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0)
- 2023(7163)
- 2022(6136)
- 2021(5649)
- 2020(4622)
- 2019(10344)
- 2018(10362)
- 2017(18758)
- 2016(10579)
- 2015(11950)
- 2014(12297)
- 2013(11991)
- 2012(11704)
- 2011(10949)
- 2010(11477)
- 2009(10605)
- 2008(10570)
- 2007(9788)
- 2006(9097)
- 2005(8388)
- 学科
- 济(63532)
- 经济(63470)
- 管理(28788)
- 业(22930)
- 企(18822)
- 企业(18822)
- 方法(18512)
- 地方(16860)
- 学(16180)
- 数学(15329)
- 数学方法(15153)
- 中国(13364)
- 地方经济(12155)
- 业经(11703)
- 农(11556)
- 财(10049)
- 理论(9643)
- 制(9342)
- 农业(8053)
- 和(8035)
- 环境(7957)
- 融(7873)
- 金融(7871)
- 经济学(7542)
- 银(7487)
- 银行(7441)
- 体(7359)
- 行(7158)
- 贸(6848)
- 贸易(6841)
- 机构
- 大学(166308)
- 学院(165283)
- 济(71364)
- 经济(69856)
- 研究(61466)
- 管理(55763)
- 理学(46602)
- 理学院(45933)
- 中国(45547)
- 管理学(44944)
- 管理学院(44627)
- 科学(37889)
- 京(35553)
- 所(32777)
- 财(32641)
- 研究所(29442)
- 农(28104)
- 江(27824)
- 中心(26464)
- 财经(25606)
- 范(24216)
- 师范(23982)
- 业大(23402)
- 经济学(23086)
- 经(22979)
- 北京(22629)
- 农业(21842)
- 州(21808)
- 院(21486)
- 经济学院(20359)
- 基金
- 项目(99313)
- 科学(76671)
- 研究(72078)
- 基金(70647)
- 家(62217)
- 国家(61690)
- 科学基金(51277)
- 社会(45395)
- 社会科(42769)
- 社会科学(42757)
- 省(38898)
- 基金项目(36595)
- 教育(33840)
- 自然(32397)
- 划(32333)
- 自然科(31580)
- 自然科学(31568)
- 自然科学基金(31009)
- 资助(29439)
- 编号(29210)
- 成果(25663)
- 重点(22954)
- 发(22273)
- 课题(21459)
- 部(21420)
- 创(19613)
- 大学(18916)
- 国家社会(18828)
- 科研(18501)
- 性(18454)
共检索到266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良书
本文指出了叶航(2005)和叶航、汪丁丁、罗卫东(2005)建立的“利他行为演化均衡”模型的错误,重新梳理了利他行为与经济学的关系。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不排斥利他偏好,利他行为难以进入经济学实证分析,主要是由于利他行为难以量化。人类利他行为是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产物,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这并不妨碍经济学把利他偏好当作人性的一部分。经济学可以通过解释道德情感的进化根源、道德规范的形成机制以及道德规范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来解释人为什么有利他行为。
关键词:
利他 经济学 进化稳定均衡 道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航 汪丁丁 罗卫东
现代经济学与现代生物学对人性的看法相当一致,都把自利看作人类行为的基本前提。但来自桑塔费学派的最新研究证明,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利他行为作为社会规范内部化的产物,在维持个人之间的合作劳动、有效提高族群生存竞争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在ESS(即“进化稳定策略”)基础上提出一个演化均衡模型,进一步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优势以及合作剩余导致利他偏好内生的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航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前两种利他行为,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关于纯粹利他,生物学存在着很大争论,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本文在“合作剩余”和“生物演化稳定策略”(ESS)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能够解释纯粹利他行为的模型,并利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一行为内在的激励机制作出了说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为了解释越来越多的利他行为和合作现象,现代经济学试图通过放宽经济人的外延来将之纳入传统的经济人分析框架。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扩大化偏好依然是外生的、不变的,它依然把丰富多样的人类行为抽象为平面单一结构,从而依然没有克服经济人分析的内在缺陷。经济人模式化分析的主要表现为:(1)忽视人类行为的历史性,而仅以现在和将来考量行为方式;(2)仅仅是一个理性计算问题,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行为和下意识反应;(3)基于近视的行为功利主义,仅仅反映本能反应的动物性一面;(4)基于原子论个人主义,行为动机是着眼于效用最大
关键词:
经济人 利他行为 主流经济学 偏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贵宏 贾志永 王晓燕
