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5)
- 2023(6176)
- 2022(5087)
- 2021(4702)
- 2020(3714)
- 2019(8534)
- 2018(8272)
- 2017(15205)
- 2016(7656)
- 2015(8307)
- 2014(8103)
- 2013(8091)
- 2012(7276)
- 2011(6515)
- 2010(6657)
- 2009(6265)
- 2008(6154)
- 2007(5927)
- 2006(5020)
- 2005(4599)
- 学科
- 济(34287)
- 经济(34270)
- 业(34092)
- 管理(30420)
- 企(29292)
- 企业(29292)
- 技术(16653)
- 方法(15497)
- 数学(13235)
- 数学方法(13173)
- 技术管理(12220)
- 中国(9993)
- 业经(9077)
- 农(8776)
- 财(6791)
- 贸(6700)
- 贸易(6689)
- 融(6642)
- 金融(6642)
- 制(6533)
- 易(6497)
- 银(6470)
- 银行(6466)
- 行(6299)
- 农业(5909)
- 划(5767)
- 地方(5687)
- 理论(5552)
- 产业(5238)
- 策(4998)
- 机构
- 学院(115094)
- 大学(114355)
- 济(55005)
- 经济(54142)
- 管理(50860)
- 理学(43910)
- 理学院(43577)
- 管理学(43150)
- 管理学院(42936)
- 研究(37514)
- 中国(30375)
- 京(23361)
- 财(22980)
- 科学(20560)
- 财经(18483)
- 所(17755)
- 江(17449)
- 中心(17317)
- 经济学(16993)
- 经(16865)
- 农(16618)
- 研究所(15860)
- 业大(15431)
- 经济学院(15224)
- 北京(14547)
- 商学(14402)
- 商学院(14252)
- 经济管理(14083)
- 财经大学(13908)
- 州(13691)
- 基金
- 项目(77992)
- 科学(64388)
- 研究(58411)
- 基金(57992)
- 家(50345)
- 国家(49956)
- 科学基金(44619)
- 社会(39417)
- 社会科(37751)
- 社会科学(37745)
- 省(31492)
- 基金项目(30545)
- 自然(28083)
- 自然科(27607)
- 自然科学(27599)
- 自然科学基金(27186)
- 教育(25812)
- 划(25777)
- 创(23873)
- 资助(22500)
- 编号(21459)
- 创新(21190)
- 业(18040)
- 发(17452)
- 部(17228)
- 重点(17180)
- 国家社会(16964)
- 制(16527)
- 成果(16003)
- 教育部(15240)
共检索到176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永忠
作为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现实生产力,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我国许多科技成果没有或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就是因为缺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本文在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经济和市场条件进行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上,提了促进其转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学技术转化 现实生产力 经济市场条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念椿,胡明德
试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上海市申联科技发展总公司董事长、研究员张念椿总经理、高级经济师胡明德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指的是科学技术上的发现与发明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称之为“技术开发”,即从“头脑想象”到“现实财富”的转换器。技术开发能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宪平
一、科学技术必须经过“转化”才能 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生产力三者之间内在的关系。同时,以此理论为基础,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总方针。 科学和技术属于不同的范畴。科学是认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贵书 刘玉珊 杨风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宇辰
科技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现实思考胡宇辰一、科技产品转化为生产力的障碍分析科研与生产脱节的现象在我国由来已久,究其原因:1.管理机制不合理。其一,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国营企业仍实行承包制,因而,它们只关心如何在承包期内完成产值和税利任务,不愿承担风险去吸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俊卿,张志兴
近来,许多部门和地区对科技成果转化率进行了调查,从目前总的情况来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仍不能满意。一方面,我国每年创造出大量科技成果,但其中大部分仍滞留在科技系统而未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文浩
全面贯彻党对科学技术提出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解决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直接生产力的问题。一、要树立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社会直接生产力的意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在人类向自然作斗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历程中,人们看到了科学技术所显示出的伟大力量,总结并认识了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巨大进步作用,逐步建立了科学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涛
