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6)
- 2023(16206)
- 2022(13769)
- 2021(13083)
- 2020(10917)
- 2019(25056)
- 2018(24592)
- 2017(46161)
- 2016(26207)
- 2015(29114)
- 2014(28860)
- 2013(27886)
- 2012(25410)
- 2011(22935)
- 2010(22907)
- 2009(20565)
- 2008(20242)
- 2007(17638)
- 2006(15428)
- 2005(13368)
- 学科
- 济(91903)
- 经济(91797)
- 管理(73291)
- 业(67395)
- 企(56095)
- 企业(56095)
- 方法(43844)
- 数学(37827)
- 数学方法(37420)
- 财(35066)
- 中国(30577)
- 农(25407)
- 学(24071)
- 教育(23396)
- 业经(21467)
- 理论(19413)
- 地方(18742)
- 务(18490)
- 财务(18424)
- 财务管理(18371)
- 制(18214)
- 贸(17887)
- 贸易(17880)
- 企业财务(17466)
- 易(17363)
- 农业(16868)
- 技术(16326)
- 环境(14678)
- 和(14426)
- 银(14244)
- 机构
- 大学(364578)
- 学院(358280)
- 管理(135338)
- 济(133146)
- 经济(130169)
- 研究(121103)
- 理学(118372)
- 理学院(116936)
- 管理学(114759)
- 管理学院(114104)
- 中国(83317)
- 科学(78417)
- 京(77681)
- 财(68239)
- 所(62053)
- 农(61963)
- 业大(56974)
- 研究所(56915)
- 范(55226)
- 师范(54707)
- 中心(53236)
- 江(52849)
- 财经(52158)
- 北京(49078)
- 农业(48947)
- 经(47449)
- 师范大学(44741)
- 院(43118)
- 州(42135)
- 教育(41636)
- 基金
- 项目(248488)
- 科学(195160)
- 研究(180962)
- 基金(178130)
- 家(157096)
- 国家(155679)
- 科学基金(132213)
- 社会(112785)
- 社会科(106751)
- 社会科学(106724)
- 省(98224)
- 基金项目(94822)
- 教育(88932)
- 自然(86649)
- 划(84705)
- 自然科(84655)
- 自然科学(84631)
- 自然科学基金(83098)
- 编号(74194)
- 资助(72289)
- 成果(61556)
- 重点(56961)
- 部(55382)
- 课题(53322)
- 发(52777)
- 创(51888)
- 创新(48140)
- 科研(47795)
- 教育部(47696)
- 大学(46499)
- 期刊
- 济(139289)
- 经济(139289)
- 研究(112290)
- 中国(72672)
- 学报(65065)
- 教育(64040)
- 财(55120)
- 科学(55018)
- 农(54623)
- 大学(48859)
- 管理(46118)
- 学学(45059)
- 农业(37714)
- 技术(31223)
- 财经(26244)
- 融(25064)
- 金融(25064)
- 经济研究(23062)
- 业经(22765)
- 经(22429)
- 业(19275)
- 图书(18706)
- 问题(18421)
- 版(18210)
- 科技(17672)
- 业大(16548)
- 技术经济(15988)
- 理论(15957)
- 职业(14974)
- 商业(14936)
共检索到519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赫 任金政 王贝贝
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其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类理财产品最为引人瞩目。以行为理论模型为框架,初始信任为研究出发点,引入性别、受教育水平、使用经验等调节变量构建了三阶段模型,基于301位互联网理财用户的有效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引入初始信任的行为理论整合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用户的互联网理财使用行为;初始信任是用户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间的显著性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比例为总效应的54.0%;性别与受教育水平在使用意愿的不同影响关系中起显著性的调节效应;使用经验在初始信任与使用意愿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从动态角度来看,初始信任能够持续稳定地影响使用意愿。研究结论为互联网理财供给方提高产品竞争力、培育忠诚用户和市场规模的扩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撑。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小龙 刘兰娟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变革,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传统的理财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交理财产品得到城镇居民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现有互联网社交理财产品发展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六因素UTAUT模型。对调查收集的853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信任倾向、感知风险、努力期望、年龄和经验影响显著,促成因素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了互联网社交理财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晓霞
本文基于对全国3683份居民绿色金融素养有效问卷的整理,在测算出居民绿色金融素养的基础上,就居民绿色金融素养与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还进一步检验了居民受教育水平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居民绿色金融素养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增长,但绿色金融素养提升对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赋能作用更强。受教育水平的中介效应不仅存在,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素养对消费的提振作用,这种中介效应同样在城镇居民中表现的更强。居民收入水平是推动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但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社会保障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赋能效应不明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凤军 张梦洋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及相关行业研究成果,本文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进行探讨,并以互联网理财平台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感知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理财平台的使用意愿;感知风险受个体信任倾向调节,且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知与消费者使用意愿间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企业社会责任感知各子维度中,慈善捐赠责任感知、消费者权益责任感知和企业经营责任感知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对理财平台的使用意愿,公益赞助责任感知与环境责任感知则无显著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瑞婷 熊学萍 吴春梅
论文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变量进行了扩展,并基于湖北、贵州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感知收益对使用意愿有正向的影响,其中感知易用性的影响最显著。而感知风险则对使用意愿有负向影响。本研究的政策指向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商应着力通过简化流程等方式,来提高用户的感知易用性进而提高使用意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赟 朱传进 刘欣慧
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民营资本竞逐银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速了依托于互联网科技企业而筹建的互联网银行这类新兴金融形态的产生与发展。基于信任转移理论及UTAUT模型,探讨信任转移及其影响因素对互联网银行品牌信任和客户使用意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客户对互联网企业的品牌信任度,能正向影响对其旗下互联网银行初始信任的建立,进而正向影响客户使用意向;除了付出绩效、感知风险对使用意向,及企业名誉对初始信任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余假设均成立;社群影响对使用意向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企业名誉与初始信任;与以往对电子银行的研究结果不同的是,互动需求在互联网银行的情境下,能负向显著影响客户使用意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韩保庆 王胜今 张敬霞
