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08)
- 2023(5842)
- 2022(4829)
- 2021(4652)
- 2020(3979)
- 2019(8871)
- 2018(8753)
- 2017(17194)
- 2016(9669)
- 2015(10608)
- 2014(10705)
- 2013(10507)
- 2012(10054)
- 2011(8882)
- 2010(8966)
- 2009(8172)
- 2008(8441)
- 2007(7777)
- 2006(6721)
- 2005(6144)
- 学科
- 济(39949)
- 经济(39895)
- 业(28247)
- 管理(27328)
- 企(22431)
- 企业(22431)
- 方法(20046)
- 数学(17731)
- 数学方法(17478)
- 财(12929)
- 中国(11379)
- 农(10746)
- 学(10178)
- 制(8851)
- 务(7778)
- 财务(7761)
- 财务管理(7740)
- 企业财务(7498)
- 业经(7353)
- 农业(7293)
- 贸(6981)
- 贸易(6978)
- 银(6826)
- 易(6819)
- 银行(6804)
- 融(6604)
- 金融(6604)
- 行(6475)
- 地方(6464)
- 体(6263)
- 机构
- 大学(142881)
- 学院(140233)
- 济(58044)
- 经济(56916)
- 管理(50840)
- 研究(48820)
- 理学(44460)
- 理学院(43877)
- 管理学(42874)
- 管理学院(42605)
- 中国(36813)
- 科学(31615)
- 京(29966)
- 财(27773)
- 农(26781)
- 所(25825)
- 研究所(23560)
- 财经(22606)
- 业大(22400)
- 中心(22317)
- 农业(21318)
- 江(21022)
- 经(20689)
- 经济学(19160)
- 北京(18535)
- 范(18319)
- 师范(18021)
- 院(17316)
- 经济学院(17272)
- 财经大学(17066)
- 基金
- 项目(94792)
- 科学(75011)
- 基金(71555)
- 家(64068)
- 研究(63719)
- 国家(63577)
- 科学基金(54100)
- 社会(42396)
- 社会科(40316)
- 社会科学(40305)
- 基金项目(37457)
- 自然(36379)
- 省(35768)
- 自然科(35653)
- 自然科学(35643)
- 自然科学基金(35032)
- 划(30742)
- 资助(30675)
- 教育(30140)
- 编号(23357)
- 部(21692)
- 重点(21689)
- 成果(19402)
- 发(19031)
- 创(18818)
- 科研(18783)
- 教育部(18538)
- 国家社会(18356)
- 计划(18024)
- 性(17864)
共检索到206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露晞
近年来,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由劳动部门向非劳动部门转移造成的。发达地区资本要素市场开发程度的提高和劳动要素人力资本禀赋的提升可以增加劳动收入在GDP中的份额。在欠发达地区,由于资本要素市场的开放化程度较低和人力资本的规模低,这种作用并不显著。这意味着为改善劳动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政府应适度加快资本要素开放程度,并着力提升劳动者受教育程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晓烨 迟巍
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被誉为"中国奇迹",但劳动者对这一经济成果的分享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GDP中劳动报酬占比的逐年下降引起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结构都不尽相同。劳动收入份额的地区差异成为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采用1997~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首先描述了劳动收入份额及其演变的地区差异,发现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地区有着较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其后,建立劳动收入份额决定模型,对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经济结构和所有制构成。本文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劳动收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常进雄 孙磊 张灵弟
利用企业层面的数据,从行业视角对中国的劳动份额及其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与当前普遍认为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看法不同,近年来中国劳动份额处于上升态势,这说明初次分配的恶化态势正得以改善,但是劳动份额仍然偏低,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仍然处于不利地位;总体劳动份额的波动主要来源于行业内劳动份额的波动,两者表现为"齐升齐降",只是波动幅度有差异而已。对劳动份额波动的进一步分解表明,对于总体劳动份额的变化,行业内效应贡献了82.83%,而结构效应仅仅贡献了17.17%。
关键词:
结构变化 行业 劳动份额 初次分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振华
收入分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严重影响收入分配公平性。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来源生产,因此劳动收入份额的高低与产业结构紧密相连。选取产业视角构建初次分配的产业及地区总福利系数,通过人均劳动收入系数、要素利用结构、就业和税收效应对全国及三大区域初次分配福利系数进行效应分解。最后,从产业福利角度给出提升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收入份额 产业福利系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雅娴
从部门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劳动者报酬占比上升主要得益于1993~1999年期间个体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而在1999~2002年期间虽然整体劳动者报酬占比基本稳定,但已经出现了住户部门发展减缓的趋势,同时金融机构的劳动者报酬开始迅速增加;2002~2008年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迅速下降,则源于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工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宏观政策中资源投放偏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政府用于投资的资金快速上涨等因素。
关键词:
劳动份额 部门结构 初次分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本文运用1998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劳动份额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运用生产函数估计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原因。本文发现劳动份额偏低,且先下降后上升,逆经济周期变化趋势比较明显。从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来看,劳动者所得低于其对产出的贡献,在企业的初次分配中存在着对劳动者不公的现象;通过考察劳动对产出贡献的变化趋势,我们发现,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在逐渐上升,虽然进一步拉大了与劳动份额的差距,但是对后期劳动份额的提高也起了正面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劳动者的谈判能力以及经济波动是导致劳动份额偏离劳动贡献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初次分配 劳动份额 要素贡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申广军 王荣 张延
