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8)
- 2023(6235)
- 2022(5332)
- 2021(5336)
- 2020(4414)
- 2019(10374)
- 2018(10131)
- 2017(19107)
- 2016(10009)
- 2015(11516)
- 2014(11144)
- 2013(11202)
- 2012(10604)
- 2011(9617)
- 2010(9220)
- 2009(8438)
- 2008(8160)
- 2007(6606)
- 2006(5929)
- 2005(5272)
- 学科
- 济(44968)
- 经济(44925)
- 管理(22193)
- 业(19892)
- 方法(19363)
- 数学(16666)
- 数学方法(16569)
- 中国(14348)
- 企(13820)
- 企业(13820)
- 农(12249)
- 贸(11122)
- 贸易(11115)
- 易(10883)
- 地方(9149)
- 农业(8462)
- 业经(8302)
- 财(7238)
- 环境(7147)
- 学(7074)
- 制(6853)
- 关系(6370)
- 发(6177)
- 融(5953)
- 金融(5950)
- 银(5907)
- 银行(5907)
- 出(5804)
- 行(5779)
- 和(5726)
- 机构
- 大学(139653)
- 学院(137830)
- 济(63485)
- 经济(62502)
- 研究(53332)
- 管理(50824)
- 理学(43676)
- 理学院(43065)
- 中国(42478)
- 管理学(42441)
- 管理学院(42148)
- 京(31016)
- 科学(30336)
- 财(26482)
- 所(25651)
- 中心(23628)
- 研究所(23517)
- 财经(21656)
- 范(21301)
- 师范(21160)
- 经济学(20643)
- 北京(20480)
- 经(19957)
- 院(19430)
- 农(19028)
- 经济学院(18582)
- 江(18251)
- 师范大学(17717)
- 业大(16706)
- 科学院(16413)
- 基金
- 项目(92927)
- 科学(74529)
- 基金(70299)
- 研究(69488)
- 家(61429)
- 国家(60962)
- 科学基金(51976)
- 社会(46883)
- 社会科(44508)
- 社会科学(44502)
- 基金项目(37526)
- 省(32519)
- 自然(32123)
- 自然科(31343)
- 自然科学(31335)
- 教育(30836)
- 自然科学基金(30818)
- 资助(29288)
- 划(28682)
- 编号(26387)
- 部(21965)
- 发(21226)
- 成果(21023)
- 中国(20819)
- 重点(20798)
- 国家社会(20655)
- 教育部(19130)
- 创(18728)
- 课题(18367)
- 人文(18330)
共检索到209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剑 吴晋峰 吴姗姗 王云弟
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初访客与回头客从感知形象因子评价、整体形象感知、旅游动机选择、满意度(包括重游意愿、推荐意愿)、"出行前"和"旅游中"遇到的限制因素等五大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初访客和回头客对感知印象因子评价一致但初访客的评价高于回头客的评价。2回头客对中国整体旅游形象认识比初访客深刻。3初访客和回头客的旅游动机有一定的差异。4回头客的重游意愿高于初访客,但推荐意愿却低于初访客。5初访客和回头客来华旅游限制因素总体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但具体限制因素在初访客和回头客"出行前"和"旅游中"又有着不同的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玺 叶升 王东
旅游感知形象的测量方法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构化的测量方法,另一类为非结构化的测量方法。非结构化形象测量虽然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游客的感知要素和属性,但分析方法目前还停留在一般频数统计和比例分析及排序等层面,对游客在形象感知方面的特征分析及旅游目的地形象优化等方面意义不大。文章尝试将内容分析法引入旅游形象感知的非结构化测量中,用以协助挖掘非结构化形象感知的数据,从而实现提取旅游者的感知形象、解析旅游者形象感知规律,以及探讨影响旅游者对外推广旅游形象意愿的目的地形象要素等目的。具体研究上,文章以艾特纳与瑞奇
关键词:
内容分析法 感知形象 非结构化测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秋芳 杨新军 康俊香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实力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指示器。本文选取西安欧美客源为研究对象,基于期望差异模型、花费—收获模型、服务绩效模型和标准模型对游客满意度做出测定和比较,并运用合图法(co-plot)分析西安欧美游客的期望和实际感知特点。结果发现:①期望差异和花费———收获模式与总体满意度显著相关,推荐率与游客满意度高度正相关,而重游意向与满意度联系不大。②根据游客期望和实际感知及两者差异值,西安旅游的相关指标分成八类,间接反映了西安旅游业发展特点。③西安欧美游客和国内游客对旅游六要素表现出不同的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汪中求
从商业角度看,"回头客"是不连续的,但影响却是深远的,可对其梯度开发、持续经营。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这个日子或成为中国疫情阶段性的转折点。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开始释放,包括吃、住、行、游、娱、购,而这些正是旅游的六要素。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区 梯度开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杜俊瑶 彭华东