中国大陆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固然反对不正当的竞争,但允许正当的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经济。在中国大陆除采用计划方法使企业采用新技术外,竞争也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促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林素琴 朱百鸣 谢逸
科研成果·生产力·经济效益─—对三家新兴企业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调查林素琴,朱百鸣,谢逸最近,我们对三家新兴企业——延边利达联合公司、中日合资上海华浦鞋业公司、上海申延实业公司,将科技新成果——“空调保健鞋”研制成功后形成了生产力、进行批量生产、投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苏晓华 诸周成 夏燕
本文研究了衍生创业者关系网络、合作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指出创业者的关系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完全是通过合作来发挥作用的。通过对156家衍生型企业的问卷调查,本文对理论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显示,合作是创业者将个人关系网络转化为企业绩效,包括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键力量。
关键词:
衍生创业 关系网络 合作 绩效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赖德胜
科学技术如何尽快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一直是一个困挠着人们的难题。据统计,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30—40%,畜禽良种普及率只有20%左右,专利实施率也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钻研出来的科技成果大部分没有被应用和推广。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科技“成果大国,应用小国”的局面?已有不少文章进行过探索,比如有人认为这是科技成果本身不成熟所造成的,也有人认为是科技成果推广资金投入不足所致,更有人把它归结为体制问题了事。这些观点无疑有其一定的道理和启发性,但我认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国民教育的不发展。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明伟 张文文 张鹏程 李菊
创新对于当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团队创新的意义更加突出,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能。学者们对于如何激发创造力进行了广泛研究,但是对于员工创造力如何转化为团队创新仍需进一步探索和验证。创意倡导被认为是员工创造力转化为团队创新的关键阶段,但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创意倡导如何发挥作用、这一转化过程受到何种情景因素的影响还较少被关注。基于创新的多阶段理论,通过跨层次分析方法,探索员工创造力如何转化为团队创新,进一步考察团队结构化程度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选取中部某高新区的14家企业,利用多时段配对问卷调查方法,分两阶段收集来自49个团队的264名员工的有效配对问卷数据,使用Spss 21. 0和HLM 7. 0进行跨层次的层级回归分析,检验员工创造力转化为团队创新的过程以及团队结构化程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员工创造力显著正向影响创意倡导行为。②创意倡导行为显著正向影响团队创新。③员工创造力差异性显著负向影响团队创新。④团队结构化程度正向调节员工创造力与创意倡导之间的关系,即团队结构化程度越高,员工创造力与创意倡导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⑤团队结构化程度负向调节员工创造力差异性与团队创新之间的关系,即团队结构化程度越高,员工创造力差异性与团队创新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研究进一步厘清了创造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基于创新的多阶段理论探讨员工创造力如何转化为团队创新,拓展了创新研究的理论视角,明确了个体层面的创造力转化为团队层面的实际创新动能的实现路径,从多层面拓展了团队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发掘了团队结构化程度对于创新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启示管理者要加大创意倡导行为的宣传力度,降低员工创造力差异性,提高团队结构化程度,以促进团队创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向东,咸志礼,文兼武
如何引导农民把一部分消费资金用于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之一。生活消费资金转化的潜力(一)农民消费资金的增长连续三年超过纯收入的增长。从1979年到1984年的六年中,除1980年和1981年的消费增长超过了纯收入增长,有四年纯收入增长超过了消费的增长,平均每年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消费增长快4.3个百分点。从1985年起,情况发生了变化。1985—1987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平均每年递增13.3%,比人均纯收入增长快4.1个百分点。三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7.2元,而同期人均生活消费则增加了124.5元。生活消费占纯收入的比重,在经过1982—1984年的下降之后,又由1984年的77.1%回升为1987年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毛荣生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引起了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理解。现在,科技工作的重心是使科学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生产力的直接要素。而这一转化所需的各种条件又往往影响和制约着转化过程的状态和速度。本文试从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科学向生产力转化的社会条件作些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