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5)
- 2023(14307)
- 2022(12541)
- 2021(11660)
- 2020(9910)
- 2019(22337)
- 2018(22142)
- 2017(42923)
- 2016(23456)
- 2015(25822)
- 2014(25615)
- 2013(25498)
- 2012(23283)
- 2011(20956)
- 2010(20567)
- 2009(18757)
- 2008(18251)
- 2007(15932)
- 2006(13731)
- 2005(11573)
- 学科
- 济(89345)
- 经济(89147)
- 管理(66860)
- 业(64528)
- 企(53682)
- 企业(53682)
- 方法(44550)
- 数学(37810)
- 数学方法(37433)
- 农(24996)
- 财(23954)
- 中国(22785)
- 学(22106)
- 业经(20674)
- 农业(16719)
- 地方(16611)
- 贸(16606)
- 贸易(16601)
- 易(16096)
- 理论(15890)
- 制(15632)
- 务(15514)
- 财务(15451)
- 财务管理(15427)
- 和(15390)
- 企业财务(14727)
- 技术(14559)
- 环境(14086)
- 银(13078)
- 银行(13010)
- 机构
- 大学(333516)
- 学院(330860)
- 管理(131701)
- 济(127751)
- 经济(125070)
- 理学(115786)
- 理学院(114471)
- 管理学(112386)
- 管理学院(111801)
- 研究(110679)
- 中国(79101)
- 科学(72880)
- 京(69975)
- 农(62362)
- 财(57332)
- 所(56523)
- 业大(56189)
- 研究所(52267)
- 农业(49470)
- 中心(49450)
- 财经(47219)
- 江(46222)
- 北京(43390)
- 经(43047)
- 范(42704)
- 师范(42161)
- 院(39815)
- 经济学(37978)
- 州(37503)
- 财经大学(35394)
- 基金
- 项目(237620)
- 科学(185548)
- 基金(173437)
- 研究(165711)
- 家(154352)
- 国家(153078)
- 科学基金(130220)
- 社会(105675)
- 社会科(99384)
- 社会科学(99352)
- 基金项目(93188)
- 省(92551)
- 自然(87765)
- 自然科(85744)
- 自然科学(85716)
- 自然科学基金(84195)
- 划(78777)
- 教育(75496)
- 资助(70845)
- 编号(65986)
- 重点(53001)
- 成果(51990)
- 部(51804)
- 创(49319)
- 发(49241)
- 科研(46511)
- 创新(45991)
- 计划(45274)
- 课题(44789)
- 教育部(43769)
- 期刊
- 济(133607)
- 经济(133607)
- 研究(91614)
- 学报(62700)
- 中国(57076)
- 农(55807)
- 科学(54343)
- 大学(46117)
- 管理(45239)
- 学学(43912)
- 财(42420)
- 农业(38277)
- 教育(32360)
- 技术(25146)
- 融(24533)
- 金融(24533)
- 财经(22800)
- 业经(22665)
- 经济研究(21958)
- 业(19517)
- 经(19354)
- 版(17519)
- 科技(17501)
- 问题(17311)
- 业大(17001)
- 图书(15954)
- 理论(15454)
- 技术经济(15365)
- 商业(15167)
- 实践(14221)
共检索到459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戚海峰 费鸿萍 郑玉香
目前消费者在面对公益广告时,态度与行为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本文从态度-行为差异视角分析利己/利他导向的公益广告诉求对个体亲社会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自我控制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利己导向的广告诉求对个体态度的影响要弱于利他导向的广告诉求,但对于个体行为倾向的影响却强于利他导向的广告;利他导向广告诉求背景下被试的自我控制水平明显弱于利己导向的广告诉求背景下的被试,但是自我控制对个体亲社会性消费的态度与行为未产生显著影响;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未得到证实,表明公益广告在激发个体自觉性方面未能产生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戴鑫 卢虹 文豹堂 杨雪 倪立坤
近年来,相关部门常常以文本短信形式向手机用户发送公益广告,试图以此提升公众道德身份进而促进亲社会行为。本文采用实验法及追踪调查方式展开3项子研究,结果表明,标语式文本公益广告在提升受众道德身份上无显著效果,而同主题的图片广告效果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图片广告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优于文本广告,广告效果差异源于临场感差异而非表现形式的差异。追踪调查也证明提升道德身份能促进亲社会行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黄利瑶 王乾