本文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广州花都为实证,探知旅游地形象对游客感知的影响。研究显示,前往花都地区旅游的人士对花都的整体形象主要聚焦于"广州山水之城""国际空港门户""商务会展之所""汽车产业基地""岭南文化名地"5个方面。根据研究发现,花都的总体形象存在形象感知不突出与交通不便利等问题。因此,花都的旅游地形象感知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就此提出了提升花都旅游地形象的建议,同时也为其它地区提升旅游地形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 形象塑造 感知 游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雪松 李天顺 马耀峰
旅游者的个人特征因素与旅游选择和偏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旅游者的需求角度去分析旅游者的目的,并从中掌握客源市场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对于旅游市场拓展、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市场调查 欧美游客 旅游选择偏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翠婷 罗明春
以长沙靖港古镇为研究对象,对其网络评论文本和官方宣传文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旅游形象游客感知与官方传播之间的异同。结果显示网络传播的靖港古镇的旅游形象主要可以归纳为五个主题:景区景点、景区美食、旅游服务与设施、旅游体验、历史文化,游客感知的靖港古镇旅游形象与官方传播存在一定的差异。游客网络评论文本和官方宣传文本中都以积极情绪为主,但是官方宣传文本中积极情绪比例显著高于网络评论文本,游客不满意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景区门票太贵和商业化现象严重两个方面。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甘露 卢天玲 王晓辉
旅游形象对西藏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西藏旅游形象的实证研究却很有限。本文立足于Baloglu和McCleary的目的地旅游形象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对国内入藏游客的西藏旅游形象感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游客根据动机特征分为朝圣者、游览者和深度体验者3类;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整体上持正面评价,但不同类型的游客对西藏旅游形象各组分间存在感知评价差异;在西藏旅游形象的三种构成中,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整体形象感知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但认知形象各个因子的影响作用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同时,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对整体
关键词:
国内游客 旅游形象 感知 西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楠 乔光辉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展现旅游目的地的品牌的最好形式,是一种旅游市场开发可以持续享用的资源。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入境旅游者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为内容,对奥运会举办前和举办后的北京旅游形象进行了动态比较的实证分析。通过旅游者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的数据分析发现: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有5个因子,即现代型、时尚型、活力型、便利型、安定型;旅游认知形象有4个因子,即旅游品质、景色与方便性、魅力性、舒适环境。通过t-test检验发现入境游客对北京的旅游感知形象、旅游认知形象均高于奥运会举办前,并且旅游感知形象的变化大于旅游认知形象的变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奕滨 胡璟 黄暾晓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文化差异会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使形象感知形成差异化,因此有人认为文化差异必然导致形象感知差异。本文采用Hofstede的高/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维度,通过问卷划分高/低不确定性规避游客群体,并调查其对目的地的认知、情感和总体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高不确定性规避和低不确定性规避两个游客群体对张家界认知形象中的信息和交通方面的感知存在显著差异,在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的感知上并不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鹏 张宏梅
