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42)
- 2023(23030)
- 2022(19640)
- 2021(18412)
- 2020(15482)
- 2019(35618)
- 2018(35244)
- 2017(66676)
- 2016(36414)
- 2015(41301)
- 2014(41070)
- 2013(40485)
- 2012(37450)
- 2011(34063)
- 2010(34298)
- 2009(31959)
- 2008(31724)
- 2007(28392)
- 2006(25036)
- 2005(22628)
- 学科
- 济(155449)
- 经济(155263)
- 管理(108027)
- 业(101971)
- 企(84383)
- 企业(84383)
- 方法(65436)
- 数学(56360)
- 数学方法(55603)
- 中国(42500)
- 农(41189)
- 财(40228)
- 业经(34338)
- 学(33692)
- 制(31452)
- 地方(31420)
- 贸(27788)
- 贸易(27769)
- 农业(27725)
- 易(26940)
- 理论(24887)
- 银(24800)
- 银行(24728)
- 技术(24681)
- 务(24427)
- 财务(24335)
- 财务管理(24275)
- 融(23748)
- 金融(23740)
- 行(23586)
- 机构
- 大学(525940)
- 学院(522577)
- 济(215678)
- 经济(211088)
- 管理(199841)
- 研究(181611)
- 理学(171614)
- 理学院(169616)
- 管理学(166440)
- 管理学院(165481)
- 中国(137560)
- 京(112995)
- 科学(111360)
- 财(101035)
- 所(92493)
- 农(85955)
- 研究所(83885)
- 中心(81899)
- 财经(79513)
- 江(78879)
- 业大(76820)
- 经(72033)
- 北京(72011)
- 范(69486)
- 师范(68815)
- 农业(67077)
- 经济学(65862)
- 院(65641)
- 州(62772)
- 经济学院(59012)
- 基金
- 项目(346875)
- 科学(272492)
- 研究(252893)
- 基金(251327)
- 家(219625)
- 国家(217800)
- 科学基金(186126)
- 社会(159700)
- 社会科(151286)
- 社会科学(151247)
- 省(134689)
- 基金项目(132050)
- 自然(120234)
- 自然科(117460)
- 自然科学(117422)
- 教育(116919)
- 自然科学基金(115342)
- 划(113714)
- 资助(103914)
- 编号(102552)
- 成果(85110)
- 重点(78229)
- 部(76674)
- 发(74010)
- 创(73049)
- 课题(71674)
- 创新(67968)
- 科研(66200)
- 国家社会(66081)
- 教育部(65653)
- 期刊
- 济(242855)
- 经济(242855)
- 研究(157768)
- 中国(106247)
- 学报(84462)
- 财(79494)
- 农(78585)
- 科学(77028)
- 管理(75810)
- 大学(64172)
- 学学(60172)
- 教育(59542)
- 农业(53439)
- 融(47514)
- 金融(47514)
- 技术(46814)
- 财经(39707)
- 经济研究(39241)
- 业经(37542)
- 经(34105)
- 问题(31154)
- 业(28707)
- 图书(26813)
- 技术经济(26489)
- 贸(25734)
- 版(25400)
- 统计(24921)
- 科技(24556)
- 理论(24227)
- 世界(23218)
共检索到790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元萍 杨哲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探讨,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2007~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考虑内生性因素条件下,脱离经济需要的金融创新、缺乏资金支持的技术创新将抑制经济增长,而二者的交互作用则显著驱动经济增长,但影响程度较弱。本文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对此进行分析,并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意识、完善技术创新运作机制及制定区域差异化经济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金融创新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协同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孟迪云 黄容
论文基于1991-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模型,从消费主体的需求、消费客体的供给以及消费环境的构建三个角度研究了文化消费增长的动力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动力源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居民收入、受教育水平、预期、文化产业总量、文化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都对文化消费产生正的影响,且比较显著;而文化产业价格与文化消费呈负相关关系。论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文化消费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消费 消费主体 消费客体 消费环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许嘉扬
本文重新构建包容性创新指标评价体系,利用能够客观赋权的熵值法,对浙江各地市包容性创新水平进行测度;依据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和包容性创新的作用,找出两者之间的契合路径;利用2005-2015年浙江11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运用系统GMM法对包容性创新驱动浙江经济增长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包容性创新能够促进浙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城乡均衡发展、拉动需求增长是其驱动浙江经济增长的有效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芳 石金灵
近些年来,提高创新强度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要素资源的自由配置能够为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中国的要素市场改革滞后于产品市场改革,这不利于价格机制在要素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据此,构建以创新强度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使用2008—2016年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创新在要素市场扭曲与经济增长之间起到的中介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既会直接降低地区经济增长,也会通过抑制地区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显著的负向作用,未来应推动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从而提高自主创新强度,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走向集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肖挺
文章分析了我国省内贫困率、创新潜力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控制跨地区跨时间异质性及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差分GMM方法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省内贫困率对其创新潜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人力资本、中央及地方科教财政拨付、市场化程度等创新潜力指标与省内人均GRP正相关。经验证据表明,省内贫困率通过影响创新潜力指标对省内人均GRP产生间接影响,但贫困率与就业率之间存在直接的负相关性。从长期来看,在创新潜力指标中,贫困率的变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大,而且由此对经济产生的作用力是最为猛烈的,而对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以及由此对经济产生的间接影响则较小,但彼此之间也还是存在细微的差距。文章研究指出,政府应警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董景荣 刘冬冬 王亚飞
