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2)
2023(10262)
2022(9223)
2021(8807)
2020(7416)
2019(17273)
2018(17374)
2017(33793)
2016(18575)
2015(21254)
2014(21267)
2013(21004)
2012(19335)
2011(17183)
2010(17114)
2009(15636)
2008(15386)
2007(13507)
2006(11796)
2005(10148)
作者
(54074)
(44702)
(44699)
(42516)
(28587)
(21660)
(20273)
(17849)
(17095)
(16073)
(15503)
(15029)
(14200)
(14063)
(13816)
(13778)
(13553)
(13430)
(12775)
(12759)
(11156)
(10939)
(10857)
(10222)
(10095)
(10038)
(9877)
(9814)
(8997)
(8870)
学科
(73195)
经济(73100)
管理(54156)
(51010)
(42607)
企业(42607)
方法(37430)
数学(32339)
数学方法(31802)
(19378)
中国(18685)
(18678)
(17332)
业经(15358)
地方(13629)
理论(13357)
农业(13119)
(12602)
贸易(12595)
(12230)
(12192)
(12070)
(11672)
财务(11602)
财务管理(11576)
技术(11171)
企业财务(10960)
环境(10700)
教育(10509)
(10354)
机构
大学(266204)
学院(262689)
管理(106929)
(99715)
经济(97369)
理学(93270)
理学院(92256)
管理学(90374)
管理学院(89926)
研究(84720)
中国(62338)
(57337)
科学(55258)
(44823)
(42851)
(41551)
业大(40859)
研究所(39224)
中心(38468)
(37093)
财经(36714)
北京(36321)
(34992)
师范(34664)
(33382)
农业(32739)
(30858)
(30521)
经济学(29067)
师范大学(28086)
基金
项目(182777)
科学(142903)
基金(132550)
研究(131877)
(115372)
国家(114421)
科学基金(98431)
社会(81127)
社会科(76786)
社会科学(76764)
(70635)
基金项目(70496)
自然(65833)
自然科(64336)
自然科学(64323)
自然科学基金(63124)
教育(60713)
(59829)
资助(56285)
编号(54070)
成果(44017)
重点(40008)
(39987)
(37198)
(37088)
课题(36730)
科研(35216)
创新(34548)
大学(34245)
教育部(34176)
期刊
(106497)
经济(106497)
研究(75172)
中国(48679)
学报(43967)
科学(39761)
管理(38866)
(37461)
大学(33122)
(32971)
学学(31042)
教育(29980)
农业(26539)
技术(23257)
(18718)
金融(18718)
财经(17334)
业经(16721)
经济研究(16245)
图书(16033)
(14618)
理论(14004)
问题(13604)
技术经济(13257)
(13138)
实践(13044)
(13044)
科技(13006)
(12481)
统计(12386)
共检索到375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章上峰  许冰  
统计资料的限制和统计口径的变化使得劳动报酬比重测算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资金流量表和投入产出表测度劳动报酬比重的优缺点,并提出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度劳动报酬比重的新思路,从而为测度劳动报酬比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国民核算资料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算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具有可行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士斌  郭晓峰  
1978—2007年的有关数据表明:贵州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1998年开始明显趋于下降,且比西南邻省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这既与英美等国劳动报酬比重相对稳定的"卡尔多"特征事实不一致,也与日韩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相悖。贵州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扭曲,已成为贵州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瓶颈。贵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导致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与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最终改变这种不利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本文通过生产函数和联立方程模型,发现在非农就业增长、投资和劳动报酬占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获得与其边际产出相等的工资报酬,使得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而资本所得份额上升,资本所得份额的上升促进了投资,投资的增加保证了非农就业的持续增长。我们通常把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和高投资率视为中国经济失衡的表现之一并给予特殊关注,但是,本文所揭示的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内在机制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特征,也表明高投资率和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并不是经济失衡的表现,它们是非农就业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保证非农就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原因。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虽然恶化了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伟  范德成  王韶华  
笔者从要素投入与要素分配关系的视角,探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途径。通过C-D生产函数构建模型,笔者对要素分配的内在决定因素及各因素变动对劳动报酬占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途径有四个:一是提高利率,以提高资本的使用成本;二是降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以降低资本产出弹性;三是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以减少资本供给;四是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以增加劳动力产出弹性。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金华  李忠华  白子芳  