文章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基线数据和2018年追访数据,研究了留守经历对农村儿童成年后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以及非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第一,童年时期父亲外出务工会提高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第二,童年时期母亲外出务工整体上并未对农村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对农村女孩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第三,父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顺同性、外向性和开放性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母亲外出务工会通过非认知能力中的严谨性和外向性降低农村留守儿童成年后的受教育水平。要重点关注母亲外出务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女童的教育问题,同时要关注农村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发展。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张帅 王文韬 占南
信息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备份工具应运而生,对个人信息备份工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社会深入理解个人信息备份工具使用的动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也为信息备份软件供应商优化个人信息备份工具的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文章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以UTAUT模型作为理论框架,对半结构化访谈获取的原始资料进行定性分析,提炼出个人信息备份工具使用意愿的10个主范畴并聚焦为4个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建构个人信息备份工具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努力期望是个人信息备份工具使用意愿的间接影响因素和
关键词:
个人信息备份 使用意愿 质性研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蓝英 夏晓红 文萃
为了了解城市老年人对“互联网+医疗”模式的使用,为“互联网+医疗”在老年人群中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采用分层方便调查法线下收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老年人目前“互联网+医疗”使用情况的差异以及未来“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有“互联网+医疗”使用经历的比较少。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老年人的电子健康素养对“互联网+医疗”使用经历有显著性影响(P<0.05),电子健康素养每增加1分,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医疗”模式的概率是不使用的1.192倍。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互联网+医疗”优势能够正向预测老年人未来“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P<0.05),电子健康素养均值、“互联网+医疗”优势每增加1分,“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分别增加0.817和0.463分;而“互联网+医疗”劣势负向预测“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P<0.05),“互联网+医疗”劣势每增加1分,“互联网+医疗”使用意愿便减少0.539分。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提升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优势、规避“互联网+医疗”劣势、完善有关法律确保患者隐私安全,方能促进老年人群对“互联网+医疗”的使用意愿,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中阳 陈超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余额理财工具在未来会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投资渠道。本研究聚焦余额理财工具使用人群的使用行为,总结了前人在金融投资行为以及科技接受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余额理财工具的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互联网余额理财工具用户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是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第一因素。除此以外,网络外部性、感知有用性也显著正向影响最终的使用行为;网络外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各维度主观规范也影响用户的有用性认知;感知易用性及感知绩效风险并不显著影响使用行为。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牛建林
文章结合中老年人延迟退出劳动力市场的预期和实际行为,考察了现阶段中国中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对退休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2011年全国45岁及以上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非农劳动者中,超过半数预期在法定退休年龄暂不退出劳动力市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预期延长劳动参与时间的可能性平均较低。但是,劳动参与预期随年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更有可能延长劳动参与的预期。从劳动者的实际退休行为看,受教育程度最高和最低者的实际退休年龄均相对更晚,而且女性尤为突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对实际劳动参与具有正向作用。文章认为,劳动者选择何时退出劳动力市场,往往是根据自身的人力资本特征、资源禀赋及市场环境抉择的;法定退休年龄对劳动参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制内"的就业领域。随着年轻队列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实际退休年龄的推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劳动供给规模下降的压力。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树 蒙昱竹 赵庆
本文基于CFPS(2010)、CHIPS(2013)和CHFS(2017)三个微观数据库,通过双胞胎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低生育率对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育数量减少显著促进了子女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该效应更为明显,从而验证了家庭对孩子抚养的“数量-质量”替代效应。在区分个体性别差异后,发现低生育率对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作用显著低于男性,拥有兄弟对女性的教育投资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即同胞性别结构的差异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的非对称性。据此,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应更加重视微观家庭中对女性的教育投资,倡导教育投资的“性别公平”。
关键词:
低生育率 同胞性别结构 教育水平 PSM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游宇 王正绪 余莎
文章关注在不同政治制度下,公众的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其政治机构信任度。通过利用最新的世界价值观以及相关数据库来构建个体与国家的多层次的实证模型,研究发现:个体的互联网使用频率显著拉低了公众政治机构信任度;更重要的,这一负面效应在民主程度较低的国家更为强烈,因为相较于成熟的民主国家,这些国家较低的非传统政治参与会加剧互联网的负面影响。通过熵均衡对样本进行平衡性处理后,上述发现依然稳健。由此可见,互联网带给非民主国家的政治冲击是国家治理与民主转型的双重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