在国际旅游情境下,文章将韩国作为目的地国家,以旅韩中国游客为问卷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国家形象、游客满意度、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家形象由宏观国家形象和微观国家形象构成,宏观国家形象包括国家能力、国民特征、环境管理、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四个维度,微观国家形象包括旅游吸引物、微观国家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宏观国家形象中的国家能力因子通过游客满意度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重游意向;微观国家形象中的旅游吸引物因子既直接影响又间接影响重游意向;宏观国家形象中的国家能力因子和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因子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直接影响,微观国家形象中的微观国家情感形象因子对游客满意度有显著直接影响;旅游吸引物因子和国民特征因子显著直接影响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和微观国家情感形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鹏 张宏梅
在国际旅游情境下,文章将韩国作为目的地国家,以旅韩中国游客为问卷调查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国家形象、游客满意度、重游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家形象由宏观国家形象和微观国家形象构成,宏观国家形象包括国家能力、国民特征、环境管理、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四个维度,微观国家形象包括旅游吸引物、微观国家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宏观国家形象中的国家能力因子通过游客满意度的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重游意向;微观国家形象中的旅游吸引物因子既直接影响又间接影响重游意向;宏观国家形象中的国家能力因子和宏观国家情感形象因子对游客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玉凤 张宏梅
以旅韩中国游客为研究对象,以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为研究内容,以手绘认知地图方法为实现途径,通过机场跟团和散客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有效草图游前263份、游后259份。依托问卷中所提取和统计的认知地图的相关数据,分析韩国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形成的认知要素和认知结构。研究发现:空间认知的五大要素出现频率游后远大于游前,其中标志物要素比重最大;单体型结构成为旅韩中国游客在韩停留期间最主要的认知地图类型,游前游后都占最大比例;国家目的地认知地图构成要素超越城市的一般物质形态;国家目的地意象空间认知符号化。根据手绘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力
文章综合影视旅游和旅游目的地形象两个研究领域,采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把影视剧对潜在游客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旅游意向的影响纳入一个整体性框架之中,深入分析潜在游客目的地形象形成过程以及影视剧对潜在游客旅游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目的地形象的认知维度显著影响情感维度,两者共同决定了目的地整体形象,但情感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要大于认知形象对整体形象的影响;②影视剧不仅能显著影响目的地认知形象,还能显著影响情感形象,但对认知形象的影响要大于对情感形象的影响;③潜在游客目的地整体形象感知显著影响他们的旅游意向,影视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敏
基于网络文本,通过ROST CM6.0软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以游客感知视角研究殷墟旅游形象。结果表明:游客对殷墟的积极感知形象是直观的、概要的,对殷墟最突出的印象是"遗址""文化""历史""甲骨文";游客对殷墟的旅游感知形象可归纳为景区空间环境形象、旅游景观形象、旅游服务形象和旅游体验认知形象4个维度;游客对殷墟旅游形象感知中的消极因素主要包括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设施和旅游安全4个核心类属及其下属的10个二级子类;在对殷墟旅游形象的感知中,导游讲解是重要的感知因素。
关键词:
网络日志 目的地形象 质性分析 殷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温泉旅游游客忠诚度影响实证研究——以辽宁省汤岗子温泉为例
旅游地认知形象中功能性-心理性属性对旅游者游后行为的影响——以西安欧美旅游者为例
从欧美农业旅游集群看中国的观光农业——以美国、意大利、波兰为例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文化遗产生态环境游客感知及其对遗产旅游形象影响研究——以南京明城墙为例
旅华韩国游客旅游动机细分研究——以九华山市场为例
旅华主要群体外国游客旅游满意度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旅华韩国游客文化旅游动机特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国外游客的长江三峡旅游形象感知特征研究
以游客为中心 以技术为抓手——新时代中国旅游景区发展之路探讨
中外游客对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对比分析——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