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4)
- 2023(13168)
- 2022(11013)
- 2021(10323)
- 2020(8864)
- 2019(20108)
- 2018(20255)
- 2017(40049)
- 2016(21463)
- 2015(24215)
- 2014(24217)
- 2013(23825)
- 2012(21518)
- 2011(19136)
- 2010(19806)
- 2009(19159)
- 2008(19189)
- 2007(17608)
- 2006(15705)
- 2005(14661)
- 学科
- 业(93852)
- 济(93304)
- 经济(93157)
- 企(85876)
- 企业(85876)
- 管理(84671)
- 方法(42372)
- 数学(33833)
- 数学方法(33273)
- 财(32528)
- 业经(30907)
- 农(29445)
- 制(25305)
- 中国(25190)
- 务(23051)
- 财务(23004)
- 财务管理(22971)
- 企业财务(21758)
- 技术(21685)
- 农业(19910)
- 体(17792)
- 理论(17538)
- 策(17222)
- 划(17087)
- 银(16456)
- 银行(16446)
- 贸(16416)
- 贸易(16400)
- 和(16175)
- 易(16002)
- 机构
- 学院(312857)
- 大学(307771)
- 济(134701)
- 经济(132029)
- 管理(129676)
- 理学(110726)
- 理学院(109734)
- 管理学(108058)
- 管理学院(107477)
- 研究(94237)
- 中国(78378)
- 财(68515)
- 京(64283)
- 财经(52916)
- 科学(52470)
- 江(48630)
- 经(47801)
- 所(45916)
- 农(45303)
- 中心(43775)
- 北京(40900)
- 业大(40863)
- 经济学(40353)
- 研究所(40321)
- 财经大学(38910)
- 州(38241)
- 商学(36415)
- 经济学院(36379)
- 商学院(36096)
- 范(35098)
- 基金
- 项目(194241)
- 科学(156021)
- 研究(147179)
- 基金(142459)
- 家(120916)
- 国家(119855)
- 科学基金(105939)
- 社会(95591)
- 社会科(90790)
- 社会科学(90769)
- 省(77241)
- 基金项目(74800)
- 教育(67647)
- 自然(66881)
- 自然科(65402)
- 自然科学(65387)
- 自然科学基金(64318)
- 划(62890)
- 编号(59669)
- 资助(58240)
- 成果(48001)
- 创(46025)
- 部(43752)
- 重点(42867)
- 制(42168)
- 创新(42062)
- 发(41208)
- 课题(41081)
- 业(40522)
- 国家社会(39121)
- 期刊
- 济(156882)
- 经济(156882)
- 研究(96144)
- 中国(63930)
- 财(57311)
- 管理(56249)
- 农(42953)
- 科学(38737)
- 学报(36633)
- 融(32997)
- 金融(32997)
- 技术(31490)
- 教育(31395)
- 大学(30404)
- 农业(29135)
- 学学(28642)
- 业经(27988)
- 财经(27151)
- 经济研究(24480)
- 经(23371)
- 问题(20456)
- 技术经济(19260)
- 业(17816)
- 统计(16426)
- 贸(16188)
- 商业(16168)
- 策(16090)
- 现代(15961)
- 财会(15934)
- 科技(14755)
共检索到481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明义
一、大企业应有的规模优势何以没能发挥现代商品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流通。与这个特点相适应,生产经营企业也愈来愈注重大型化,以至于发现了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无数事例说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无论从逻辑的推理还是从经济制度的可能性来讲,我国的大企业都应显示出它的优势来。但现实却是另外一幅图景:不少大企业劳动效率低、管理混乱、负债累累。人们称这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魏良益
在企业价值最大化与企业效率原则具有一致性的假设条件下 ,作者以“企业———中间性组织———市场”三分法为理论基础 ,提出规模边界及制度的二重性。并从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特征出发 ,对规模、制度应如何协调变化以提高企业效率进行了具体地分析与审视。
关键词:
企业边界 中间性组织 制度 效率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霍军
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与政企分开霍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构造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及运作有赖于其他制度条件的配合,政企分开就是其中关键的配套...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本文将企业家精神区分为创新型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引入"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比率"这一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来描述创新型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2009—2015年全球46个主要国家的数据对此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全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只能在短期内提升产出水平,而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才是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力;分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型企业家精神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创新型企业家精神在短期内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创造出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家精神成长的制度和环境是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玉泽 罗能生 刘文彬
如何处理"降杠杆"与"促创新"的关系,寻求既能促进创新又能规避债务风险的企业杠杆率,是当前中国企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分析了企业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风险三个维度构建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以2010—2015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固定效应及Probit模型对什么样的杠杆率有利于企业创新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杠杆率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则呈"U型";一般而言,杠杆率小于43.01%时能够促进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同时降低创新风险,但是当杠杆率超过43.01%,随着杠杆率的继续提升,创新风险增加。与此同时,与短期杠杆相比,长期杠杆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创新产出;与银行借贷杠杆相比,商业信用杠杆无法有效支持企业的创新产出,同时创新风险效应显著。此外,基于企业异质性的研究表明,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规模及所属行业的技术特质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杠杆率区间在不同规模和不同行业的企业中亦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措施,依据企业具体情况,优化企业杠杆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结构性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为去杠杆背景下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建勋 马荟莹
