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27)
- 2023(19268)
- 2022(16322)
- 2021(15008)
- 2020(12730)
- 2019(29101)
- 2018(28887)
- 2017(55346)
- 2016(29612)
- 2015(33402)
- 2014(33250)
- 2013(32842)
- 2012(31016)
- 2011(28211)
- 2010(28732)
- 2009(26785)
- 2008(26439)
- 2007(23776)
- 2006(21174)
- 2005(19411)
- 学科
- 济(141261)
- 经济(141122)
- 管理(87859)
- 业(84241)
- 企(68161)
- 企业(68161)
- 方法(56763)
- 数学(49728)
- 数学方法(49178)
- 中国(40491)
- 农(35337)
- 地方(32504)
- 财(32123)
- 业经(29719)
- 学(26131)
- 制(25706)
- 贸(23848)
- 农业(23829)
- 贸易(23829)
- 技术(23383)
- 易(23018)
- 银(22602)
- 银行(22558)
- 融(21759)
- 金融(21756)
- 行(21675)
- 环境(20302)
- 理论(19601)
- 和(19252)
- 务(19002)
- 机构
- 大学(431468)
- 学院(430807)
- 济(186922)
- 经济(183055)
- 管理(166266)
- 研究(148765)
- 理学(141800)
- 理学院(140224)
- 管理学(137971)
- 管理学院(137145)
- 中国(114474)
- 京(92032)
- 科学(87752)
- 财(86937)
- 所(74536)
- 中心(68574)
- 财经(68124)
- 农(67459)
- 研究所(66864)
- 江(66447)
- 经(61643)
- 业大(59964)
- 北京(58687)
- 经济学(57675)
- 范(56416)
- 师范(55880)
- 院(53455)
- 州(52966)
- 农业(52379)
- 经济学院(51710)
- 基金
- 项目(277615)
- 科学(219869)
- 研究(203951)
- 基金(201463)
- 家(174532)
- 国家(173070)
- 科学基金(149408)
- 社会(131405)
- 社会科(124719)
- 社会科学(124688)
- 省(109043)
- 基金项目(106025)
- 自然(95030)
- 教育(94023)
- 自然科(92916)
- 自然科学(92890)
- 划(91435)
- 自然科学基金(91242)
- 资助(82604)
- 编号(82298)
- 成果(67465)
- 发(63193)
- 重点(62497)
- 部(61523)
- 创(60607)
- 课题(57323)
- 创新(56160)
- 国家社会(54561)
- 教育部(53247)
- 科研(52687)
- 期刊
- 济(213533)
- 经济(213533)
- 研究(133085)
- 中国(89086)
- 财(67119)
- 管理(64414)
- 学报(62012)
- 农(61132)
- 科学(58947)
- 大学(47808)
- 教育(45997)
- 学学(44737)
- 融(44429)
- 金融(44429)
- 农业(41209)
- 技术(39891)
- 经济研究(34765)
- 财经(34393)
- 业经(33896)
- 经(29628)
- 问题(29012)
- 技术经济(23554)
- 贸(22883)
- 统计(22877)
- 业(22623)
- 策(21190)
- 图书(21157)
- 理论(20690)
- 商业(20357)
- 科技(19806)
共检索到665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将创新驱动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力四个指标,利用我国47个智慧城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指标对各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看,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创新驱动指标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表现在创新投入有效抑制单位GDP工业烟尘排放,创新产出有效降低单位GDP工业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创新主体有效控制单位GDP工业SO_2排放量,创新活力对单位GDP工业SO_2、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中有效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伟萍 张超 向晓梅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中国280个城市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中介效用模型和三重差分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设立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设立能够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其所拉动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及创新能力提升是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在作用效果层面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存在城市间的异质性,对重点城市的影响程度更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构建产业集群绿色创新体系,推动城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春宇 仲深
本文根据2000—2006年30个省会城市(直辖市)经济发展指标的年度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判断了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态。针对流通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各省会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检验表明流通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但影响程度具有地区差异。构建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各地区将以不同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彩云 刘丁荣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能源效率提升的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机制、特征和路径。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及各维度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总体效应为正,其中产业数字化促进作用最强,且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存在双门槛,呈现中间波动但总体促进的“N”型特征;(3)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提升能源效率,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城市跨越数字经济的第二个门槛,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提升的共赢。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平 刘德学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专利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增加,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上;这种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本禀赋高、城市行政等级低和东中部城市中表现尤为显著。最后就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效应 双重差分法 城市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郝寿义 范晓莉
文章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基于1999-2009年我国25个城市面板数据,对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技术创新和城市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但城市化水平、物资资本投资及技术创新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经济增长,并且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中,城市化水平和物质资本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较高,而技术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并不明显。这一结论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城市化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铎 张沁 李富强
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我国250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倾向评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从而提高了城市经济发展质量。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加科技投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研究还揭示了智慧城市建设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应持续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特别是要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应用。同时,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制定差异化的智慧城市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杏村 田淑英 王晓玲
以2005-2016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年均下降5. 1%,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财政分权、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是显著为负,但财政分权可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促增绿色经济效率;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可通过财政分权促减绿色经济效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减作用;对外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影响,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针对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铭雨 刘基伟 李群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协同推进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2011—2021年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并测算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研究发现:全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指数总体呈大幅上升趋势,2021年分别达到0.840、0.809,较2011年分别上涨715.5%、235.7%。耦合协调度仅在2011年表现为轻度协调,2021年达到优质协调,说明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不是“零和博弈”,必须协同推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各地区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存在异质性,失调成因存在显著差异,广东省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起到带头作用,黑龙江省等8个省份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在于这些地区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显著正向相关关系,表现出“辐射”效应,北京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周边地区存在负相关,出现“虹吸”效应,这导致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差距拉大。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出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强化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顶层设计、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抢抓机会,转化“虹吸”效应为“辐射”效应、攻关能源技术,助力重化工业地区加速能源体系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锋 李紧想 张芳 吴艳杰
本文测度2004~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GGDP)水平,研究金融集聚对GGD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GGDP均值的绝对量与相对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各省份间的差异分别具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GGDP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金融集聚对本省GGDP具有正向影响,并对临近省份GGDP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最终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锋 李紧想 张芳 吴艳杰
本文测度2004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GGDP)水平,研究金融集聚对GGDP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GGDP均值的绝对量与相对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各省份间的差异分别具有扩大与缩小的趋势;GGDP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金融集聚对本省GGDP具有正向影响,并对临近省份GGDP存在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技术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最终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俊恒 艾佳慧 邵博
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承担着推动金融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测算我国2007-2020年292个城市经济创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够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经济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地域发展差异影响,政策效应在中小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为激发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扩宽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政策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CEO绿色经历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
高铁开通能否促进技术创新“绿色化”?
数字化转型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的提高?——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
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环保与就业的“双重红利”——基于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城市群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来自城市群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产业专业化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吗?——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土地资源配置均衡度可驱动城市创新能力提升吗?——基于57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土地财政促进了区域创新吗?——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绿色金融能否促进高环境风险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的证据
数据要素市场化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基于城市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