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87)
- 2023(2792)
- 2022(2543)
- 2021(2340)
- 2020(2084)
- 2019(4821)
- 2018(4856)
- 2017(9320)
- 2016(5261)
- 2015(6022)
- 2014(6144)
- 2013(6057)
- 2012(5778)
- 2011(5228)
- 2010(5281)
- 2009(5116)
- 2008(5318)
- 2007(4846)
- 2006(4333)
- 2005(3800)
- 学科
- 济(25162)
- 经济(25122)
- 管理(18529)
- 业(16391)
- 企(14744)
- 企业(14744)
- 方法(13727)
- 数学(12056)
- 数学方法(11872)
- 财(8245)
- 中国(5795)
- 学(5593)
- 农(5073)
- 制(4858)
- 业经(4462)
- 务(4425)
- 财务(4415)
- 财务管理(4404)
- 企业财务(4204)
- 理论(4080)
- 地方(4046)
- 贸(3926)
- 贸易(3923)
- 易(3762)
- 技术(3665)
- 划(3648)
- 银(3487)
- 银行(3473)
- 环境(3459)
- 体(3399)
- 机构
- 大学(81745)
- 学院(79398)
- 济(32006)
- 经济(31306)
- 管理(30316)
- 理学(26393)
- 研究(26105)
- 理学院(26084)
- 管理学(25446)
- 管理学院(25334)
- 中国(19915)
- 京(17215)
- 科学(16813)
- 财(15399)
- 所(13711)
- 农(13528)
- 研究所(12372)
- 财经(12332)
- 业大(12165)
- 江(11898)
- 中心(11860)
- 经(11188)
- 北京(10853)
- 范(10810)
- 农业(10789)
- 师范(10693)
- 经济学(9855)
- 州(9521)
- 院(9135)
- 财经大学(9132)
- 基金
- 项目(51032)
- 科学(40400)
- 基金(38013)
- 研究(35010)
- 家(33282)
- 国家(33000)
- 科学基金(28377)
- 社会(23229)
- 社会科(21977)
- 社会科学(21970)
- 基金项目(20066)
- 省(19445)
- 自然(18872)
- 自然科(18515)
- 自然科学(18510)
- 自然科学基金(18221)
- 教育(16796)
- 划(16471)
- 资助(16276)
- 编号(13211)
- 部(11586)
- 重点(11320)
- 成果(11122)
- 创(10202)
- 教育部(10040)
- 发(9932)
- 科研(9910)
- 大学(9731)
- 人文(9584)
- 创新(9576)
共检索到119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银 汪荣有
正确地把握初次分配领域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其对关注和改善民生有重大影响。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合理地调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要求。由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蔓延到我国的实体经济,在我国现阶段,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调控和完善。文章围绕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调整对策做出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初次分配 提高劳动报酬 效率与公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梁华林 赵玉华
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不是孰轻孰重的关系,初次分配中的效率本身具有公平性质。针对初次分配中存在的不公现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要对影响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区分产生收入差距的合理因素和不合理因素,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真正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制定并严格执行国家在微观经济领域制定的法律法规等措施,正确处理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
关键词:
初次分配 效率 公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翊 安宏 文晓晋
正确把握初次分配领域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初次分配领域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逐步走向合理化的同时,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调控和完善。初次分配中效率与公平关系变革的形成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当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的问题、矛盾随之产生,只有科学合理的分配体制才能够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又快又好的发展。
关键词:
初次分配 提高劳动报酬 效率与公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沈建国 沈佳坤 杨赐
文章分别对1984—2003年、2004—2013年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要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随着人均GDP增加的比例,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在初次分配中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的目标尚任重道远。建议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推行员工股份制与净收入分成制等初次分配制度的改革,通过利益分享,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实证分析 公平 效率 统一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宁
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主要受制于初次分配的市场竞争条件。在不同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实现的一致性不同。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初次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可以同步实现;而在不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必须有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保证两者才能同步实现。中国的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现实运行状态是,一方面市场化的经济改革不彻底;另一方面缺乏公平合理的初次分配制度。为此,必须解决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失衡问题。改革的路径是建立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的初次分配制度。
关键词:
初次分配 效率 公平 市场竞争 制度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丽华
十七大继承和创新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其亮点突出体现在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蕴涵着从分配的起点至终点都要重视公平问题。厘清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公平和效率各自的内涵,有助于澄清人们在公平与效率两者关系认识上的误区并纠正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为制定切合国情的分配政策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公平 效率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德祥 王晓玲
大学治理需要完善的制度,也需要良好的文化,制度和文化是大学治理的两座基石。制度与文化存在相互嵌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中审视大学治理可以发现,大学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文化基础,大学文化建设忽略与制度的关系,大学制度与大学文化的沟通机制缺失。要想在制度与文化相互关系中推进大学治理,还需要在制度与文化互动关系中认识大学治理,立足中国特色来建立独特的大学文化,以文化为基推动大学制度建设。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大学制度 大学文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沈立人
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之一是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在理论和实践上,如何认识和掌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值得探讨。校正某些错误看法,努力缓解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符合邓小平提出的在一部分人先富后迈向共同富裕的期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承坪 罗栋
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分配的两极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微观企业层面上,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企业长期受英美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奉行"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导致初次分配中的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当前的初次分配制度改革中,我国企业应适时转变"股东至上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为"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特别是劳动者作为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当拥有企业的治理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晓宁 刘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呈现"高效率,低公平"运行状态。这是一种失衡状态,这种失衡将引致一系列"连锁"反应,对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后果。在初次分配领域之内,初次分配的"高效率"是一种以"低公平"为代价所取得的畸形效率,而初次分配"低公平"是效率提高的制约瓶颈;在初次分配领域之外,初次分配失衡导致再分配公平调节乏力,再分配不能解决初次分配中的"低公平"问题,从而使得社会整体的公平程度很低;最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使得经济发展出现消费断层和内需不足,并使社会发展面临和谐危机和许多潜在风险。
关键词:
初次分配 效率 公平 失衡 连锁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宁 赵杭莉
通过对初次分配"重效率,轻公平"和"重效率,重公平"两种政策组合效应进行研究,发现在"重效率,轻公平"的政策效应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比较曲折,呈现所谓的"弓背历程",整个社会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历程较长;而在"重效率,重公平"的政策效应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比较简短,呈现所谓的"弓弦历程",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尽快达到帕累托最优。分析认为,"弓弦历程"比"弓背历程"的政策效应要好;同时,经验也表明,初次分配"重效率,重公平"的政策组合是当前的较优制度选择。因此,在初次分配的制度改革中,效率与公平应当并重统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B·H·图尔钦科
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 不久前某些作者断定,科学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间接关系,因为它是智力劳动成果,是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从何产生这种观点?众所周知,科学属社会意识形态,而生产力是社会存在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这两个范畴往往被视为绝对对立的事物。而马克思关于科学是直接生产力的论点,出发于辩证地理解物质与理念的相互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