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0)
2023(4636)
2022(3807)
2021(3756)
2020(2993)
2019(6874)
2018(6974)
2017(11310)
2016(7550)
2015(8521)
2014(8656)
2013(7830)
2012(7388)
2011(7154)
2010(7623)
2009(6931)
2008(7210)
2007(6687)
2006(6183)
2005(5706)
作者
(20970)
(17459)
(17236)
(16603)
(11352)
(8265)
(7924)
(7001)
(6632)
(6541)
(6151)
(6089)
(5878)
(5694)
(5689)
(5430)
(5334)
(5257)
(5244)
(5091)
(4775)
(4490)
(4235)
(4218)
(4138)
(3992)
(3965)
(3842)
(3681)
(3547)
学科
(20177)
经济(20149)
教育(19753)
管理(16031)
(13905)
(12103)
企业(12103)
中国(12041)
(10473)
理论(9848)
方法(8119)
教学(6402)
(6100)
数学(5804)
(5625)
数学方法(5612)
(5106)
业经(4998)
发展(4431)
技术(4348)
(4308)
(4247)
(4169)
研究(3989)
思想(3961)
政治(3735)
(3721)
财务(3711)
财务管理(3705)
农业(3672)
机构
大学(114474)
学院(107152)
研究(42175)
(30768)
教育(30308)
管理(30055)
经济(29799)
(27956)
师范(27831)
科学(26634)
(26587)
理学(25499)
理学院(24957)
管理学(24121)
管理学院(23879)
中国(23827)
师范大学(23132)
(22394)
研究所(20532)
(18861)
北京(17719)
(16930)
中心(16300)
(16121)
技术(15233)
(14673)
(14666)
业大(13944)
职业(13420)
财经(13416)
基金
项目(64250)
研究(53161)
科学(51586)
基金(43232)
(37698)
国家(37217)
教育(33578)
社会(30387)
科学基金(30075)
社会科(28246)
社会科学(28237)
(25837)
(24857)
编号(23838)
成果(23724)
基金项目(21568)
课题(20609)
自然(18285)
自然科(17821)
自然科学(17813)
自然科学基金(17517)
(17443)
资助(17192)
重点(16681)
(16108)
规划(15239)
(14585)
(14578)
教育部(14326)
项目编号(14238)
期刊
教育(49758)
研究(43745)
(37467)
经济(37467)
中国(30490)
学报(19720)
科学(16723)
大学(15556)
(14307)
(14104)
学学(12858)
技术(11893)
职业(11591)
管理(10592)
农业(9606)
财经(8137)
技术教育(7441)
职业技术(7441)
职业技术教育(7441)
(7095)
论坛(7095)
(7020)
图书(6675)
(6373)
(5914)
高等(5799)
(5778)
金融(5778)
成人(5203)
成人教育(5203)
共检索到173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晓明  朱小蔓  
初论秩序感的教育价值及其教育建构●易晓明朱小蔓随着情感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把研究的视角逐渐深入到那些个体生命中综合性的,能为真善美情感的发展起奠基和迁移作用的基础性情感,重视对生活中真实的、可直观的、能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情感作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庆昌  
教育价值秩序的核心是人们的教育价值逻辑。教育系统、社会和个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常常是不一致的。目前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系统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价值秩序不具有先进性。为此,教育系统应该通过教育价值竞争,努力让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人类理想基础上的教育价值秩序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魁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由来已久的人格向往,也是现代教育事业进步的基本面向。在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建构上,古今中外教育家为回应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环境的需要,提出过不尽相同的"优先论"主张。然而,窥其理论的实质,在于维持教育事业各方面的平衡,并先后体现为"心灵和谐"和"身心和谐"两个阶段。在近代中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探索中,严复、王国维和蔡元培在参照斯宾塞和马克思教育框架的基础上,曾先后构建了不尽相同的"三育"和"五育"理论;其与中国当下教育框架所存在的五个方面的内涵分歧,也为中国全面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线索。此外,就中国当下全面发展教育的实践而言,马克思所强调的"自由发展"相对"全面发展"的优先价值,正是当前由"考试主义"主导的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缺陷;有关"五育"作为"维度"而非"内容"这个先前已被澄清的常识性误区,有关世界观(哲学)教育和劳动(技术)训练(不宜泛称教育)分别作为一种具体而综合的教育内容和社会实践活动均不宜与其它"四育"并列的特殊性,以及"体育"作为其他教育方面的先决条件所具有的基础价值,都有待中国教育界的"再次确认"和"真正重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芝洲  蔡文兰  何雪莲  
对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职业教育秩序有着更特殊的重要意义,因为秩序是职业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职业教育秩序,职业教育生活世界将会"混乱"。但是,这一重大问题尚未引起学界的关注和重视。文章旨在遵循社会学逻辑思路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秩序内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价值等展开理论探讨,以充实职业教育理论,并指导职业教育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芝洲等人在《职教论坛》第19期撰文探讨了我国职业教育秩序的重要性,在遵循社会学逻辑思路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秩序内涵、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价值等展开理论探讨。当前社会转型对职业教育秩序产生了重大影响,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失序,如何用新的思维重建职业教育秩序是我国职教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香兰  