本文在勾画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演变轨迹的基础上,指出近年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下降主要缘于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和制度创新时更多地向企业倾斜,而忽视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企业因过分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而忽视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因自身素质差而降低了与企业谈判的能力。因此,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合力:政府要维护市场秩序,并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向劳动者适当倾斜;企业要在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劳动者要借助于国家的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与企业谈判的能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叶正茂  
根据新古典分配理论,劳动的价格由其边际产出决定,劳动所得比重取决于其边际产出和投入数量,这不仅是生产达到最优经济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评价劳动报酬占比是否合理的标准。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看,我国实际的劳动报酬占比低于劳动对产出的贡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资本深化虽然有助于提高劳动的边际产出,但是由于较低的利率扩大了资本的使用规模,这使得资本深化对我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此外,劳资力量对比、经济波动对劳动报酬具有显著的影响,导致了我国实际劳动报酬占比偏离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士斌  
美国劳动报酬比重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保持在高水平,日本和韩国等国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中国和拉美国家则在低水平上相对稳定。产业结构转变的阶段性特征、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特征、粗放型和资本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过于灵活的劳动力市场是中国劳动报酬比重长期较低的主要原因。目前,政府需要放松对经济领域的直接干预,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功能,同时,政府还需整合各种政策资源,构建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长效机制和协同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济广  
我国提高企业劳动报酬比重具有很大的空间。过去提高劳动报酬水平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特别是提高非公企业劳动报酬比重存在一些难点。为了克服这些难点需要进行政策创新,主要包括重塑工会体制,以保障劳动者的谈判地位,调整农民工的社保政策尤其是养老保险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运用政府力量建立剩余分享机制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淑清  
初次分配的公平环境尚未建立,劳动报酬低,尤其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较低,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劳动者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难以拉动内需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面对山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正确处理资本收益和劳动报酬的关系,逐步降低税负,落实收入倍增计划,制定合理的工资涨幅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快速提高劳动报酬,是改变地区生产总值构成的有效途径,也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斌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是否合理,以及谁是挤占劳动者报酬的主因等议题,一直备受争议。作者运用1978-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的数据,计算了历年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占比,以及四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比较了各国劳动者报酬占比数据。研究得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企业是挤占的主因、政府因税收刚性而间接挤占了劳动者报酬等认识;进而提出了稳定经济增长、提高中低收入组群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以"宽税基、低税率"思路推进税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政府以"转移支付"手段承担中低收入组群的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瑞龙  张泽华  
依据刘易斯"拐点"中对于保留收益的描述构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了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实证研究不仅提出了用以解决资本存量问题的二阶加权差分计量方法,还加入了用于衡量劳动力保留收益水平和差距的新变量。稳健的回归结果表明劳均资本、生活成本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而劳动力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数量对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符合模型预期。与此同时,福利分析指出,对于初次分配是否有利于劳动者不能仅以劳动报酬份额为标准,否则会产生误判。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当使增长成果为全社会大多数人所分享。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U型规律相符,而产业结构转型、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冲击以及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则是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内在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璐琴  
本文从不同统计数据来源着手,深入分析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变动情况,得出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低且不断下降的基本判断。将对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原因分析融入现有理论争论中,指出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我国劳动报酬比重下降不仅受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对产出贡献率低等市场因素影响,更受到体制机制因素制约,因此,不能简单套用一种商品市场模式,更非增加新的市场扭曲。提高劳动报酬比重需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合理定位政府职责,建立保障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的制度性安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建文  
文章在广东省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的基础上,对各行业人均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性和潜力进行分析,还利用1979年以来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长期和短期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