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44)
2023(2712)
2022(2249)
2021(2159)
2020(1743)
2019(3830)
2018(3547)
2017(6385)
2016(3588)
2015(3766)
2014(3516)
2013(3414)
2012(3247)
2011(3068)
2010(3128)
2009(2834)
2008(2699)
2007(2405)
2006(2007)
2005(1892)
作者
(10393)
(8921)
(8673)
(8222)
(5507)
(4215)
(4070)
(3430)
(3315)
(3056)
(3007)
(2977)
(2833)
(2813)
(2697)
(2686)
(2684)
(2640)
(2570)
(2485)
(2165)
(2135)
(2088)
(1980)
(1978)
(1971)
(1961)
(1862)
(1781)
(1749)
学科
(13128)
经济(13109)
管理(8084)
(7490)
(6502)
企业(6502)
(4354)
(4164)
方法(4042)
业经(3618)
(3119)
贸易(3115)
关系(3085)
(3050)
中国(2902)
数学(2827)
数学方法(2778)
农业(2671)
理论(2589)
(2508)
(2399)
(2306)
地方(2276)
(2163)
金融(2163)
组织(2011)
(1968)
(1883)
(1821)
经济关系(1817)
机构
大学(50038)
学院(49493)
研究(19890)
(17930)
经济(17591)
管理(16395)
理学(14216)
理学院(14010)
中国(13721)
管理学(13680)
管理学院(13596)
科学(13101)
(10726)
(10586)
(10226)
研究所(9798)
(8376)
中心(8365)
师范(8260)
农业(8161)
业大(8058)
(7503)
(7266)
(7056)
师范大学(6797)
北京(6743)
科学院(6076)
财经(5940)
研究院(5930)
(5861)
基金
项目(34199)
科学(26799)
基金(24714)
研究(24034)
(22279)
国家(22127)
科学基金(18330)
社会(14597)
社会科(13778)
社会科学(13772)
(13272)
基金项目(13119)
自然(12638)
自然科(12360)
自然科学(12357)
自然科学基金(12106)
(11678)
教育(11437)
编号(9553)
资助(9458)
重点(8085)
成果(7807)
(7396)
(7324)
(7190)
课题(6903)
创新(6752)
科研(6564)
计划(6536)
大学(6390)
期刊
(22663)
经济(22663)
研究(14308)
(10186)
学报(9471)
中国(9423)
科学(8826)
农业(7247)
大学(6780)
管理(6709)
教育(6461)
学学(6328)
(4758)
(4326)
国际(4068)
世界(3953)
业经(3943)
(3367)
经济研究(3329)
(3219)
金融(3219)
技术(3203)
问题(2880)
(2850)
论坛(2850)
资源(2663)
(2612)
财经(2532)
科技(2514)
业大(2502)
共检索到747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刘云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动荡的国内局势,利比亚被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视作进入非洲国家的跳板及向欧洲输出恐怖主义的基地。"伊斯兰国"组织从伊拉克和叙利亚向利比亚派出了大量骨干分子并在当地招募成员,一度攻城掠地,建立起势力范围,对北非、西非乃至欧洲地区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利比亚"伊斯兰国"组织虽然在利政府军和美国的联合打击下失去了所有领土据点,但如果利比亚局势仍然持续动荡,"伊斯兰国"组织势力很可能会在利比亚"东山再起"。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意  
"伊斯兰国"组织源于"全球圣战主义"思潮,其本质是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体。从意识形态、组织来源、外交政策上来看,沙特不仅与"伊斯兰国"组织的前身"基地"组织关系复杂,而且其某些外交政策也助推了"伊斯兰国"组织的兴起。随着"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壮大,该组织开始对沙特政权产生不满,认为自己比沙特王室更有能力捍卫逊尼派教义,并以此对抗伊朗在中东的扩张。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和发动恐怖袭击等方式,该组织对沙特的政权合法性屡屡发起挑战。为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威胁,沙特政府通过软硬两手展开反恐斗争,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军事层面,沙特组建伊斯兰国家反恐军事联盟;在社会层面,沙特采用柔性的针对极端分子的"再改造"计划;在法律方面,沙特大力推行新反恐法。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抑制了"伊斯兰国"组织的恐怖活动。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于卫青  
伊斯兰国组织对什叶派的敌视和攻击既有悠久的历史根源,也有出于现实考虑的策略运用。"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的国家安全和宗教安全构成了双重威胁。在应对"伊斯兰国"组织方面,伊朗通过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同时在两条战线上对其进行打击。叙、伊两国内外环境的不同,使得伊朗在两国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组织的目标、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伊朗应对"伊斯兰国"组织的政策效果深受美国、俄罗斯、沙特、土耳其等域内外大国的影响。总体来看,伊朗初步实现了消除"伊斯兰国"组织对伊朗威胁的战略目标。然而,以"伊斯兰国"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刘乐  
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是国际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发展的新动向。在"伊斯兰国"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它与"基地"组织的关系经历了合作、隶属、离心与自立的历史演变。目前,这两个恐怖组织为争夺全球"圣战"运动的主导权和正统性,围绕领导权威、话语叙事和国际声誉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反映出二者关于全球"圣战"运动围绕首要敌人、核心关切和暴力程度的路线分歧与战略较量。"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双煞并立的两极格局导致国际反恐形势日益严峻,也使得国际秩序和地区安全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加深。对此,国际社会需要审慎研判"伊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晋  
作为"伊斯兰国"组织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之外最大的分支,西奈分支源起于2011年埃及乱局之后的西奈半岛。该组织虽然在20122013年经历了埃及政府的数次打击,但仍然依靠其主要力量在西奈半岛地区迅速发展起来。"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发展离不开埃及国内特殊的极端主义历史背景,同时受到西奈地区贫困社会现状的刺激,更受到埃及军队在西奈地区反恐举措失当的影响。"伊斯兰国"组织西奈分支的源起和发展,为分析"伊斯兰国"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外的扩张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在中埃经贸交往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伊斯兰国"组织在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魏亮  