本文以结构性减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为例,评估增值税转型将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利用2004年增值税转型在东北地区八大行业试点的外生冲击,本文构建工具变量识别了企业减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因果效应,发现减税能够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减税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在不同类型企业间存在差异,说明有针对性的结构性减税更有利于优化初次分配格局。本文有助于在理论上理解增值税转型的分配效应,在实践中为结构性减税政策提供数据支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张士斌
文章收集并使用1978年以来有关数据,具体研究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变动状况。按照国际通用的方法,文章对中国劳动报酬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发现,与调整前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出现显著下降不同,调整后劳动报酬份额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仅仅在最近几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不是劳动报酬占GDP份额的下降,而是这一比例水平长期过低,初次收入分配格局似乎陷入了一种低水平稳定状态。作者认为,劳动报酬占GDP份额低是一种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分配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瑞龙 张泽华
依据刘易斯"拐点"中对于保留收益的描述构建了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了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实证研究不仅提出了用以解决资本存量问题的二阶加权差分计量方法,还加入了用于衡量劳动力保留收益水平和差距的新变量。稳健的回归结果表明劳均资本、生活成本对劳动报酬份额存在正向影响,而劳动力群体内部收入差距以及劳动力数量对该份额存在负向影响,符合模型预期。与此同时,福利分析指出,对于初次分配是否有利于劳动者不能仅以劳动报酬份额为标准,否则会产生误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臧旭恒 王勇 宋建
由《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山东大学消费与发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收入分配中劳动份额问题高层研讨会"于2012年8月1日至4日在威海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经济学动态》、《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产业经济评论》编辑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劳动份额过低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研讨的内容综述如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舒鸿
不同技能劳动的划分一直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也是难点之一。文章创新性地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测算了我国第二产业中各行业的劳动高技能性,推算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并进一步实证分析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的工资比率、FDI等因素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高技能劳动一般与资本结合得更为紧密,高低劳动技能行业工资比率的提高抑制了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2)FDI引入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也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改革
[作者]
邹燕 宋一淼
从我国各区域劳动份额变动的产业分解可以发现,1995~2007年,西部、中部、东部的产业间效应和产业内效应同向作用,共同拉低了总体劳动份额。其中,产业间效应或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更大。只有东北地区1995~2003年出现了产业间效应和产业内效应反向变动、相互抵消。各区域的结构变动在2003年之前是相同的,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但在2004年之后表现出差异性,即东部以外的三大区域在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的同时,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2007年以来,这一趋势在中西部得到延续,但产业间效应导致劳动份额下降的作用减缓。各区域的产业内效应由负变正,抵消掉了负的产业间效应,导致总体劳动份额回升...
关键词:
劳动份额 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本文通过生产函数和联立方程模型,发现在非农就业增长、投资和劳动报酬占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获得与其边际产出相等的工资报酬,使得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而资本所得份额上升,资本所得份额的上升促进了投资,投资的增加保证了非农就业的持续增长。我们通常把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和高投资率视为中国经济失衡的表现之一并给予特殊关注,但是,本文所揭示的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内在机制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特征,也表明高投资率和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并不是经济失衡的表现,它们是非农就业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保证非农就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原因。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虽然恶化了居...
关键词:
就业增长 投资 初次分配 劳动报酬占比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斌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是否合理,以及谁是挤占劳动者报酬的主因等议题,一直备受争议。作者运用1978-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的数据,计算了历年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占比,以及四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比较了各国劳动者报酬占比数据。研究得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企业是挤占的主因、政府因税收刚性而间接挤占了劳动者报酬等认识;进而提出了稳定经济增长、提高中低收入组群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以"宽税基、低税率"思路推进税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政府以"转移支付"手段承担中低收入组群的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章上峰 许冰
统计资料的限制和统计口径的变化使得劳动报酬比重测算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资金流量表和投入产出表测度劳动报酬比重的优缺点,并提出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度劳动报酬比重的新思路,从而为测度劳动报酬比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国民核算资料提供新的参考依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算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具有可行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等优点,是一种可选择的新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