本文从平衡的角度探讨了企业选择平衡创新模式对其绩效的系统影响效应,以及其影响效应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差异。基于制度理论,从企业对制度的被动遵从和主动响应两个方面入手,本文对所提理论检验后发现:企业选择平衡创新模式对其绩效提升具有微弱显著的正向作用,组织复杂化在平衡创新模式与企业绩效间起着倒U型调节作用,而组织集权化在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在高管团队战略柔性高的条件下,平衡创新模式对企业绩效提升的作用进一步增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光大
关于化工企业规模和规模结构问题,有人认为应该多建设些大型企业,有人认为应该多建设些中、小型企业。主张多建设些大型企业的同志认为大厂技术先进,综合利用好,用人少、劳动生产率高,成本低、利润大,大厂是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晓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经济理论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则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肖鹏 宣珊珊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呈现明显的探索与利用兼顾的双元特征。为研究两种国际化活动平衡与联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组织双元理论和制度理论出发,通过对403个中国跨国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层回归发现: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资源在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中的分配越均衡,两种国际化活动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东道国管制制度对这一关系起调节作用,随着东道国管制制度水平提升,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增强。研究结论可为利用性国际化和探索性国际化理论划分提供实证证据,丰富并细化制度理论在国际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我国跨国企业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下一步我国税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其中,“统一各类企业的税收制度”是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有关方面拟定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合并方案(以下简称“两法合并”),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从反馈的意见来看,多数人都对“两法合并”给予积极的肯定,并希望能尽快实施,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剑涛 罗建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春丽 成金华 邹伟进
文章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钢铁企业1985~2006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四大钢铁企业(宝钢、唐钢、鞍钢、武钢)的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钢铁企业规模与效益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除宝钢以外,钢铁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在我国表现得并不明显。必须从市场竞争机制的导入、制度的建设以及企业管理的完善三方面达到规模与效益正向促进的目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晓琳 王鹤洁 翟淑萍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人力资源驱动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尤为重要。以往研究多以企业高管为研究对象,却忽视了有关员工薪酬的制度安排对创新活动的重要性。本文以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分析员工薪酬粘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员工薪酬粘性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第二,对员工薪酬粘性主要通过降低员工离职率、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企业应建立健全有关员工的薪酬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第二,社会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对创新产出的保护措施,加大对创新活动的鼓励与支持;第三,政府应敦促企业完善薪酬政策,在薪酬分配过程中注重对员工的保护和鼓励,从而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制度、优化企业创新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勇 范薇
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所匹配的企业样本,借助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双向贸易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是否存在与单向贸易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双向贸易企业在创新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方面均优于单向贸易企业,双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且该结论不受匹配方法的影响,具有稳健性;双向贸易对不同行业企业创新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双向贸易对机械电子类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最大;对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混合贸易等贸易类型,双向贸易企业的创新能力均优于单向贸易企业;双向贸易更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的内在影响机理,可以从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促进效应、资本积累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四个方面来解释,本文最后给出基本结论与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