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8)
2023(4481)
2022(3692)
2021(3569)
2020(2783)
2019(6527)
2018(6405)
2017(13369)
2016(7265)
2015(7522)
2014(7643)
2013(7464)
2012(7119)
2011(6578)
2010(6592)
2009(6194)
2008(6156)
2007(5664)
2006(5183)
2005(4727)
作者
(19466)
(16135)
(16114)
(15479)
(10573)
(7752)
(7317)
(6220)
(6109)
(6070)
(5541)
(5318)
(5317)
(5309)
(5297)
(5096)
(4847)
(4799)
(4790)
(4746)
(4136)
(3957)
(3926)
(3861)
(3733)
(3623)
(3570)
(3542)
(3266)
(3224)
学科
(25829)
经济(25805)
管理(21107)
(19092)
(15330)
企业(15330)
方法(10522)
数学(9645)
数学方法(9473)
(8911)
(8190)
(7721)
中国(7367)
(7351)
贸易(7348)
(7232)
(6751)
(5928)
银行(5913)
及其(5745)
(5711)
业经(5515)
政策(5505)
(5207)
金融(5207)
农业(5195)
方针(4901)
(4814)
(4814)
阐述(4814)
机构
学院(98061)
大学(95880)
(44105)
经济(43111)
管理(37640)
研究(35116)
理学(31651)
理学院(31345)
管理学(30796)
管理学院(30614)
中国(29558)
(22786)
(19535)
科学(19055)
(17633)
财经(17059)
中心(16556)
(15639)
研究所(15618)
(15481)
(15440)
经济学(13494)
(12661)
北京(12637)
财经大学(12578)
业大(12575)
(12486)
经济学院(12093)
(12035)
农业(11964)
基金
项目(59861)
科学(47382)
研究(45812)
基金(43332)
(37149)
国家(36817)
科学基金(31473)
社会(28686)
社会科(27248)
社会科学(27245)
(22904)
基金项目(21593)
教育(21056)
自然(19829)
(19617)
自然科(19342)
自然科学(19338)
资助(19178)
自然科学基金(19020)
编号(18991)
成果(16438)
课题(13764)
(13697)
重点(13372)
(13110)
(12465)
(12454)
(12397)
教育部(11847)
创新(11564)
期刊
(50435)
经济(50435)
研究(33587)
中国(19555)
(17859)
金融(17859)
(16707)
管理(14642)
(14475)
学报(12059)
科学(11890)
教育(10802)
农业(9498)
大学(9492)
学学(9012)
经济研究(8739)
财经(8469)
技术(8322)
业经(8291)
(7213)
(6715)
问题(6290)
国际(6274)
理论(5306)
实践(4754)
(4754)
世界(4714)
现代(4659)
技术经济(4612)
(4558)
共检索到157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海鸥  
从我国目前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出发 ,货币供给量比利率更加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而从理论逻辑出发 ,情况又正好相反。作者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水平主义的观点 ,以及格林斯潘目前的实践 ,证明我国的中介目标也应该向利率转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琦  王文龙  
文章围绕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特征,系统地对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模型分析和数据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增强,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降低;短期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货币供给的可测性较差。但是,货币供给量与GDP和物价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卓   高岚  
我国自建立中央银行制度起,一直采用信贷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两次金融失控的冲击后,国务院、中央银行酝酿了改革;在1993年将货币供应量引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并于1998年放弃信贷总量指标,使用货币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苏平贵  
本文从货币当局无力同时控制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利率管制与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利率管制条件下,以货币供给量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效果不佳,即实际货币供给量偏离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以及实际收入水平偏离最终目标收入水平的深层原因;指出了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效果不佳,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国客观存在的利率管制和货币供给量中介目标之间的矛盾造成的,是这种矛盾的必然结果。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安仲  毛中根  
大量的文献研究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本文研究表明,影响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是流通速度的可预测性以及货币当局对货币流通速度的预测能力,货币流通速度的不稳定并不必然意味着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无效的。只要货币当局能够准确预测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货币供给量就仍然可以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春蕾  
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恰当选择,是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推动货币政策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关键在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数量型指标向价格型指标的转移。本文分别就数量型指标与价格型指标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实证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M2指标已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主体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投资,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趋于减弱;社会融资规模更能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但其传导效应尚未有效形成,仍有完善空间,预期可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增长的强劲之源;价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晶妹  
经过几年的改革 ,货币供应量已经不能全面反映货币运行的规模与结构。本文以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到了该改革的时候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晶妹  
新旧世纪之交 ,我国经济形势已有所好转。这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近几年来 ,中央银行为扩大内需、增加投资、增加货币投放 ,而实施的货币政策 ,一直都比较重视货币供应量 ,关注其增长速度与结构变化 ,主要表现就是 ,把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 ,为促进经济增长 ,而扩大货币供应量。事实上 ,货币供应量虽然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程度与可测性都日渐下降 ,而且 ,经过几年的改革 ,该指标本身已经不能全面反映货币运行规模与结构问题。本文以基本的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了实证 ,结果表明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 ,到了该改革的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明志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变化对通胀变化有着明显影响,因此现阶段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仍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在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的情况下,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将中介目标动态化。在利率形成机制尚不完善、银行间利率变动与经济景气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非足够强的情况下,银行间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否可行,尚须进一步观察。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为使用银行间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创造条件。当前可继续使用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同时对银行间市场利率进行监测,条件成熟时发布货币市场利率预测值,作为中介目标转向货币市场利率的过渡。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范从来  张宏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宏观金融数据,计算中国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对比2002年以前的数据,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甄别三个不同货币供应层的作用差异,剖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研究发现,作为货币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依然有效,其中狭义货币M1的稳定增长对GDP增速的提高具有显著长期倾向,M0和央行的资金投放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着直接影响,广义货币M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并没有能够反映到通货膨胀度量体系中。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辛家鼎  
本文利用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回归分析三种统计指标分析了CPI与GDP的关系 ,指出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的可行性。要实现CPI的控制目标 ,应以M 2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较为合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丹丹  孟潇  
本文根据2006年第1季度—2009年第3季度的时间序列资料,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以及物价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我国GDP增速在2009年第2季度已开始上升,并预计我国经济将在2010年第1季度走出通货紧缩。但根据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美国在两次石油危机和本次金融危机期间货币政策操作的国内国际经验,综合考虑国际环境和国内情况,本文得出了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退出的时点和退出力度选择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骏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顺畅,以及央行监控经济的中介目标设置是否合理。中介目标对于观测货币政策传导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与实践、利率形成机制与中介目标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未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大永  蒋冠  
本文从货币的理论定义和经验定义出发 ,简要介绍了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特点及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分析了导致货币供应量目标失效的几种可能原因 ,指出金融创新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当前一些国家纷纷转向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主要因素。笔者通过分析发现 ,只要解决了货币的界定以及修正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方法之后 ,货币供应量仍会继续成为货币中介目标的首选。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黄飞鸣  
中介目标选择对于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多数中央银行倾向以简单加总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由于各层次货币资产存在的流动性差别及非完全替代性,从理论上讲简单加总难以准确描述货币作为交易中介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货币资产的"使用者成本"作为权重的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货币结构,且具有逆周期性特征,目前在国外已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文章介绍了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的编制原理,并运用该模型计算比较了我国divisia加权货币总量指数的表现,以期为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