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2)
- 2023(18907)
- 2022(16013)
- 2021(14963)
- 2020(12301)
- 2019(28016)
- 2018(27606)
- 2017(52065)
- 2016(27890)
- 2015(30985)
- 2014(30525)
- 2013(30028)
- 2012(27625)
- 2011(25127)
- 2010(25044)
- 2009(23376)
- 2008(22259)
- 2007(19298)
- 2006(17108)
- 2005(15110)
- 学科
- 济(126500)
- 经济(126375)
- 管理(82528)
- 业(76073)
- 企(62912)
- 企业(62912)
- 方法(49791)
- 数学(42969)
- 数学方法(42556)
- 中国(36062)
- 农(30215)
- 地方(27786)
- 财(27564)
- 业经(26655)
- 学(25013)
- 贸(22244)
- 贸易(22225)
- 易(21553)
- 技术(21267)
- 制(20825)
- 农业(20688)
- 环境(18908)
- 理论(18907)
- 和(18164)
- 银(17905)
- 银行(17862)
- 融(17470)
- 金融(17468)
- 行(17152)
- 务(16555)
- 机构
- 大学(394588)
- 学院(392551)
- 济(169284)
- 经济(165904)
- 管理(154449)
- 研究(137405)
- 理学(133558)
- 理学院(132019)
- 管理学(129966)
- 管理学院(129235)
- 中国(102861)
- 京(84063)
- 科学(81538)
- 财(74661)
- 所(67559)
- 研究所(61459)
- 中心(60676)
- 财经(60032)
- 农(56823)
- 江(55881)
- 经(54761)
- 业大(53873)
- 北京(53476)
- 范(52602)
- 经济学(52355)
- 师范(52202)
- 院(50206)
- 经济学院(46955)
- 州(45333)
- 财经大学(44671)
- 基金
- 项目(267112)
- 科学(212302)
- 研究(198212)
- 基金(195649)
- 家(169676)
- 国家(168314)
- 科学基金(145610)
- 社会(128562)
- 社会科(121946)
- 社会科学(121917)
- 基金项目(103471)
- 省(102039)
- 自然(92264)
- 教育(90457)
- 自然科(90182)
- 自然科学(90165)
- 自然科学基金(88578)
- 划(85998)
- 编号(79434)
- 资助(79112)
- 成果(64258)
- 重点(59849)
- 部(59539)
- 创(58194)
- 发(57856)
- 课题(54989)
- 创新(53793)
- 国家社会(53709)
- 教育部(51738)
- 人文(50506)
- 期刊
- 济(188293)
- 经济(188293)
- 研究(122745)
- 中国(76244)
- 管理(58766)
- 学报(56700)
- 财(55759)
- 科学(54956)
- 农(51564)
- 教育(44457)
- 大学(43479)
- 学学(40742)
- 农业(36130)
- 技术(34061)
- 融(33161)
- 金融(33161)
- 经济研究(31810)
- 财经(29782)
- 业经(28682)
- 经(25751)
- 问题(24973)
- 技术经济(20570)
- 业(19829)
- 贸(19688)
- 图书(19095)
- 科技(18995)
- 世界(18422)
- 现代(17912)
- 理论(17583)
- 国际(17054)
共检索到584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焕峰 周艳霞
本文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并运用主成分方法对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地级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质量呈递增趋势,经济增长质量高的城市以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为主,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呈非随机分布,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局域Moran’I统计结果进一步刻画了"东高西低"的局部空间特点。本文结论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识别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局部不平稳性进而实现差别化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焕峰 周艳霞
本文以我国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创新驱动视角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并运用主成分方法对各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量化考察,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中国地级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和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总体经济增长质量呈递增趋势,经济增长质量高的城市以直辖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为主,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在空间上呈非随机分布,空间聚集特征明显。局域Moran’I统计结果进一步刻画了"东高西低"的局部空间特点。本文结论为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识别空间的经济增长质量局部不平稳性进而实现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作用。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基于OP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新估计,本文研究了创新活动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创新投入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TFP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的城市研发总投入相对较高;但是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地区并没有在东部地区集中布局。城市TFP的空间布局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城市制造业研发总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城市TFP;而研发投入的泰尔系数对城市TFP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研发投入在制造业产业间的多样化更利于城市TFP增长。本研究揭示了在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环境下,创新投入确实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红丹 刘云 杨武
本文以合成指数法计算得到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指数与经济高质量增长指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构建驱动作用动态面板模型和半参数空间动态模型,分析各经济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驱动作用演化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存在不同的滞后期,且具有差异化的时序效应与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惯性作用;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空间效应表现出不同形状的波动变化态势,经济高质量增长自身惯性的空间驱动效应显著;经济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偏导数曲线形态不尽相同,但科技创新的空间驱动效应主要为由初始协同阶段向嵌入期迈进和嵌入融合期两种类型。研究价值:不同经济区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驱动作用展现出不同的演化形态,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时应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为有效促进经济区内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与经济区间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协同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耀彬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已成为诸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为此,建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的二次函数模型;选择关键环境要素指标,对中国39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除氮氧化物浓度外,其余污染物与收入确实存在倒"U"型曲线现象,说明在未来可预测的年份里,随着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氮氧化物将成为城市污染最严重的问题;除氮氧化物浓度外,中国城市其余污染物的倒"U"曲线转折点具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因地制宜地制定城市环境保护政策是慰平中国城市环境兹涅茨曲线的有效办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冀 严汉平 刘世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表明,土地要素的市场化交易不仅极大地促进了资本的形成和城市化的推进,而且有效地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地方财政收支责任失衡,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运用使用附加人力资本和土地出让的四要素CES生产技术模型构造了城市经济增长的面板趋同方程,考察了中国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趋同性的实质性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志基 贺灿飞 王伟凯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04~2008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绝对值以大于1为主,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小于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存在一定的空间自相关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华福 王海港
