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6)
2023(1979)
2022(1664)
2021(1396)
2020(1087)
2019(2279)
2018(2185)
2017(3988)
2016(1996)
2015(2167)
2014(2172)
2013(2093)
2012(1904)
2011(1627)
2010(1792)
2009(1595)
2008(1438)
2007(1263)
2006(1127)
2005(967)
作者
(5276)
(4534)
(4531)
(4307)
(2834)
(2111)
(2084)
(1745)
(1722)
(1632)
(1606)
(1490)
(1413)
(1381)
(1375)
(1373)
(1363)
(1295)
(1294)
(1234)
(1131)
(1056)
(1038)
(1034)
(982)
(967)
(965)
(962)
(939)
(876)
学科
(11562)
经济(11554)
管理(6904)
(6400)
(4838)
企业(4838)
地方(3124)
技术(3047)
中国(2923)
业经(2688)
方法(2666)
(2579)
数学(2279)
数学方法(2266)
(2218)
地方经济(2196)
技术管理(2169)
产业(1797)
(1796)
服务(1688)
(1641)
金融(1640)
环境(1600)
总论(1579)
信息(1575)
理论(1525)
(1514)
银行(1514)
信息产业(1486)
(1486)
机构
学院(29686)
大学(28196)
(14527)
经济(14241)
管理(11756)
理学(10191)
理学院(10088)
管理学(10001)
管理学院(9930)
研究(9550)
中国(6762)
(5805)
(5351)
科学(4969)
经济学(4842)
财经(4646)
(4611)
经济学院(4293)
中心(4225)
(4203)
(4138)
研究所(3742)
(3711)
(3688)
技术(3661)
(3588)
师范(3556)
职业(3401)
财经大学(3348)
商学(3240)
基金
项目(20884)
研究(17249)
科学(17226)
基金(14708)
(12383)
国家(12295)
社会(11861)
社会科(11270)
社会科学(11268)
科学基金(10942)
(9047)
基金项目(7743)
教育(7656)
(7057)
编号(6961)
(5901)
自然(5743)
自然科(5621)
自然科学(5621)
自然科学基金(5524)
成果(5514)
(5434)
创新(5409)
国家社会(5166)
课题(5145)
资助(5145)
(5117)
发展(4744)
重点(4733)
(4665)
期刊
(16758)
经济(16758)
研究(9147)
中国(6173)
管理(4963)
(4172)
教育(3922)
技术(3427)
科学(3094)
经济研究(2951)
学报(2733)
业经(2607)
(2553)
财经(2449)
大学(2360)
(2198)
学学(2179)
科技(2125)
(2118)
金融(2118)
问题(2052)
技术经济(1929)
(1920)
论坛(1920)
职业(1880)
农业(1750)
图书(1712)
(1610)
改革(1497)
(1497)
共检索到44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志刚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类型,特色是高职教育作为类型发展的重要条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特色发展过程中,努力创新办学体制,形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委托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之路。同时,学院还积极探索拓展办学资源,构建互惠双赢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三方联动、三位合一"的高职教育模式,提升了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威  罗嘉嘉  李玮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之一。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重点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使之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成为重点建设任务之一。然而,入选"双高计划"的高水平院校建设单位社会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且整体水平与国家要求也有一定距离。对此,作为引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龙头",高水平院校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机遇,通过扎根地方,开展立地式服务;引培结合,打造产学研服务共同体;校企联合,构建多功能服务平台三方面,强化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作昌  
高职教育必须努力发挥其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然而,高职院校服务意识还须强化,高职专业与区域主导产业衔接得不好,工学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亟待提升。因此,要采取措施,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对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外为社会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和信息资源基地,实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义明  
国家提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对高等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地处陕南的陕西理工学院,近年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十二五"及中长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楼世洲  
分析了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作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相关性分析及浙江省产业转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基于此,对专业对接产业、人才服务企业的机制构建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齐苗  
陈齐苗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分析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及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阐述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能力的路径与对策。首先,作者认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是:1.以创新驱动为根本;2.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动力;3.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志革  雷久相  
本文结合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实际,从以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契机调整专业布局、以汽车企业关键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培养模式、以汽车特色品牌建设院校为特色,创新运行机制,就高职院校内部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进行了专题探讨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彦登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巨大需求却与电子商务毕业生低就业率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根本需求。本文在对企业电子商务工作岗位细分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解决了电子商务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的衔接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承忠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山东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工业中心城市和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近年来,济宁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培植壮大一起抓,着力膨胀拳头产品、建设重点项目、扶持骨干企业,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黄剑辉  
2016年以来,尽管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仍面临诸多困难,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银行业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态势。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亟须顺应监管形势新变化,深化"轻型银行"转型、提升精细化定价能力、防范流动性风险,以改善金融供给总量和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目前,银行顺应形势,实现自身供给侧改革方面,已经呈现出七大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丽  
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如何找准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机遇期面临的首要问题。日前在上海举行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刚  徐畅  苗露阳  
如何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防止"脱实向虚"、过度发展是当前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调研情况看,虽然近年来银行业转型取得诸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金融过度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转型本身再次面临同质化挑战;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表内非信贷资产和新型表外业务快速增长,负债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上升;股东回报要求依然偏高,激励机制短期化;部分金融创新偏离方向。应在厘清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校正银行业转型方向;完善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为让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刚  徐畅  苗露阳  
如何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专注主业,防止"脱实向虚"、过度发展是当前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调研情况看,虽然近年来银行业转型取得诸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资金脱实向虚,金融过度发展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转型本身再次面临同质化挑战;资产负债结构发生变化,表内非信贷资产和新型表外业务快速增长,负债稳定性下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程度上升;股东回报要求依然偏高,激励机制短期化;部分金融创新偏离方向。应在厘清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校正银行业转型方向;完善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为让利实体经济提供余地;回归"三性"原则和"三铁"要求;加强风险监管;引导金融创新;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华  张晶晶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金融工作的着力点,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应在"新常态"下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目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造成商业银行服务意识弱化,"脱实向虚"、资源错配、合规经营文化弱化等现象渐显。结合目前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做法及成绩,商业银行亟需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引导资金回归本源;加大金融科技的研发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及信贷服务机制;实现供需均衡,筑牢风险防控体系;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红兵  杜尧舜  方晨鹏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组织承担重大专项是高校服务国家目标和提升科技综合实力的重大机遇。通过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对高校科研管理模式进行探讨,并提出若干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举措,以推进科研管理体系的创新和促进科研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学校、地方和国家科技发展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