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5)
2023(2069)
2022(1796)
2021(1736)
2020(1295)
2019(2931)
2018(2787)
2017(5355)
2016(2719)
2015(3191)
2014(3228)
2013(3402)
2012(3186)
2011(2969)
2010(2893)
2009(2702)
2008(2527)
2007(2288)
2006(2078)
2005(1978)
作者
(8758)
(7241)
(7215)
(7180)
(4477)
(3551)
(3396)
(2892)
(2875)
(2760)
(2514)
(2419)
(2396)
(2392)
(2345)
(2285)
(2247)
(2132)
(2104)
(2069)
(1834)
(1750)
(1737)
(1720)
(1711)
(1651)
(1650)
(1564)
(1473)
(1454)
学科
(14617)
经济(14599)
管理(8299)
(8090)
方法(6714)
(6085)
企业(6085)
数学(5843)
数学方法(5806)
结构(4296)
(4287)
(4270)
收入(3987)
人民(3930)
(3797)
贸易(3792)
(3650)
消费(3570)
中国(3422)
业经(3112)
水平(2892)
消费水平(2889)
农业(2885)
地方(2832)
(2677)
(2606)
国民(2370)
国民收入(2190)
产业(2151)
(2092)
机构
学院(45688)
大学(44721)
(21689)
经济(21400)
管理(17655)
研究(16172)
理学(15454)
理学院(15271)
管理学(15057)
管理学院(14991)
中国(12604)
科学(9700)
(9426)
(9309)
(8307)
研究所(7617)
财经(7524)
(7107)
(6876)
经济学(6838)
中心(6658)
(6303)
业大(6203)
经济学院(6132)
(6119)
师范(6072)
北京(5947)
(5926)
财经大学(5618)
农业(5602)
基金
项目(30557)
科学(24660)
基金(23174)
研究(21254)
(20527)
国家(20343)
科学基金(17513)
社会(14770)
社会科(14090)
社会科学(14087)
基金项目(12121)
(11298)
自然(11294)
自然科(11083)
自然科学(11081)
自然科学基金(10875)
(9634)
资助(9434)
教育(9372)
编号(8075)
重点(6806)
(6773)
国家社会(6417)
(6370)
教育部(5887)
(5886)
科研(5834)
人文(5828)
成果(5733)
课题(5640)
期刊
(26252)
经济(26252)
研究(14292)
中国(7514)
管理(7021)
科学(6666)
学报(6517)
(6211)
(5837)
经济研究(5326)
大学(4997)
学学(4801)
业经(4788)
商业(4156)
农业(3921)
财经(3651)
(3631)
金融(3631)
(3146)
问题(3002)
技术(2981)
资源(2724)
商业经济(2669)
统计(2653)
(2573)
消费(2552)
(2507)
教育(2416)
(2265)
技术经济(2252)
共检索到671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臧旭恒  贺洋  
本文基于Bhaduri-Marglin模型,结合中国经济所存在的劳动力过剩和信贷约束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分析中国初次分配格局调整与消费潜力释放的理论模型,并使用宏观数据进行了相关检验。结果显示,现阶段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而且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信贷约束的存在显著影响了初次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合理配置初次分配格局调整与消费、投资领域相关改革政策的推行时机和推行力度,有助于经济实现向消费驱动型增长的平稳转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恩英   宋涵泽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扩大内需的主要动力从投资需求转向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侧重点也随之转变,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与消费升级成为挖掘内需、提振经济以及推动战略转型的关键途径。本文建立全面客观的测度指标体系,利用2003—202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居民消费潜力,从供给侧视角聚焦于市场结构,研究其对提升居民消费潜力的空间效应,并探索了市场结构调整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居民消费潜力连年攀升,呈现出由东到西梯度递减的空间分布;市场结构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市场结构会通过提升居民消费倾向、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扩大劳动力规模等方式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在区域差异上,东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直接效应更加显著,同时,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空间效应更加明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易行健  
社会保障作为满足居民多层次物质需求的基础性保障手段,对于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社会保障政策的风险缓解效应可以通过降低居民未来的风险预期及收支不确定性来提升当期消费能力。此外,正如前文第三部分论述的那样,收入分配不均是导致我国消费需求整体低迷的重要因素[53][112],而国内各项社会保障的政策实践均证明了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的重要影响[113],其资源分配效应在调节收入差距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贡献率,对于提升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和防止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具有积极作用,进而能够推动社会资源公平配置和缓解“待遇差”问题,在增强居民风险应对能力的过程中提振消费信心,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对较低。2020年,我国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仅相当于GDP的3.2%。而同年美国的社会福利开支相当于GDP的18.8%,日本的这一数据为22.02%,德国为26.57%,同为新兴经济体的韩国为8.85%(1),均远高于我国的支出水平。在此背景下,国内学者们主要围绕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这两大类对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探索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路径。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臧旭恒  易行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和释放,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率依然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等偏上经济体的平均水平,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国内学者对中国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非常重视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列理论创新和规律发现。文章旨在系统梳理中国学者在解释中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总结提炼重要的理论创新与贡献,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可借鉴可查阅的文献资料,为进一步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及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潜力释放政策建议提供参考。具体而言,第一,剖析了中国居民消费的典型事实、展开了国际比较、总结了中国学者对居民消费不足估测的演变历史和阶段性特征研究的主要进展,并进行了简要述评。第二,收入分配是解释中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其中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将抑制居民消费需求,但规模性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并不一致,并且中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较为接近甚至高于收入不平等。第三,总结了人口结构变迁解释中国居民消费不足问题的国内重要研究成果。第四,针对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相关问题,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的一些代表性研究,结论基本证实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和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五,我国学者基于居民部门杠杆率、住房价格演变和个体异质性视角,深入研究了负债及房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支出量及结构的影响,从家庭负债和住房双重视角为实现住房价格稳定与居民消费平稳增长提供了研究依据。第六,针对提升居民消费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问题,中国学者主要从居民消费提升的长期优势以及提升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形成正循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最后,文章对进一步完善与拓展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漫宇   窦雪萌  
