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6)
2023(10575)
2022(8772)
2021(7775)
2020(6223)
2019(14049)
2018(14024)
2017(25458)
2016(13585)
2015(14891)
2014(14958)
2013(14492)
2012(13809)
2011(12562)
2010(12845)
2009(11796)
2008(11412)
2007(10575)
2006(9444)
2005(8710)
作者
(39645)
(33163)
(32836)
(30842)
(21027)
(15678)
(14886)
(12786)
(12650)
(11895)
(11254)
(11045)
(10796)
(10594)
(10322)
(10147)
(9807)
(9639)
(9451)
(9362)
(8567)
(8163)
(7947)
(7651)
(7536)
(7468)
(7337)
(7116)
(6861)
(6691)
学科
(58626)
经济(58563)
管理(42279)
(42147)
(34220)
企业(34220)
中国(21627)
地方(19757)
技术(18361)
(17015)
方法(16421)
业经(16037)
数学(13264)
数学方法(13150)
技术管理(13051)
(12481)
(12121)
银行(12103)
(11975)
金融(11968)
(11877)
农业(11753)
(11497)
(11143)
地方经济(10950)
(10904)
理论(9909)
(9632)
环境(9595)
(9495)
机构
学院(192123)
大学(187492)
(79370)
经济(77612)
管理(71976)
研究(70181)
理学(60451)
理学院(59740)
管理学(58831)
管理学院(58445)
中国(53362)
科学(41757)
(41096)
(36284)
(35341)
(32025)
(32005)
研究所(31741)
中心(31723)
财经(27458)
(27098)
师范(26775)
业大(26428)
北京(26260)
(26006)
(25804)
(24663)
农业(24618)
技术(23573)
经济学(23336)
基金
项目(124954)
科学(99453)
研究(95858)
基金(87072)
(75526)
国家(74797)
科学基金(64489)
社会(61073)
社会科(57947)
社会科学(57941)
(53167)
基金项目(45531)
教育(43958)
(43219)
编号(38908)
自然(38860)
自然科(38033)
自然科学(38025)
自然科学基金(37353)
资助(33794)
(33571)
(32308)
成果(31846)
课题(29427)
创新(29178)
重点(28508)
发展(27457)
(26997)
(26314)
国家社会(24932)
期刊
(98661)
经济(98661)
研究(62349)
中国(50374)
管理(31846)
(31170)
教育(30199)
学报(27208)
(27015)
科学(26737)
农业(21216)
(21069)
金融(21069)
大学(21044)
技术(20061)
学学(19504)
业经(18677)
经济研究(15782)
财经(13337)
科技(12533)
问题(12164)
(11678)
(11553)
(10716)
论坛(10716)
技术经济(10650)
商业(9781)
职业(9376)
图书(9351)
(9107)
共检索到313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伊萍  
体验经济是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备受关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一员———商场,在进行商品经营活动的同时,应该密切关注体验经济的发展动向,并跟上时代要求,努力为顾客创造“有价值的体验”,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为顾客创造体验是商场发展的新的机会点,这样做可以使商场在完善服务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震  
体验经济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和企业的运营模式。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企业和消费者在体验中的角色作用存在不同,而改变体验本身又涉及不同情境,需要消费者参与程度不同。为了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根据体验创造主体的不同构建体验创造的三种模式,分别是企业创造体验、共创体验和消费者创造体验,并分析其内涵、路径及运行机理。基于消费者参与视角,研究体验创造的三种行为,即使用行为、互动行为和创造行为对体验价值的影响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体验创造情境下体验行为和体验价值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在企业创造体验情境下只有使用行为(包括使用产品和享受服务)对体验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生产领域共创体验和消费领域共创体验情境下,只有互动行为(用户间互动和用户与企业互动)会对体验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消费者创造体验情境下只有创造行为对体验价值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本文厘清了不同体验研究之间的类别差异,研究结论对企业选择合适的体验生产方式、引导消费者采用具体体验行为、获得体验价值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怡颖  任浩  
通过对230名中国企业员工及直接主管的配对样本分析了恢复体验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恢复体验与员工创造力呈显著正向关系,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并且工作复杂度负向调节恢复体验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亮伟  周芳  
体验经济来临之际,顾客体验价值成为新的价值提供物。文章以顾客体验价值理论为指导,探索性的构建了顾客体验价值创造流程,提出了顾客体验价值有效性的创造原则,并在此框架下,探讨了顾客体验价值维度的层次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曲怡颖  任浩  
通过对230名中国企业员工及直接主管的配对样本分析了恢复体验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恢复体验与员工创造力呈显著正向关系,创造力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并且工作复杂度负向调节恢复体验与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仇万强  
