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7)
- 2023(17633)
- 2022(15448)
- 2021(14455)
- 2020(12527)
- 2019(28833)
- 2018(28569)
- 2017(55350)
- 2016(30708)
- 2015(34332)
- 2014(34537)
- 2013(34295)
- 2012(31858)
- 2011(28844)
- 2010(29116)
- 2009(26888)
- 2008(26849)
- 2007(24080)
- 2006(20996)
- 2005(18750)
- 学科
- 济(120626)
- 经济(120480)
- 管理(85864)
- 业(82682)
- 企(68174)
- 企业(68174)
- 方法(57057)
- 数学(49347)
- 数学方法(48681)
- 农(33336)
- 财(32270)
- 中国(30996)
- 学(30398)
- 业经(26044)
- 地方(23685)
- 贸(23315)
- 贸易(23308)
- 制(22879)
- 易(22601)
- 农业(22078)
- 务(20650)
- 财务(20566)
- 理论(20523)
- 财务管理(20518)
- 企业财务(19430)
- 银(18990)
- 银行(18895)
- 和(18806)
- 技术(18402)
- 融(17910)
- 机构
- 大学(447896)
- 学院(443434)
- 济(170682)
- 管理(168768)
- 经济(166815)
- 研究(153363)
- 理学(146232)
- 理学院(144424)
- 管理学(141488)
- 管理学院(140690)
- 中国(112322)
- 科学(101087)
- 京(96342)
- 农(85911)
- 所(81082)
- 财(78915)
- 研究所(74299)
- 业大(73969)
- 中心(69078)
- 农业(68205)
- 江(66302)
- 财经(63318)
- 北京(60732)
- 范(59891)
- 师范(59169)
- 经(57390)
- 院(54604)
- 州(53481)
- 经济学(50920)
- 师范大学(47898)
- 基金
- 项目(302559)
- 科学(234570)
- 基金(217906)
- 研究(211932)
- 家(194051)
- 国家(192448)
- 科学基金(161749)
- 社会(130686)
- 社会科(123605)
- 社会科学(123568)
- 省(118917)
- 基金项目(116109)
- 自然(109055)
- 自然科(106502)
- 自然科学(106459)
- 自然科学基金(104544)
- 划(101526)
- 教育(97885)
- 资助(90435)
- 编号(85446)
- 成果(70228)
- 重点(68785)
- 部(65941)
- 发(63906)
- 创(62016)
- 课题(59689)
- 科研(59102)
- 计划(58204)
- 创新(57944)
- 大学(55455)
- 期刊
- 济(184917)
- 经济(184917)
- 研究(126862)
- 学报(83870)
- 中国(82704)
- 农(77543)
- 科学(72384)
- 大学(61045)
- 财(60737)
- 管理(59265)
- 学学(57561)
- 农业(52532)
- 教育(48566)
- 融(36880)
- 金融(36880)
- 技术(35833)
- 财经(30948)
- 业经(30342)
- 经济研究(29364)
- 业(27571)
- 经(26385)
- 问题(24820)
- 版(23873)
- 图书(23151)
- 科技(22133)
- 业大(21978)
- 技术经济(21312)
- 理论(20784)
- 商业(19501)
- 贸(19400)
共检索到644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磊 傅王倩 王达 暴占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人数逐渐增多,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歧视知觉是留守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已有的研究更关注歧视知觉的水平,并未深入讨论其发生的过程性与情境性。因此本研究以湖南省醴陵市的28名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问题行为。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言语歧视、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四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知觉,而歧视知觉可能引起留守儿童的回避、退缩、攻击、违纪等问题行为。最后,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歧视知觉 问题行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王倩 张磊 王达
本研究旨在考察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360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本次调查,测量包括留守儿童歧视知觉问卷、青少年行为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结果发现:(1)初中留守儿童普遍感知到了歧视的存在,其中言语歧视最高,其他依次为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不同留守类型和留守时间的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存在差异;(2)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呈现显著负相关,与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和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歧视知觉 问题行为 社会支持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杨 李泽 蔺秀云 范腾艳
目的:考察会引发隔代抚养家庭对立违抗障碍儿童的家庭教养行为及造成的对立违抗症状表现。方法:应用访谈法对29名符合对立违抗障碍标准的独生儿童、儿童家长和儿童教师进行访谈。结果:从祖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父母对儿童的教养行为、祖父母与父母间的教养行为、父母之间的教养行为这样一个家庭互动方式的角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祖辈的溺爱,父辈的低父母参与度、过度严苛、简单、粗暴的教养策略,不良的亲子沟通,自身教养行为的不一致,不同养育者(祖辈与父辈、父母)间不一致是不良的教养方式,是引发儿童对立违抗障碍的家庭教养行为。结论:在对立违抗儿童的干预中,应加大父辈在儿童教养中的参与度,减少祖父母与父母异辈之间...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月胜 郑希付 万晓红
【目的】探讨初中留守儿童安全感与行为问题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修订后的马斯洛安全感-不安全感量表和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98名初中留守儿童和115名对照组儿童进行测查。【结果】(1)初中留守儿童的情绪安全感、安全感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初中留守儿童的神经症行为与行为问题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2)在初中留守儿童中,一年级的人际安全感显著低于二、三年级,男生的A行为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的N行为显著高于男生。(3)监护类型、监护人在别人面前对孩子的负面评价是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亲子分离时间是初中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危险因素。(4)人际安全感对于初中留守儿童的A行为具有显...