数字经济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也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构建测算居民消费潜力的指标体系,使用2008—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这一促进作用对高收入、受教育程度高及东部地区居民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两种效应:一种是通过提升收入水平和推动消费方式革新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即数字红利效应;另一种是通过扩大数字鸿沟阻碍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即数字鸿沟效应。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的影响存在基于收入结构和教育经费的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制定相关政策以引导数字经济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缓解数字鸿沟效应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亟待释放的消费潜力,但如果居民收入不高或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巨大的消费空间就难以拓展,巨量的潜力也难以充分释放。尤其是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消费动能不足的大环境下,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合理增长就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释放消费潜力更应大力鼓起居民的钱包。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方式具有明显的排浪式消费特征。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多元化和个性化消费特征明显。因此,应采取正确的政策引导消费,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确实成为经济驱动力。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网络消费因其方便快捷、价格实惠、产品多样等特点备受居民青睐,成为居民家庭越来越重要的消费方式,但居民在网购过程中仍遇到诸多问题,期盼完善网购相关配套政策,促进网购消费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阮丹   付敏  
新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助力流通产业集聚为消费扩容提质“提速换挡”提供基础支撑,成为释放消费潜力的新引擎。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将数字经济、流通产业集聚、消费潜力释放纳入统一框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三者关系展开探讨。结果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流通产业集聚在数字经济对消费潜力释放的影响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数字经济对消费潜力释放的提升作用受限于流通产业集聚水平,且存在单门槛效应。由此,从积极布局新基建设施,促进数字经济与流通产业融合;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流通产业高质量集聚;持续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多向发力释放消费潜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洋  
文章基于异质性消费理论的最新进展,分别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通过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探讨了居民消费异质性的存在,并测算了异质性消费者的比例,进而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收入分哦诶改革、互联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对居民消费性和消费潜力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贺洋  臧旭恒  
本文将异质性消费理论引入经典RCK模型,探讨了在我国家庭财富快速增长的背景以及现阶段特定的金融环境下,居民消费异质性产生的机理及其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并对我国居民消费异质性的程度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由于我国产业升级滞后以及金融垄断势力的存在,居民所面临的二元资产供给结构导致了家庭消费支出及消费率"双降"局面的出现。基于微观数据的估计发现,我国约有33.57%的居民为不同于传统消费理论中同质性消费者的"非李嘉图式"消费者,该类消费者的存在也会显著影响政府内需调控政策的效果。而通过削弱金融垄断,降低资产交易成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实现"投资一消费"的良性扩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文博   蒋毓琪  
本文基于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市场一体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流通市场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1%一体化建设的释放效用为0.092%;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市场一体化建设均有助于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物流和商流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效用明显,政府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释放作用有限;流通市场一体化存在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正向空间溢出,但效果微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丽君  
随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的错配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我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潜力,但有效供给尤其是高端供给不足,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消费市场的机制体制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等因素极大影响了有效供给的增加,使得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升级不匹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解决消费领域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有助于充分释放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扩大国内消费。本文通过对制约我国消费潜力进一步扩张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促进消费的必要性,并从供给结构、基础设施、消费环境以及产品及商业模式创新四个方面提出释放消费潜力的具体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蕴  梁志兵  
一、扩调并举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稳定就业增长和收入预期。1.有效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就业困难行业和困难地区的就业援助力度。鼓励企业、行业和社区联手开发社会服务项目。2.加大商事改革后续支持力度,稳定和促进就业。积极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加快落实已出台小微企业安置就业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给予小微企业岗前培训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晨旭   汤佳   陈波  
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评估老年优待型公共服务供给对老年人消费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老年优待型公共服务对老年家庭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老年优待型公共服务通过提高健康水平、改善健康预期、降低抑郁风险、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社会互动,激发了老年消费潜力;老年优待型公共服务对老年人消费的促进效应在不同人群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