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39)
- 2023(7973)
- 2022(6966)
- 2021(6204)
- 2020(5413)
- 2019(12480)
- 2018(12297)
- 2017(24227)
- 2016(13033)
- 2015(15039)
- 2014(15356)
- 2013(15536)
- 2012(14924)
- 2011(13797)
- 2010(14107)
- 2009(13420)
- 2008(13191)
- 2007(12400)
- 2006(11028)
- 2005(9887)
- 学科
- 济(81543)
- 经济(81391)
- 管理(35378)
- 业(32436)
- 方法(32015)
- 数学(26993)
- 数学方法(26816)
- 企(26419)
- 企业(26419)
- 地方(18997)
- 中国(17192)
- 农(17135)
- 学(15331)
- 业经(15250)
- 财(14578)
- 地方经济(13059)
- 和(12428)
- 制(11300)
- 农业(11147)
- 贸(10713)
- 贸易(10709)
- 理论(10511)
- 易(10276)
- 环境(9741)
- 融(9149)
- 金融(9146)
- 银(8733)
- 银行(8713)
- 经济学(8342)
- 行(8330)
- 机构
- 大学(205705)
- 学院(204067)
- 济(96706)
- 经济(94855)
- 管理(75915)
- 研究(72744)
- 理学(64970)
- 理学院(64208)
- 管理学(63168)
- 管理学院(62779)
- 中国(53838)
- 科学(42659)
- 京(42592)
- 财(41833)
- 所(37643)
- 研究所(33981)
- 农(33776)
- 财经(33446)
- 中心(32660)
- 经济学(31463)
- 江(31313)
- 经(30095)
- 业大(28559)
- 经济学院(28162)
- 北京(27070)
- 范(26921)
- 师范(26715)
- 农业(26426)
- 院(24786)
- 财经大学(24452)
- 基金
- 项目(127416)
- 科学(99973)
- 研究(93514)
- 基金(92584)
- 家(79546)
- 国家(78871)
- 科学基金(66978)
- 社会(62774)
- 社会科(58396)
- 社会科学(58372)
- 省(49385)
- 基金项目(48779)
- 教育(42730)
- 划(41086)
- 自然(40997)
- 自然科(40011)
- 自然科学(39997)
- 自然科学基金(39305)
- 资助(38343)
- 编号(37648)
- 成果(31466)
- 部(29121)
- 重点(28752)
- 发(28621)
- 课题(25849)
- 国家社会(25578)
- 创(25522)
- 教育部(25215)
- 人文(24528)
- 科研(24308)
- 期刊
- 济(113850)
- 经济(113850)
- 研究(63657)
- 中国(37971)
- 财(33211)
- 农(30999)
- 学报(30825)
- 科学(28444)
- 管理(27018)
- 大学(23311)
- 学学(22060)
- 农业(20376)
- 经济研究(19124)
- 财经(18090)
- 融(17775)
- 金融(17775)
- 教育(17697)
- 技术(17621)
- 业经(16121)
- 经(15708)
- 问题(14987)
- 技术经济(12581)
- 统计(11838)
- 贸(11259)
- 世界(10558)
- 业(10474)
- 商业(10140)
- 策(10103)
- 经济问题(9685)
- 理论(9636)
共检索到310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国卿 龙登高 刘齐平
自利理性人假设一直以来都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然而,从古典经济学创立的时代开始,与之相对、并涵盖了前者的利他主义经济学思想也蕴含在诸如斯密、帕累托等重要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到20世纪后期,利他主义假设更是借助经济学帝国主义和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而成了经济学理论的前沿。在吸收借鉴前人思想基础上,我们扩展了斯密的利他主义和公平偏好理论、帕累托对身份认同和社会规范的论述以及科斯对企业指令经济的分析,将行动者的效用函数视为多重社会偏好因素的叠加,允许行动者动态调整偏好系数以对社会关系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将制度规则视为行动者的0—1决策因子(遵守或违背),提出了一个基于适应性社会偏好的利他主义效用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石清 乌家培
利他主义经济学的研究非常繁杂,缺乏一个统一的理论。本文提出利他行为的方向性问题,分析了基因决定论的局限,综合研究了基因选择、个体选择以及群体选择对人类个体利他行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利他性研究的一个综合性理论。在解决利他行为方向性问题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利他行为实质上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从而提出了社会理性概念,扩展了利他主义经济学的研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玉洁 王平心
利他行为对自利人性假设的挑战,要求经济学必须把偏好进行内生化处理。笔者首先构建了一个利他偏好内生模型,使得人类行为统一于效用最大化模式并具有了内在一致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然后对利他偏好内生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笔者认为,与利己行为不同,行为主体不是从利他行为后果而是从利他行为本身获得效用;通过整体间的生存适应性补偿机制,利他者不仅可以战胜利己者得以存在和持续,而且利他惩罚行为还为人类走出囚徒困境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
利他行为 效用 偏好内生 利他惩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航 汪丁丁 罗卫东
现代经济学与现代生物学对人性的看法相当一致,都把自利看作人类行为的基本前提。但来自桑塔费学派的最新研究证明,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利他行为作为社会规范内部化的产物,在维持个人之间的合作劳动、有效提高族群生存竞争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在ESS(即“进化稳定策略”)基础上提出一个演化均衡模型,进一步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优势以及合作剩余导致利他偏好内生的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文建东 李欲晓
本文界定了不同的利他主义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中国利他主义缺乏的原因给予了解释,指出利他主义不只是道德规范问题,也更多地包括经济动机。本文还比较了市场、政府和利他主义行为在满足社会成员需求和配置资源过程中的效率,指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应该正确界定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界限。
关键词:
利他主义 利己主义 市场经济 理性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清 余瑞祥 李彦军
首先从产出-环境边界的分析指出,任何经济产出都有一个相对应的环境质量。不同的经济产出与环境质量的排列事实上反映了人们的偏好结构。从居民环境偏好的角度来看,居民环境偏好的强烈程度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绿色程度。那么,两型社会本质反应了人们对资源环境偏好与经济物品偏好的选择与排列。使用产出-环境边界和环境偏好曲线分析了两型社会的一般均衡,对两型社会展开了新的解读,并指出,当一个社会的最大产出正好满足居民愿意支付的最高环境质量时,该社会即是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后,提出了两型社会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居民环境偏好打破传统环境治理的二元结构,实现对政府环境规制和企业环境行为的全面驱动,成为...