企业通过绿色营销向消费者传播保护环境发展理念,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对于企业品牌形象和占领绿色产品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拥挤和广告诉求方式之间如何匹配,才能提高绿色广告的说服效果。以行为限制学理论为基础,通过3个实验,探讨了社会拥挤与广告诉求的匹配效应对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边界。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拥挤和广告诉求对消费者绿色产品购买意愿存在交互效应。具体来说,在高社会拥挤的场景中,利己广告诉求更能促进消费者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低社会拥挤的场景中,利他广告诉求更能促进消费者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加工流畅性在这一交互效应的影响路径中起中介作用且消费者自我监控水平对交互效应起调节作用,只有消费者自我监控水平较低时,这种交互效应才显著。因此,企业在绿色产品的营销中应关注社会拥挤与广告诉求的匹配效应,以达到更好的绿色广告效果。
关键词:
社会拥挤 广告诉求 自我监控 加工流畅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岳蓓蓓 盛光华
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和心理抗拒理论,通过两个实验探究了企业道德营销中内疚与非内疚诉求影响消费者道德消费意愿的心理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内疚诉求比非内疚诉求更能促进消费者的道德消费意愿,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发挥了中介作用,且该中介作用受到消费者涉入度的调节。具体而言,低消费者涉入度情境中,相比于非内疚诉求,内疚诉求能够降低消费者的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进而增强其道德消费意愿;高消费者涉入度情境中,相比于内疚诉求,非内疚诉求能够降低消费者的强迫性感受和操纵意图推断,进而增强其道德消费意愿。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设计道德属性产品的广告策略,有效降低受众心理抗拒反应,提升受众广告体验,进而推动道德消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黄金火
一种既能服务于社会公益,又能向消费者传播产品品牌、企业形象等有关信息的,不被社会公众排斥的广告。营销型公益广告曾被称作“企业公益广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小明 黄静 郭昱琅
如何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已成为企业实现绿色经济的重大挑战。基于自我概念和印象管理理论,以绿色产品诉求方式为切入点,探究绿色产品的诉求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绿色产品采用不同的诉求策略以及消费者所处的购买情景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1发现,相比利他诉求,绿色产品采用利己诉求的广告方式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实验2发现,当消费者处在群体情景下购买绿色产品时,与利己诉求相比,利他诉求的广告方式对其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当消费者处在独立的个人情景下购买绿色产品时,与利他诉求相比,利己诉求的广告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更为积极。
关键词:
绿色产品 诉求方式 利他 利己 购买意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蒋玉石 郭琴 马晨雅 李倩
具体的广告诉求往往能更清晰地展示品牌与产品环境友好的特性。然而,当消费者面临具体度不同的绿色广告诉求(具体VS标准VS模糊)时,其内在的认知与情感机制究竟会如何传导?当其对绿色品牌形象(正面VS负面)这一外部背景信息具有事先认知后,绿色广告诉求又将怎样影响其认知情感转变与行为决策?研究基于S-O-R理论、情绪唤醒模型与详尽可能性模型,实证检验了绿色广告诉求具体度在不同情境下的差异化作用。结果表明:当消费者只接受广告刺激时,绿色广告诉求具体度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且绿色信任与积极情绪在该路径中共同发挥了中介作用;当消费者先后接受品牌信息刺激与广告刺激时,绿色品牌形象成为影响广告诉求具体度效用发挥的边界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睿
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公益广告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我国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但是与国外比较还有很大差距。文章在比较国内外企业公益广告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模式的差异,基于此提出了优化我国企业公益广告的市场化策略。
关键词:
公益广告 传播 市场化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加玉 龚尹 韩顺平
