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7)
2023(10772)
2022(9077)
2021(8274)
2020(6632)
2019(15341)
2018(15146)
2017(28624)
2016(15608)
2015(17632)
2014(17905)
2013(17686)
2012(16904)
2011(15488)
2010(16014)
2009(15284)
2008(15441)
2007(14045)
2006(12999)
2005(12541)
作者
(46289)
(38646)
(38499)
(36435)
(24697)
(18439)
(17295)
(14856)
(14699)
(14099)
(13344)
(12928)
(12587)
(12471)
(12352)
(11907)
(11465)
(11183)
(11089)
(10975)
(10082)
(9513)
(9318)
(8899)
(8705)
(8697)
(8626)
(8581)
(7956)
(7529)
学科
(69924)
经济(69805)
管理(50649)
(46595)
(38291)
企业(38291)
中国(23614)
(20483)
(20385)
方法(20271)
地方(19981)
(19281)
业经(18741)
数学(15847)
数学方法(15564)
(14788)
银行(14773)
(14282)
(14166)
金融(14164)
(13871)
农业(13655)
(12884)
(12264)
贸易(12250)
(11789)
(11784)
理论(11738)
环境(11565)
(11054)
机构
学院(232065)
大学(230949)
(97811)
经济(95589)
管理(84933)
研究(84132)
理学(70344)
理学院(69494)
管理学(68426)
管理学院(67976)
中国(66882)
(51489)
(50829)
科学(48305)
(43153)
(38413)
财经(38023)
研究所(37858)
中心(37773)
(35488)
(34088)
北京(33389)
(32574)
师范(32295)
(30944)
(30367)
经济学(29910)
业大(29350)
(27724)
财经大学(27724)
基金
项目(139356)
科学(110119)
研究(107209)
基金(99175)
(84868)
国家(84062)
科学基金(71939)
社会(68882)
社会科(65165)
社会科学(65152)
(55375)
基金项目(51247)
教育(48883)
(45999)
编号(44081)
自然(42983)
自然科(41924)
自然科学(41913)
自然科学基金(41139)
资助(40388)
成果(38650)
(35174)
课题(32388)
重点(31974)
(31255)
(30780)
(29037)
发展(28711)
(28224)
国家社会(28131)
期刊
(126918)
经济(126918)
研究(79954)
中国(56634)
(41103)
管理(35956)
(35646)
学报(31572)
教育(30925)
科学(30881)
(28479)
金融(28479)
大学(24981)
农业(23475)
学学(23089)
业经(21471)
技术(20544)
财经(19960)
经济研究(19242)
(17236)
问题(16599)
(12841)
(11379)
世界(11362)
图书(11172)
国际(11113)
理论(11018)
技术经济(10997)
现代(10987)
改革(10640)
共检索到387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松龄  
劳动力能够成为劳动者的资本;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促使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城市和农村平衡发展商品经济等等,有利于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共享发展成果的程度。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劳动力成为资本家的资本(可变资本)的制度条件;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即以劳动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价值形态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是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的制度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所有制形式的制度变革,是可以为劳动力成为劳动者的资本创造制度条件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我国现在提出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已进入工业化的转型期。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必然会随之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因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因此,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必须从加快自主创新、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和加快自主品牌建设三方面推进我国的产业升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星泽  
初次分配是实现共享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不解决初次分配领域的问题,实现宏观的共享发展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初次分配领域的微观理论和实践,其关键在劳动的报酬形式和剩余分配的安排。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其关键是在微观分配中赋予劳动直接参与而不是通过资本化参与剩余分配的权利。立足中国国情,改变初次分配宏观与微观研究各行其是的现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基于资本雇佣劳动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股东价值分配理论加以改造,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赋予劳动要素直接参与剩余分配权利的财务学初次分配理论,改革企业微观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享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星泽  
初次分配是实现共享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不解决初次分配领域的问题,实现宏观的共享发展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初次分配领域的微观理论和实践,其关键在劳动的报酬形式和剩余分配的安排。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其关键是在微观分配中赋予劳动直接参与而不是通过资本化参与剩余分配的权利。立足中国国情,改变初次分配宏观与微观研究各行其是的现状,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基于资本雇佣劳动逻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股东价值分配理论加以改造,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赋予劳动要素直接参与剩余分配权利的财务学初次分配理论,改革企业微观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力  邹升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分配制度发生了深刻的调整与变化,即从单一的分配结构逐步发展为多元分配结构,从"先富"到"共享"的演变是贯穿其中的价值主线。目前我国的分配制度既体现了对共享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存在有悖于共享发展的消极方面,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以共享发展为指导的分配制度改革,发挥按劳分配的主导作用,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共享功能,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合理引导第三次分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铮  许胜飞  
共享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发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共享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是共享发展的制度基础,各项具体的制度规定是共享发展的制度支撑。重点是要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完善教育制度,提高人口素质;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卫生制度。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新利  