关键词:
居民环境偏好 产出-环境边界 两型社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黄志国 李秀芳 陈孝伟
本文建立了在统账结合制养老保障下包含人力资本及资本折旧的利他主义者OLG模型,探讨了代际利他主义代表性消费者在生育率上升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下的跨期决策及其对未来工资、人均产出和资本收益的影响。分析表明生育率上升对当期储蓄和消费没有影响,但会使人均教育投资、下期人均产出、工资水平、资本收益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使人均教育投资、消费和下期资本收益下降,使当期储蓄上升。这表明代际利他主义代表性消费者所做出的决策依然不能与社会经济增长目标一致,若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征收教育税不可避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
国家立场是固有的、理性的,民众偏好则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外交话语阐述往往要在国家立场和民众偏好之间达到均衡。理性的经济分析能为国家外交政策、世界舆情等提供独特的解读视角。从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出发,构建两国政策博弈模型并分析得出国家最优政策,而外交话语便是对国家最优政策的表述。在此基础上建立两国外交话语博弈模型,分析国家立场、民众偏好对外交话语阐述的影响。研究发现:(1)两国政策博弈会形成稳定的纳什均衡,动态分析表明该均衡结果具有收敛性,因而最优的外交政策取决于国家立场、两国立场差距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偏好;(2)在既定的国家立场和最优政策前提下,民众对于外交话语中"鹰派"或"鸽派"的表达偏好、双方对于合作的相对重视程度决定了外交话语阐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小亮 笪贤流
作为经济学的硬核假设,自涉、外生给定、同质且稳定不变的偏好假定几乎被应用于所有的经济分析中。由于其对真实世界中个体行为解释的牵强与矛盾从而面临着理论困惑与现实困境,走出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偏好的融合。本文研究表明:偏好的融合必须囊括自涉偏好与他涉偏好的统一、偏好异质与内生对偏好同质与外生的扬弃、偏好稳定的特殊性与偏好演化的一般性三个方面。从而融合后的个体偏好是自涉偏好与他涉偏好的统一;是情景依存的,内生于社会制度之中;是异质的;是演化的。偏好的融合无论是对于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现实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偏好演化 偏好融合 他涉偏好 异质偏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焕勇 梁瑞 刘燃
利他偏好是影响供应链决策的重要因素,将利他偏好行为引入到闭环供应链决策中,利用Stackelberg博弈分析技术,构建两种不同主导权力下考虑利他偏好的闭环供应链决策模型,分析不同主导权力下供应链最优决策行为。结果表明,制造商主导模式能最大限度回收废旧产品,有利于促进供应链绿色可持续发展。零售商主导模式有利于供应链前向一体化的发展。在利他偏好合作区间范围内,协调好供应链中制造商与零售商的主体地位,对实现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利他偏好 闭环供应链 决策分析 回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宁 翟印礼
本文通过对描述农户风险偏好的效用函数进行分析,提出了选择L-A效用函数及L-A冒险系数分析林地个体经营者风险偏好的依据。依据人工林个体经营者给出的估算方法计算了经营林地可能的确定性等价值。风险偏好类型与经营兑现林种的交叉列联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生态林与经济林个体经营者风险偏好差异显著。
关键词:
个体经营者 L-A效用函数 确定性等价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郑浩
传统经济理论假设"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具有完备记忆、稳定的偏好,然而这样的理性假设实际上超越了人的内在特性。本文建立了一个货币管理机构采取利率反馈规则的货币模型,并假定个体的时间偏好依赖于整个经济的收入、平均消费和货币量,运用动态法研究了具有社会属性的时间偏好是如何影响经济长期均衡处的稳定性的。结论是异质的时间偏好对于货币政策的实现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货币政策会对市场能否恢复到均衡状态产生影响。只有当个体的效用函数满足本文给出的充分条件时,调节利率的经济政策才不会对均衡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否则政策会失效甚至起到副作用。
关键词:
时间偏好 货币政策 经济稳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朱红红 孙曰瑶
21世纪是情感消费的时代。情感品牌能够凭借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运用隐藏在人类情感背后的真正力量与消费者沟通和交流。本文运用经济学及品牌经济理论,在对现有品牌延伸案例及理论研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情感因素,构建基于情感偏好的品牌延伸经济模型,发现情感指数既能够在同质条件下影响消费者选择偏好,又能够通过影响品类而作用于选择成本;厂商品牌延伸成功与否取决于该厂商品牌与其它同质产品的品牌的情感指数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情感偏好 品牌延伸 经济分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马鸿飞
本文认为,企业品牌产品在生产、销售、服务等价值链活动中的行为及信息传播构成了消费者从外部环境中认知品牌最基础的信息。成功的品牌信息会引起一种情感反应,可以把消费者与产品的距离拉近,品牌如能成为消费者自我实现或表现自我的媒介,消费者就会产生接受、喜欢的行为倾向。文章提出,消费者对品牌功能的预期是形成品牌情感的先决条件,偏好反转现象与消费行为倾向密切关联。
关键词:
消费者 心理学 行为经济学 品牌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