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0)
2023(5271)
2022(4392)
2021(3913)
2020(3324)
2019(7224)
2018(7162)
2017(13655)
2016(7493)
2015(8385)
2014(8499)
2013(8224)
2012(7554)
2011(6938)
2010(6878)
2009(6323)
2008(6404)
2007(5786)
2006(5101)
2005(4868)
作者
(20719)
(17486)
(17411)
(16735)
(11187)
(8204)
(7902)
(6661)
(6546)
(6358)
(6056)
(5838)
(5696)
(5618)
(5590)
(5370)
(5275)
(5177)
(5046)
(4994)
(4442)
(4174)
(4135)
(4003)
(3983)
(3925)
(3900)
(3836)
(3470)
(3360)
学科
管理(31674)
(27454)
经济(27381)
(25573)
(23183)
企业(23183)
(12175)
(12058)
方法(10619)
数学(9060)
数学方法(8976)
(8362)
中国(7742)
(7586)
财务(7570)
财务管理(7551)
体制(7392)
业经(7297)
企业财务(7190)
环境(7085)
(6762)
(6699)
银行(6693)
(6382)
(6080)
(5941)
金融(5939)
(5104)
制度(5102)
(4992)
机构
大学(108856)
学院(107788)
(46890)
经济(45908)
管理(41745)
研究(35658)
理学(35464)
理学院(35119)
管理学(34668)
管理学院(34455)
中国(28403)
(26199)
(22130)
财经(19872)
科学(18725)
(17947)
(17014)
(16888)
中心(16468)
经济学(15109)
研究所(14895)
财经大学(14806)
(14261)
北京(13757)
经济学院(13499)
业大(13472)
(12992)
(12762)
(12270)
师范(12145)
基金
项目(69938)
科学(56508)
研究(52960)
基金(52604)
(44903)
国家(44562)
科学基金(39185)
社会(35613)
社会科(33840)
社会科学(33835)
基金项目(27367)
(26695)
教育(24903)
自然(24267)
自然科(23713)
自然科学(23708)
自然科学基金(23314)
(22398)
资助(21037)
编号(20702)
(20093)
成果(17641)
(16624)
重点(15786)
国家社会(15189)
(15157)
教育部(14923)
课题(14708)
人文(14340)
(14261)
期刊
(53798)
经济(53798)
研究(34958)
中国(23951)
(22781)
管理(17757)
学报(14575)
科学(13825)
(13655)
(13294)
金融(13294)
大学(12091)
学学(11385)
教育(11136)
财经(10842)
(9236)
技术(9073)
农业(8508)
经济研究(8263)
业经(7825)
问题(6779)
财会(5907)
(5493)
会计(5406)
理论(5359)
现代(4945)
(4848)
改革(4732)
(4732)
国际(4688)
共检索到168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言超  彭京华  
利率、通胀的“双高”机制向“双低”机制的转折崔言超彭京华许多人特别是理论界对提高利率有一种较强的偏好。在中央银行于1996年作出两次下调利率的决策之前,许多人还是作出了为了抑制各种潜在的和日益显现的通货膨胀应该继续上调利率的预测,而在两次下调利率之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郭浩  
利率、通胀双高机制的转折——与崔言超、彭京华同志商榷郭浩近来拜读了崔言超、彭京华同志的《利率、通胀的“双高”机制向“双低”机制的转折》一文(见《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4期),对文中的观点颇感兴趣,但是又不完全赞同,有些地方还持着相反的看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强静  侯鑫  范龙振  
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是怎样形成的,与经济基本面的关系如何是各方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特点,构造利率模型刻画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机制。不同于已有模型,本文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影响债券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政策基准利率;短期市场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偏差可以用来衡量资金流动性,将其作为影响市场利率的第二个因子变量;由于投资长期债券具有风险,将风险溢酬作为第三个因子变量。基于这三个变量构造仿射利率期限结构模型。实证表明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国债各期利率从2002年到2017年的表现。模型揭示政策基准利率仍是决定市场各期利率重要的变量,而资金流动性因子主要影响短期利率的变动,风险溢酬因子主要决定长期市场利率的变动。研究还发现,政策基准利率与预期通胀率高度相关,但市场各期利率与预期通胀率联系很弱,原因在于资金流动性因子与预期通胀率在样本期的前后两个阶段都负相关。因此,简单地放松利率管制只是市场化改革的开始,建立紧密联系经济基本面的市场化利率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蓼筠  赵庆光  
本文基于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采用状态空间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影响因素和未来趋势。主要结论为: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动态性,理性预期、适应性预期及产出缺口均是现实通胀的有效驱动因素。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且明年上半年物价在相对高位运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薇  雷丰善  
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不断创新高对经济社会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各国最为关注的货币政策目标之一。控制通货膨胀的关键是厘清通货膨胀的动态特性,选择合乎实际经济状况的通胀动态模型为货币政策的最优执行提供理论依据。双黏性通胀动态模型不仅具有较强的微观基础也能拟合出符合实际观察到的通胀特性,是当前通胀动态模型发展的最前沿。在分析双黏性模型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其货币政策目标及福利损失的影响,探讨其对我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友力  叶赋桂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继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全面收集和分析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数据,发现"双高计划"建设项目遴选的学校分布、结构特征和地域特征基本达到政策预期效果,但在国家示范(骨干)校与非国家示范(骨干)校、省域和区域之间也存在入选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进一步通过项目制的视角和理论进行阐释,发现"双高计划"具有突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发展,加强动态调适与保持政策衔接,坚持专业群基础与注重综合实力等三大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磊  张同斌  