为了探讨广告诉求、顾客感知价值和绿色消费意愿之间的关系,本文设计了三个实验,分别验证了顾客感知价值在广告诉求(抽象vs.具体)和绿色消费意愿中的中介作用、利益关联(利己vs.利他)以及印象管理动机强弱对顾客感知价值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广告诉求可以对顾客感知价值和绿色消费意愿产生重大影响,总体来说具体诉求强于抽象诉求,但会受到利益关联和印象管理动机的调节。当绿色产品强调环境利益时,抽象诉求比具体诉求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更大;当强调个人利益时,具体诉求的影响更大。当印象管理动机强烈时,抽象诉求对顾客感知价值的影响更大。当印象管理动机较弱时,具体诉求的影响更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杰 王德胜
通过跨界联合的方式快速“出圈”并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已成为本土品牌营销实践的新趋势。以往研究聚焦于单一品牌利用“稀缺性”启发式增强产品广告的说服效果,但对跨界联合广告诉求如何影响消费者品牌态度缺乏足够的探讨。基于酷感知视角,通过三项实验探究跨界联合广告诉求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差异性广告诉求比有限机会广告诉求更能提高消费者品牌态度,酷感知在跨界联合广告诉求与品牌态度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品牌互补与比较焦点是酷感知中介效应存在的边界条件,即在合作双方为低属性互补或消费者启动差异性聚焦的情形下,该效应才会存在。研究结论丰富了品牌跨界联合广告说服相关研究,对本土品牌跨界营销实践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玉洁
绿色消费在当今社会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其不仅有利于消费者自身健康,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在绿色广告中也逐渐开始强调利己或利他诉求,然而哪类广告更有效地促进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是值得研究的。本文基于自我构建理论视角,探究了环保广告诉求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探索不同自我构建类型的消费者以及其环保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环保广告诉求对与不同自我构建类型的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行为有明显交互作用,并且环保意识在环保广告诉求对绿色消费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文章丰富了绿色消费、自我构建理论以及广告诉求等理论文献,以期为企业营销人员在设计环保广告的过程中提出有益建议。
关键词:
广告诉求 绿色消费 自我构建 环保意识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尚子琦 陈增祥 吴培冠
相比于普通的时间日期,诸如年初、年末等富有意义的时间标志更能促使人们对时间进行规划管理,甚至影响自我认知与消费行为。本文探讨了时间标志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自我建构类型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不同诉求广告的偏好。具体而言,通过4个实验,作者发现时间标志与自我建构存在联结关系,即开 (末)端时间标志与独立 (相依)型自我建构更相关。这一联结被拓展到广告诉求上,导致处于不同时间标志的消费者对强调能力或诚意诉求的广告表现出有差异的偏好,时间标志激活不同的自我建构起中介作用。本文推进了时间标志与自我建构的研究进展,为企业产品与品牌推广的时间点选择提供了营销启示。
关键词:
时间标志 自我建构 产品偏好 广告诉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征 李润发 蓝雪
"互联网+"的普及突破了信息获取与资源利用的时空限制,使得网络购物逐渐朝着智能化、个性化、高效化的方向变革与创新,此时的广告营销方式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与掌握也变得更为精准,消费者也更趋向于选择多样化的购物方式来消费。对于供给方而言,线上购物平台在增加了接触多元化消费者机会的同时,也增加了其面临的广告营销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广告诉求、消费者购买意愿及其二者间的关系分析入手,引入相关模型重点探讨广告诉求方式的变动对消费者购买意愿造成的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改善广告诉求方式与营销策略的相关意见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云 田明华 陈建成
一、公益广告的基本概念公益广告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这在本来就较年轻的广告学科中显得更年轻。所以如何界定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目的、特点及作用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然而广告理论和实践要求对公益广告有个明确的界定,以有利于相关政策的制定,公益广告创作规律的研究,促进公益广告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