图书馆文献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且其共享活动具备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因此,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活动进行博弈分析、构建博弈模型并通过改变博弈得益构建新的博弈模型,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最优得益状态。据此,图书馆应制定文献资源共享的4种机制,即成本分担机制、利益平衡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期实现资源共享的多赢格局。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恒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建所至今已走过近90个年头。这期间,经济所始终保持活力及影响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关注中国现实的问题意识。因此而言,不拘泥于黑板经济学、发展根植于中国现实的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将是经济所的长期任务,亦是经济所的优势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经济的迅猛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此前因快速发展而掩盖的一些公平问题开始集中暴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致力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恒鹏  徐静婷  
本文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和安德森"命运共同体"理论为基础,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当代中国国家共同体构建的重要价值。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以单位制为基础,已不能适应当下经济社会的剧烈转型,亦无法应对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和扁平化变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顺利转型,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关乎中国能否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结合中国国情,本文提出了符合共享发展和国家共同体理念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庆琳  毛昊  
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生长形成的共享经济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创新与用户体验、商业模式相融合,表现出新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以追求规模效应为主的市场创新,缺乏将技术创新作为共享经济发展核心要素的价值判断和实践依据,是一个突出问题。共享经济创新展现的市场活力表现在:围绕用户体验开展市场创新、注重以先进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创新、注重融合技术应用和移轨创新。专利围绕着支撑共享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展开,专利制度为共享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制度保障,成为驱动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问题是我国共享经济产业发展中专利创新的融资信号作用受到抑制,拥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企业并未获得市场优势资源;产业发展中底层技术的专利缺失,而应用层未能形成充分的布局优势;可能存在滥用专利阻碍产业发展的情况;软件专利、商业方法专利和图形用户界面专利中的审查标准滞后于市场实践等。专利制度对共享经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仍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建议进一步发挥专利制度在共享经济产业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完善专利制度和专利审查标准,引导构建以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为支撑的共享经济产业发展体系;强化企业专利融资和诉讼应对能力,在保护专利权与遏制专利滥用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平衡机制;在底层、应用和热点技术中加强基础技术专利布局,支撑中国共享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恒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建所至今已走过近90个年头。这期间,经济所始终保持活力及影响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关注中国现实的问题意识。因此而言,不拘泥于黑板经济学、发展根植于中国现实的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将是经济所的长期任务,亦是经济所的优势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经济的迅猛增长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速开始放缓,此前因快速发展而掩盖的一些公平问题开始集中暴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享发展"的理念,致力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正义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产品分配出现了多因素决定的情形,国家需要遵循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发展的经济规律,通过制定合理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就此作出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资本效率的制度安排,从而保障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平衡。因这些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加上出口拉动、区域差异发展、决策的城市倾向等政策的偏差,使得根源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缺陷的中国经济失衡问题日益严峻。文章认为,只有遵循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发展的经济规律、在有利于促进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原则下调整和理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邵彦敏  丁宁  
"共享发展"是"共享"与"发展"的高度统一。"发展"强调生产,注重效率;"共享"强调分配,注重公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有效载体,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有效地防止了两极分化,实现了发展中的"共享"。可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当前,实现共享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公有制主体地位,尤其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升劳动者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地位,强化劳动者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公有制经济的民生导向作用,使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民生责任;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制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韩锡斌  周潜  程建钢  
本文依据知识分享理论讨论了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了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概念模型。据此概念模型,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个研究案例——清华教育在线资源共享联盟的组织机制和技术架构的设计方案并予以实施,结果表明:这个资源共享联盟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雏形,该设计方案也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解决方案的主要问题。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构建开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组织机制与技术模式的原则及其适用条件。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王仲兵  
内部控制制度由最初的内部牵制发展为风险管理,这一过程意味着内部控制概念的演进性。笔者提出了七个有关内部控制概念范畴形成需特别关注的方面,有助于准确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