"伊斯兰国"组织在阿富汗的发展是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4年夏季以来,该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灵活的策略和阿富汗复杂的局势,采取渐进路线,先后经历酝酿、高速发展和僵持三个发展阶段。"伊斯兰国"组织在阿富汗的发展轨迹与其发展的整体态势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制于阿富汗国内外各方的打击、复杂的本地政治生态和激进意识形态的"水土不服"等因素。目前,尽管该组织仍威胁阿富汗的安全和发展,但其扩张已得到有效遏制。未来"伊斯兰国"组织在阿富汗的存在和发展将兼具长期性和反复性等特点。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许维鸿  吴昊  
回顾伊斯兰金融的发展历程,从1963年成立首家伊斯兰银行,到2007年伊斯兰金融资产达到3000亿美元,伊斯兰金融发展迅速。文章通过实例剖析了伊斯兰债券与资产支持证券的异同,并从伊斯兰债券的金融本质入手,从宏观的角度展开对伊斯兰金融的未来前景的探讨,指出伊斯兰金融是传统伊斯兰融资体系适应全球化经济下的一种新模式探索,并期待着伊斯兰现代主义能够更好地促进伊斯兰金融的发展和成熟,使伊斯兰社会更好地融合到全球化的经济发展中。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建树  
冷战结束后 ,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迅速复兴。本文分析了伊斯兰教在中亚复兴的多种因素 ,以及复兴的伊斯兰教对中亚地区安全的影响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刘倩  
[目的/意义]研究"斩首行动"在打击恐怖组织过程中的效果与利弊得失。一方面回顾与总结了"斩首行动"在反恐研究中的学理意义,另一方面评估和论证了"斩首行动"的战略目标及在反恐过程中发挥的实践价值,从而为缓解当前的反恐困境提供新的思路与建议。[方法/过程]通过以"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比了两组织的结构特点和领导人更替情况,分析了"斩首行动"的实际打击效果,讨论了"斩首行动"在反恐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结论/结果]研究发现,组织结构的分散化程度与领导人能否实现顺利更替是影响"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丽  王博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它不仅是中国在世界崛起的标志,而且也全面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国际视野,并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是穆斯林的主要聚居地,在共同的宗教信仰和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中发展起来的伊斯兰金融,对地域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伊斯兰金融的特征、发展态势和中国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的优势进行研究,认为中国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发展伊斯兰金融的时机已成熟,并对西北地区发展伊斯兰金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才涌  黄晓茜  
近年来,马来西亚伊斯兰银行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马来西亚在全球伊斯兰金融界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中国有2000多万穆斯林,伊斯兰银行业务的潜在需求很大,可以从马来西亚的成功经验中获得一些启示。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赵跃晨  
冷战后,伊斯兰极端组织在索马里迅速发展,成为该国乃至非洲之角面临的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从根源上来看,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是体系层面、地区层面与国家层面结构性因素互动的综合产物。索马里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理念相互共享、成员相互渗透和行动策略相互模仿等特点,境外极端分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频繁发动暴力恐袭,不仅对索马里的民族国家构建造成挑战,而且极大地冲击了非洲之角的国际关系格局。面对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泛滥,国际社会和地区力量均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目前取得的成效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对意识形态的多重"包装"和其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各方力量在打击索马里伊斯兰极端组织过程中的相互掣肘。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岳汉景  
受突尼斯政局突变等影响,2011年初利比亚国内冲突爆发,北约乘机进行军事干涉,支持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推翻卡扎菲政权。此后,利比亚冲突持续至今。利比亚冲突初期,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支持反政府抗议活动、反对卡扎菲政权的镇压活动的政策立场,同时反对北约的军事干涉。其原因是:伊朗将利比亚反政府抗议活动定性为“伊斯兰觉醒”,且进入21世纪以来伊朗同卡扎菲政权的关系出现新矛盾;伊朗认为北约的军事干涉是非法的,且伊朗一贯反对美国对中东国家的任何干涉。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不介入政策。在利比亚东西部对立当局形成后,伊朗对利比亚采取了总体中立但略微偏向西部势力的政策立场。伊朗采取不介入和相对中立政策的原因在于:卡扎菲倒台后,利比亚政局并没有按照伊朗所预期的方向发展;利比亚不是伊朗外交的重点国家;利比亚东西对立势力的外部支持力量势均力敌且均与伊朗关系复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瞿强  
凭借石油资源,伊斯兰世界积累了巨额的石油美元;近年来,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资金流动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特征之一就是本土化的伊斯兰金融迅速发展。从现实角度看,这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新的现象,从理论角度看,它为欧美高度复杂的金融体系提供了一个截然相反的对立模式。本文首先解释伊斯兰金融的概念及其规模,然后分析其主要的运作模式、风险特征以及对各国的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殷剑  吴娜  
伊斯兰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伊斯兰宗教和世俗事物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伊斯兰经济逐渐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大潮之中,并创建了开放的金融体系,但伊斯兰经济思想中许多因素在理论、文化和实践上尚与全球化相悖,使伊斯兰经济陷入发展与宗教的两难之间。研究和揭示伊斯兰经济思想的主要观点对于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