文章运用2003年~2011年中国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对自主R&D、技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考察了中国不同区域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自主R&D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作用没有显著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起负面影响;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是目前适宜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但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适宜技术进步路径存在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依靠国内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则不适宜运用国外技术引进来促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宗刚 高瑀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选取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内生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倒J型关系。研发投入、市场化程度、第二产业占比、人力资本程度在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上有重要的作用。市场化指数对技术创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创新存在着门槛效应,具有知识溢出效应,且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力沿着东—中—西部依次递减,西部研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弹性系数大于中东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斯敖 陈元林
空间集聚和制度创新是浙江区域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两大驱动因子,但进入21世纪,不同空间集聚因子和制度对浙江区域经济增长作用呈现分化。文章通过2003-2013年间浙江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浙江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正效应,产业集聚度、企业制度、社会制度和基础设施对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正效应,而产业集聚质量、人口集聚度和市场集聚度对浙江区域经济增长存在负效应。因此,要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增长,需要建立适度产业集聚规模和提升产业集聚质量,推动专业市场集聚创新和合理引导人口集聚,并加强区域合作
关键词:
空间集聚 制度创新 区域经济增长 浙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武 熊俊
文章选取我国30个省市1995-2011年的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和循环累积效应,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创新在我国地区之间并不存在互补性,而是表现为竞争关系,外资和技术创新的空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和地区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仍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临近区域的空间溢出和关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帅帅 范郢 沈体雁
利用2006—2015年我国沿海各省份的省际面板数据,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投资、人力资本、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的关系,探讨我国海洋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结果显示:投资、人力资本、创新均对海洋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投资的空间交互效应显著,人力资本与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不显著;沿海某省海洋经济的增长对邻近省份海洋经济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投资效率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人力资本效率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呈线性关系,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呈正"U"型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毛盛勇 刘一颖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基于1999-2007年分地区高等教育劳动力的面板数据,计算分析了高等教育劳动力(接受过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的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递增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贡献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逐步显现,高等教育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将会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高等教育 贡献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两省 胡海洋
本文基于1999-2016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计量检验,进而分析了不同地区产生不同互动效应的原因。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促进的良好互动只在东部地区出现,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这种良性互动都没显现。因此,总体来看,科技创新对我国总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理想。为实现科技创新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良好互动,欠发达地区在选择地区主导产业和创新领域时不应急于追赶发达地区,而应基于自身优势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并积极补足短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季民河 武占云 苏海龙 姜磊
以North的体制经济学为理论依据,将新古典经济学的Solow增长模型扩展为一个包含制度变量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结合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使用1997—2005年中国省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制度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的制度变迁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贡献力,证实了North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假设。此外,空间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深入地揭示了省域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的空间自相关性,即地区之间通过技术扩散、要素转移以及社会文化交流等在地理空间上发生相互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景睿
文章利用DEA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两个相互独立又完全互补的部分:"创新"和"追赶"效应。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创新"和"追赶"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有一个典型的分水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1996-2002年主要来源于"创新"驱动,2002-2007年则主要来源于"追赶"贡献。公共支出显著地提高了"追赶"效应,但不利于"创新"效应的提升。随着"追赶"空间逐渐消失,"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必然选择,公共支出结构必须进行调整。
关键词:
公共支出 创新效应 追赶效应 珠江三角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