本文区别于经济增长趋同理论,从水平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主要基于收入分布视角从流动性方法上分析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在不同年份的变动情况,并探寻影响流动性因素。利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的2012年和2015年两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分析城市人均GDP的位置流动、水平流动性及分解,建立多项式Logit模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处于较低的流动性,固化严重,但流动性质量较好;其次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城市流动性更多的是来于净增长,东北绝大部分城市经济出现位置互换,实际净增长很小;最后市场化指数和实际使用外资都增加城市经济增长位置变动的活跃程度,高校数量的作用则相反;中部和东北部比东部更能使城市经济增长向下流动,使城市人均GDP增加值变小。
关键词:
城市 经济增长 流动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波 王紫绮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间窗口,提升城市经济增长质量至关重要。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以2003—2019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高铁开通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的空间配置效率、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这两个方面影响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实证研究发现,高铁开通能够促进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进一步地,高铁开通带来的持续性影响对中部地区城市经济增长质量表现出不断扩大的正向影响,但对东部地区城市表现出波动影响。从城市特征来看,高铁开通对中小规模城市、非城市群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证明,高铁开通主要通过劳动力流动对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且高技能劳动力流动带来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低技能劳动力流动带来的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婷 孙斌栋
通过选取201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经济增长因素后,反映技术创新的专利授权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技术创新的作用还不及物质资本及其它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这说明当前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物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制度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过度的政府干预会阻碍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效应。大多数城市的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经济的门槛,因而表现为规模不经济。城市经济增长还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表现出较强的空间临近溢出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研究目标:在制度质量视角下探究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方法: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开展理论分析;采用双重变量门槛模型对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效应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集聚中心,具有在时间维度上阶段性增长、在空间维度上"蔓延式"发展的时空格局;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表现为加速效应、收敛效应和分化效应;制度质量是保障创新驱动效应的重要前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次序构成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创新: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中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要素驱动型""制度依赖型""技术依赖型"和"创新驱动型"四种类型,据此解析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价值:明确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进程,对于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过渡、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丁行政 曹灿
本文运用珠江三角洲地区九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城市空间集聚产生的效应,以及它们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在城市的空间集聚会导致资本在该城市的形成和集聚,产生技术外溢,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该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城市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这也是导致城市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钟虹芳 刘程军
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工业化、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基于2005年~2015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岭回归修正的OLS模型予以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大关键在于优化经济增长结构,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对经济增长质量均具备显著的正向效应。因此,文章建议将强化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效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战略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璇 张向前
当前科技人才对创新和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科技人才通过创新创造和扩散创新以及增加整个社会知识存量的途径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修正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分阶段测算了科技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我国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科技人才在经济中的贡献显著偏低,科技人才存量不足、创新投入偏少、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以及核心科技人才流失是其主要原因。提出增加创新投入、为理工类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就会、加强职业教育和控制人才流失等建议提高科技人才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科技人才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雄就 陈宪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中经济增长的联系,文章利用DEA-Malmquist方法进行分析,与国内多数研究不同,文章使用了Ray和Desli的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实证的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创新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并逐渐从引进式创新转变为自主式创新,但数据也表明,中国1998年-2015年期间经济增长仍主要是投资和要素驱动,要成为创新驱动型国家仍有一定距离。中国要实现2035年前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必须加快采取各项措施,为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创新 增长 DEA-Malmquis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