负债结构、收入模式、风险管理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需要根据国家经济金融及监管情况而定。从美国利率市场化历史沿革来看,经历了"自由→管制→自由"的三个演进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美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利率市场化促使美国银行业重新审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给银行业负债结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邹伟进  刘峥  
中国银行业人世为期5年的保护期截至2006年12月11日结束。为了全面履行中国加入WTO的相关承诺,并对全面开放后的外资银行进行有效管理,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1月15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11月28日,又公布了《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了外资银行在设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陆文安  
在加入WTO 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那么,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如何?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业产生了那些冲击?我国银行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严青  张科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分析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速给银行业带来的挑战,借鉴利率市场化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制定适应利率市场化条件的发展战略、建立高效的金融产品定价体系、建立完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其益  
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将继续推进商业银行转换经营管理方式,同时利率市场化渐进式配套改革将逐步完善银行经营管理的市场化内外环境,推动商业银行向真正的企业管理转变。因此,商业银行应积极转变观念,加强财务硬约束,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及外部竞争力,努力适应利率市场化大环境,以保持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翁雪琴  
从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因此,在原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中新增加的议题——国际服务贸易议题,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就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了。作为全面参加“乌拉圭回合”的贸易谈判国,我国政府已对履行服务贸易协定的义务作出了承诺,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谢丽华  
国际资本在我国呈现流入的状态,表现在国际资本流入的规模不断增加,跨国直接投资的资本量不断增加上。国际资本流入对我国银行业产生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应从四个方面防范国际资本流入的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骁骏  吕随启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第三方支付业务、P2P网贷业务、互联网基金业务获得了较大发展,对银行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为此,银行业必须尽快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改变原有的投资模式,积极与大型互联网金融平台紧密合作,培养各类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实现双向共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林  李长银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已逐渐成为众多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金融服务业,人工智能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目前,智能化技术已开始应用于金融业的智能化风控、智能化精准营销、智能机器人客服、智能投顾等多个方面,并对银行业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业务创新和增强用户体验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当前,我国银行业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中存在应用层次较低、数据基础不牢、安全风险较大、标准化程度有待提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智能化趋势下,银行业应进一步提高对智能化技术的认识,强化相关数据的积累、挖掘和使用,同时积极引入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对传统网点、业务、流程等进行升级再造,以更好推动智能化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