对于利他行为,许多学者往往将它与利己行为分割开来进行分析,而且很少引入成本收益分析。事实上,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都是内部动机的一种偏好体现。本文通过引入利他主义参数和成本收益,提出了一个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利他行为经济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利他行为进行了符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姗伊 王辉
长期以来,利己与利他被视为经济学中的两个不同范畴,实质上利他是利己的一种表现形式,利他的本质仍为利己。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侧重于研究物质福利即物质上的利己,生产力发展的高级阶段侧重于研究人们的精神幸福即精神上的利己。
关键词:
经济学 利己 利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尉纲 曾国平
地方政府举债,一旦形成债务风险将引发地方财政支付危机,一方面将会大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地方公共产品的投入,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难以改善,延缓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支付危机造成的干部职工工资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丁丁
经济学“理性”假设只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三种主要的理性假设之一 ,这些假设的目的是要理性地解释被观察到的各种“行为” ,从而对行为赋予意义。对于人类行为的另外两种理性化方法是 :行为学意义上的理性假设和现象学意义上的理性假设。在过去二十年里 ,由于大量的脑科学实验数据的积累 ,关于身体的现象学研究 ,呈现出与基于认知科学的行为学研究的合流趋势 ,构成了一个新的理解人类理性的框架。这篇文章旨在说明这一新的理解框架 ,并试图进一步界定经济学理性假设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行为学 脑科学 神经元经济学 心理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增正
市场失败及其原因的经济学探讨蔡增正一、市场失败的含义经济学中所讲的市场失败,是指市场不能有效率地配置经济资源。而有效率地配置经济资源也有特定的含义:生产者以最低生产成本的方式生产社会最需要的产品,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等于生产者的最低生产成本,即产品价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金昌 程开明
统计学是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经济学实证研究首先必须开展经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抽样调查及数据预处理过程中体现出"为何统计"及"统计什么"的思想;经济数据分析过程中描述及推断统计方法的应用,包含着"如何统计"的思想。总体上,经济学利用统计方法得到的结论不具有完全确定性,体现出或然性统计思想。
关键词:
经济学 统计思想 实证 或然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涛
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和认识论的角度,探讨经济学研究对象中主体、客体及主客体结合形成的经济活动三个方面的各种观点,提出由同物结合着的生产关系、个人和国家以及其结合形成的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经济政策。
关键词:
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 研究对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玉洁 王平心
利他行为对自利人性假设的挑战,要求经济学必须把偏好进行内生化处理。笔者首先构建了一个利他偏好内生模型,使得人类行为统一于效用最大化模式并具有了内在一致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然后对利他偏好内生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笔者认为,与利己行为不同,行为主体不是从利他行为后果而是从利他行为本身获得效用;通过整体间的生存适应性补偿机制,利他者不仅可以战胜利己者得以存在和持续,而且利他惩罚行为还为人类走出囚徒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利他行为 效用 偏好内生 利他惩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长征
本文对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微观模型———钱包赌戏悖论建立了认知分析框架 ,不仅彻底消解了该悖论 ,还发现了与效用和概率均无关的一种新的非理性效应。这一效应既可能导致无帕累托效率的交易陷阱 ,也可能与效用歧化和概率误判等已知的行为经济学效应协同作用 ,产生更复杂的非理性决策。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 钱包赌戏 悖论 非理性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少安 韦倩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大量的利他行为,但是到底什么原因诱发并使得这些行为能够在人类社会繁衍、更替的过程中演变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呢?这一问题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众多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一直关注并积极探索的问题之一。经济学理论对利他行为的解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人们可以从利他行为中直接获得幸福或快乐,从而自身的效用得到提高;二是人们可以间接从利他行为中获得利益。以上述两方面为线索,本文对利他经济学研究最近20年的新进展给予综述与评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