关键词:
安全感 行为问题 留守儿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海燕 申继亮 王晓丽 张莉
为了考察贫困和歧视知觉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测查了北京、天津、洛阳和南阳四个城市20多所学校的2670名5-8年级儿童,考察其物质资源、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歧视知觉及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结果发现:(1)贫困家庭儿童的物质资源指数、教育资源指数显著低于非贫困组,歧视知觉显著高于非贫困组;(2)贫困组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低于非贫困组,而问题行为显著高于非贫困组。(3)在贫困与非贫困家庭中,歧视知觉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预测更大。结果说明,歧视知觉比贫困更值得关注,可以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贫困 歧视知觉 行为倾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邓小晴 师保国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03名流动儿童为对象考察了其歧视知觉与自尊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和流动时间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在歧视知觉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低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低于初中生;(2)在社会支持方面,公立学校流动儿童显著高于打工子弟学校儿童,小学生显著高于初中生;(3)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对二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流动时间对二者关系起调节作用,即对于流动时间达3.5-10.5年的儿童,歧视知觉对自尊的负向预测力最强。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歧视知觉 自尊 社会支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尚光辉 赵建彬
消费升级背景下,消费者更加追求情感性及社会性感知价值,同时也敏感于服务互动过程中的语气、手势、眼神及措辞等,而在感知目标期望不一致的情况下往往会不满意。本文以医疗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歧视知觉对顾客满意影响的研究模型,结果发现:歧视知觉会消极影响顾客满意,顾客情绪是该影响的具体心理反应过程;社会共情会调节该影响,相对于没有感受到社会共情的消费者,得到社会共情支持的消费者满意度明显比较高。因此,企业应通过加强员工敏感性培训、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全面塑造顾客导向企业文化等措施减少或消除服务互动中的歧视知觉,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
关键词:
歧视知觉 顾客情绪 顾客满意 社会共情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董志强 赵俊
儿童时期人力资本形成,对个人一生至关重要。竞争态度不仅是一种个性特征,也是重要的非认知能力,对个人性格养成和人力资本积累意义深远。笔者在中部地区两所农村小学开展实地实验,研究儿童"留守"(缺乏父母陪伴)如何影响其竞争偏好。结果表明: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规避参与竞争;并且,两者竞争偏好之差异,并非儿童在实验任务中的能力和表现所致,与儿童性别、体格(身高/体重)、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没有显著关系。证据指向"留守"状态,即缺乏父母陪伴,是儿童更加规避参与竞争的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父亲陪伴对于儿童竞争偏好的形成更加重要。本研究发现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竞争偏好差异。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岩 杜岸政 周炎根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支持和认同整合在歧视知觉和城市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和少年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1131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社会支持、认同整合、城市适应均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认同整合和城市适应两两均呈显著正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显示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不仅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城市适应,而且通过社会支持——认同整合中介链对城市适应产生间接效应。结论:复合多重中介模型有效地揭示了社会支持和认同整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隽
"教育2030行动框架"明确提出未来教育各国要确保教育公平,要基于数据证据解决弱势群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高职院校困境学生中占比最多的留守经历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他们可持续发展的歧视知觉、社会适应性两个维度展开实证研究,通过数据探讨这个群体的客观状况,并提出针对性提供教育内容和形式、全面提升社会支持各维度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知的教育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庆华 张蕾 李姗泽 王智 邵景进
在相互作用模型的理论框架下,为系统探讨留守儿童亲子亲合对其孤独感和抑郁发展的影响,采用亲子亲合问卷、儿童孤独感量表和儿童抑郁量表对556名农村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和抑郁等在一年间存在着显著减少的发展趋势;而亲子亲合水平出现显著增加的趋势。(2)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亲子亲合与孤独感和抑郁呈互为因果关系。即亲子亲合可以负向预测一年后的孤独感和抑郁状况,而孤独感和抑郁也可以预测一年后的亲子亲合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万鹏宇 林忠永 冯志远 陈露露 杨新国
为考察情感平衡、问题行为、心理韧性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情感平衡量表、问题行为量表和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对529名初中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初中留守儿童情感平衡、问题行为、心理韧性两两相关显著;情感平衡不仅可以直接预测个体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预测问题行为,性别在情感平衡与问题行为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建彬 陶建蓉 尚光辉
本文以医疗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构建歧视知觉、面子损失、自我构建水平和消费决策的研究模型,探讨顾客歧视知觉的心理反应及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面子损失感知是该影响的心理过程,顾客的歧视知觉会积极影响负面口碑而消极影响重购意愿,即歧视知觉导致顾客感到面子损失,面子损失积极影响负面口碑而消极影响重购意愿,自我建构水平会调节该影响;相对于独立型顾客,依存型顾客知觉歧视时,面子损失更大,负面口碑更多,重购意愿更低。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岩 谭顶良
目的:探讨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方法:运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儿童希望量表、城市流动儿童学校适应量表对江浙地区61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希望、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希望和学校适应均呈显著性正相关;②把性别、转学次数、流动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之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希望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希望在流动儿童歧视知觉和学校适应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高希望水平能够降低歧视知觉对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胡梦娟 关文军
采用问卷法对501名自闭症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的特点,并重点考察歧视知觉对群际关系的影响及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闭症儿童父母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在部分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2)歧视知觉对自闭症儿童父母的群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歧视知觉和群际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歧视知觉对高自尊水平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预测力显著,而对低自尊水平自闭症儿童父母群际关系的预测力并不显著。
关键词:
自闭症儿童父母 歧视知觉 群际关系 自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