采用三变量SVAR模型对月度通胀率进行结构冲击分解,分析需求冲击、货币冲击和供给冲击对通胀率的影响,并对我国核心通胀率进行测度和检验,同时采用STAR模型分析通胀率及核心通胀率的波动机制和非线性转换特征。结果表明,通胀率的变动机制与经济景气状况有关,在经济景气阶段,通胀率具有更强的持续性,表现为较大幅度的持续上涨,通胀压力不断增加,而核心通胀率的变动机制与货币供应的松紧状况有关。实证研究表明,在M2增速高于16.1%的货币供应偏松阶段,核心通胀率通常会出现较大程度的上涨,而当货币供应结束宽松状态时,核心通胀率同时或稍晚开始下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方钰   刘海英   刘达禹   陈婉莹  
采用时变Granger因果检验明确中国历次典型通胀时期下的通货膨胀传导机制与通胀成本负担状况,并基于反事实模拟给出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方略。研究结果显示:(1)2012年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基本都是全局性通胀,而在2012年后,通货膨胀则具有典型的结构性特征;(2)治理全局性通胀只需盯住通胀源头和成本终端,而治理结构性通胀则应关注疏通通胀传导链条;(3)当下的通货紧缩是一轮由最终消费端发起的全局性通缩,但由于此轮通缩中只存在价格逆向传导链条,导致其仍有演化为结构性通缩的可能;(4)面对结构性通货紧缩,中央银行应采取适度盯住生产端价格指数的方式予以治理,这不仅有利于事前化解可能出现的产业链断裂风险,而且也能为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增长空间。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蔡璐婧  
2014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探索利率走廊。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国家纷纷开始采用利率走廊作为政策工具,成为了"单一目标,单一工具"货币政策规则的代表。理论模型表明利率走廊的原理是预期管理,因此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是关键。而国际经验则表明,发达国家的通胀目标制透明度高,有助于构建可信的利率走廊,为利率走廊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这一发现对我国构建利率走廊提出启示,中国现阶段货币政策透明度较低,暂不适宜发展利率走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蔡璐婧  
2014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探索利率走廊。早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国家纷纷开始采用利率走廊作为政策工具,成为了"单一目标,单一工具"货币政策规则的代表。理论模型表明利率走廊的原理是预期管理,因此中央银行的公信力是关键。而国际经验则表明,发达国家的通胀目标制透明度高,有助于构建可信的利率走廊,为利率走廊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这一发现对我国构建利率走廊提出启示,中国现阶段货币政策透明度较低,暂不适宜发展利率走廊。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平  
本文实证分析了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的总体适应性和部分高通胀成员国存在的真实汇率自动调整机制,并利用已有的文献成果,总结探讨了这些成员国的高通胀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统一货币政策操作有其坚实的经济基础,进而呈现出总体的适应性,但是,统一货币政策与部分高通胀的非核心成员国的需要之间,也存在局部矛盾。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些高通胀成员国存在着自动逆向调节其物价乃至产出水平的地区调整机制———真实汇率机制;Balassa—Samuelson效应在部分高通胀国家的通胀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晓路  
激励低碳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逐步朝着低碳化方向转型的关键手段,也是我国未来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双碳”目标下低碳转型还存在现实难点与困境:低碳技术创新中权责定位分工存在错位,低碳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低碳技术创新在宣传推广中普及率不高,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缺失。低碳技术系统性革新需要从分散式创新转向制度集成创新。吸收借鉴国外激励低碳技术创新的先进经验,中国未来激励低碳技术创新要逐步从政府支持转向市场诱致。构建全套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创新低碳技术革新中地方特别立法授权模式,强化低碳技术创新中财政与税收双重激励手段,搭建三位一体的低碳技术创新协同推进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昱  郭广军  刘亚琴  
"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有助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有助于形成"双高计划"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有助于"双高计划"建设学校自评自省。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建立由1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管理机制AHP模型,并从价值引领、领导管理、任务落实、绩效监测、督导调度、绩效激励六个层面,系统构建推进"双高计划"建设绩效评估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陶大伟  
"双高"建设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政育人工作还存在着众多问题,如思政工作与育人工作的融合度不够深、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力度不够大、思政育人工作评估机制不健全等。文章通过构建思政育人大格局、打造思政育人大课程、强化思政育人大考核三个方面探讨了思政育人工作机制,提升思政育人效果,以点带面推动双高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雪  
高层次人才是高职院校高水平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高职院校从聘用方式、成果考核、发展通道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着手,有效地推动了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也存在"短聘期"考核模式导致发展基础厚植不够、"轻培养"管理体制导致成长平台支撑不足、"数量化"评价体系导致成果反哺力度不够、"单一性"激励机制导致精神关怀深度欠缺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健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打造共育化的专业发展平台,实施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引领,以此来完善高层次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助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双高"建设稳步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