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银行业需要以更智慧的方法应对新的市场环境与挑战。构建智慧的银行其目的是创造最佳的客户体验,提供随时、随地、随心的金融服务。就智慧银行建设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对构建方向进行探讨,以期对国内商业银行下一步经营转型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添天  柴菁敏  郑敏钰  
知识异质性在为研发团队带来跨领域知识和多元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复杂性、背景差异和沟通障碍。为厘清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以两者为核心的基础模型,考察了知识整合能力、主观关系体验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而主观关系体验正向调节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添天  柴菁敏  郑敏钰  
知识异质性在为研发团队带来跨领域知识和多元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团队成员的知识复杂性、背景差异和沟通障碍。为厘清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以两者为核心的基础模型,考察了知识整合能力、主观关系体验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有正向影响,知识整合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而主观关系体验正向调节知识异质性对研发团队创造力的积极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嘉涛  
根据动态能力和共创体验理论,探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作用。在理论上构建了动态能力、共创体验、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广东地区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和客制化能力通过影响共创体验,进而影响顾客价值。另外,创新能力和客制化能力直接和间接影响企业价值。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应增强创新能力和客制化能力、塑造以共创为核心的顾客体验、重视共创体验和顾客价值的提升等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嘉涛  
根据动态能力和共创体验理论,探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作用。在理论上构建了动态能力、共创体验、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关系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利用广东地区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和客制化能力通过影响共创体验,进而影响顾客价值。另外,创新能力和客制化能力直接和间接影响企业价值。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企业应增强创新能力和客制化能力、塑造以共创为核心的顾客体验、重视共创体验和顾客价值的提升等策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震  
互联网平台是消费者参与、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的重要场所。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现有文献关于互联网平台体验价值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消费者社区,不能适应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现实。因而有必要按照信息流动方式和互动参与程度的不同,将互联网平台分为单向式平台、互动式平台、自媒体平台和协作式平台四种类型,并基于社会网络观点(互动)和共创价值观点(共创用户体验),构建互联网平台体验价值形成的理论模型,进而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单向式平台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程度最低;自媒体平台互动和获得体验价值程度最高;协作式平台对互动和体验价值、互动和共创用户体验的关系具有最大的调节作用;自媒体平台对互动和体验价值、互动和共创用户体验的关系具有最小的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可为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和研究者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厉以宁  
关于国家经济发展优势的创造,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如何看待红利的消失。我们经常讲到红利的消失就是指发展优势的消失,具体来讲,人口红利、资源红利、改革红利消失了,红利的消失被认为是经济发展过程中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兹恒  胡丽芳  
通过对CASHL《北京宣言》的解读,让用户更加清楚地了解CASHL的使命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同时从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管理角度剖析了CASHL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建立CASHL的服务体系、创新CASHL的管理机制,从而实现CASHL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文超  辛欣  张振华  
服务的本质是提供顾客体验。服务体验是由顾客与服务企业"共同创造"的。服务体验的"共同创造"有一个复杂的内部机制。首先,服务体验的"共同创造"是在企业及其网络与顾客及其网络的互动中实现的;其次,服务体验的"共同创造"遵循着体验创造的逻辑和构成要素:服务企业与顾客一起创建体验的舞台,服务企业与顾客一起设计精炼的体验主题,服务企业与顾客一起安排表演的角色,服务企业与顾客一起定制符合顾客个性化的体验,服务人员与顾客一起在剧场中表演;再次,顾客通过对话、评估、选择、获取行为和意识在具有透明性的前提下与服务企业进行着积极的互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