还原论是一种现代哲学世界观,它相信,每一种事物都是一些更为简单的或者更为基本的东西的集合体或者组合物;世界或系统的总体运动,是其中每一个局部或元素运动的总和。现代教育将还原论作为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原本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被还原为简单的物质事实,人的存在被还原为一组社会秩序。现代教育在强调遵守社会秩序的同时,舍掉了对人的内在秩序的遵循,从而使教育丢掉了培养"好人"、引导人过善的生活的内在使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雨倩   徐小容  
在空间转向思潮影响下,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解,需要突破以往时间对空间的遮蔽,立足空间语境并遵循空间规律,诠释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在物理、精神和社会维度所呈现的空间样态。当前,由于伴有数字资源分布不均、数字信息流通梗阻和数字治理网络建构不当等现象,导致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空间失序。为此,有必要从经济资本逐利性、空间存在感和权力结构三因素切入,探寻失序现象的深层内因;同时,有针对性地从空间生产、空间交往、空间治理和空间生态“四维”入手,发挥数字技术生态潜力,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谐、合理的空间秩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冯海英  李江源  
在现代社会,教育秩序的首要问题是自由主体之间如何形成教育秩序的问题,而教育制度建设的价值追求就体现在它构建教育秩序的基本功能上。教育制度不仅成为现代社会有效解决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问题的基本方式,还创造了各种形成教育秩序的社会机制。然而,并不是任何教育制度都能实现有利于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秩序,只有"好的"、"善的"教育制度,才能实现有利于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教育秩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蓉  
自发秩序理论认为社会秩序由自生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组成。高等教育秩序也是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的统一,自发秩序表现为"学术自由、高校自治"的传统,计划秩序表现为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加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芝洲  蔡文兰  
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而言,职业教育秩序有着更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是职业教育发展、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面临失序之困局,表征为职业教育价值失落、结构失衡和制度失范。从根本上说,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失序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失序,在这种失序中必将孕育着新的秩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礼斌  
论流通秩序袁礼斌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博士一、流通秩序和经济秩序流通秩序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经济秩序。流通秩序实质上反映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耦合、配置关系。在流通领域中,一定量的劳动力、资金和流通资料组合在一起,共同推动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燕  
"扮变婆"活动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少数民族春节民俗活动之一,意在祈求村寨来年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六畜兴旺。变婆象征着丰收,从"扮变婆"活动的场域背景着眼,则秩序与和谐的观念贯穿始终。此外,以教育人类学的学科视野观之,"扮变婆"活动具有现实和理论双重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花鸥  李星云  
职业教育进行类型化改革,对职业教育课程这一实践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增强其职业适应性,究其根本是对原有课程秩序进行解构与重塑。职业教育课程秩序属于课程存在属性和状态的范畴,对职业教育课程起到稳定、规范和引导的作用。在深刻认识秩序内涵本质和生成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职业教育课程实然状态与高质量职业教育应然要求的分析后,可从凝聚职业教育课程共识、序化职业教育知识结构、统一职业教育国家行动、协调职业教育动态适应等方面重塑职业教育课程秩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占魁  
对于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于19世纪中期提出的“智、德、体”三育说,后世学人多从教育要素上加以承传,而对其内蕴的教育价值秩序观鲜有关注。从历史视野看,古代儒家经典《中庸》中有关智、仁、勇“三达德”的教育学说与斯宾塞的教育价值秩序观一致。至近代,虽然严复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宣示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标”,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才是国家现代化的“本”,但在近代学人引用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三个“中国化”的版本:一是严复和蔡元培因应近代民族“救亡”之需,将其改造为“体、智、德”的教育价值秩序观;二是梁启超出于“维新”之需,将其改造为“德、智、体”的教育价值秩序观;三是晚清政府出于“保皇”之便,又将其改造为“德、体、智”的教育价值秩序观。这三个版本在教育价值秩序观上的改造,不仅造成20世纪中国民众在“爱智”之求真(而非“用智”之求利)教养上的明显缺失,也最终导致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真正处于智力核心地位的卓越推理判断能力(而非传统教育所固着的记忆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瓶颈难破。为此,智育不仅是教育强国的关键,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更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强国事业未竟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善花  
19世纪后半期,东亚国际秩序处于由前近代向近代过渡的转型时期。在东亚秩序转型中,包括了三个几乎同时进行的结构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此间,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与其国际秩序观有着直接的关联。可以说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借助欧洲条约体系对东亚既有秩序的破坏,向着有利于实现自己意愿的方向改组东亚原有的国际秩序,从而推动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