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7)
2023(12995)
2022(10956)
2021(9864)
2020(8161)
2019(18308)
2018(17867)
2017(33988)
2016(18027)
2015(20262)
2014(19963)
2013(19906)
2012(18674)
2011(17143)
2010(17461)
2009(16461)
2008(16176)
2007(14937)
2006(13169)
2005(11748)
作者
(52999)
(44842)
(44779)
(42607)
(28551)
(21356)
(20165)
(17368)
(16675)
(15740)
(15362)
(14745)
(14251)
(14202)
(13854)
(13844)
(13248)
(13211)
(12830)
(12822)
(11098)
(10978)
(10797)
(10246)
(10192)
(9991)
(9802)
(9746)
(8882)
(8870)
学科
(97175)
经济(97108)
管理(56287)
(54437)
(45127)
企业(45127)
方法(36619)
数学(32065)
数学方法(31818)
中国(23104)
地方(22514)
(22385)
业经(19719)
(19333)
技术(18238)
(17658)
(15500)
农业(15234)
(14592)
贸易(14583)
地方经济(14463)
(14061)
(13217)
银行(13192)
(13171)
金融(13168)
环境(13070)
技术管理(12690)
(12654)
(12605)
机构
学院(271517)
大学(270308)
(125112)
经济(122777)
管理(104359)
研究(93396)
理学(89908)
理学院(88934)
管理学(87626)
管理学院(87099)
中国(69881)
(55113)
科学(54738)
(54665)
(46919)
财经(43733)
(42538)
研究所(42468)
中心(42412)
(41677)
经济学(40001)
(39538)
业大(37776)
经济学院(35926)
北京(34600)
(34157)
师范(33856)
农业(33196)
(33189)
(32547)
基金
项目(176699)
科学(140589)
研究(131007)
基金(128163)
(110834)
国家(109911)
科学基金(94816)
社会(86308)
社会科(81965)
社会科学(81942)
(70496)
基金项目(67720)
教育(60031)
自然(58567)
(58302)
自然科(57285)
自然科学(57269)
自然科学基金(56299)
编号(51852)
资助(51119)
(42064)
成果(41849)
(40173)
重点(40039)
(39300)
创新(38519)
课题(36575)
国家社会(36103)
教育部(34171)
人文(33460)
期刊
(142906)
经济(142906)
研究(83114)
中国(52618)
(42491)
管理(40220)
(38793)
学报(38664)
科学(37369)
大学(29612)
学学(28105)
教育(26867)
农业(25798)
技术(25300)
(25197)
金融(25197)
经济研究(24313)
财经(22543)
业经(22088)
(19610)
问题(18387)
技术经济(16950)
(14580)
(14048)
统计(13967)
商业(13712)
科技(13660)
(13605)
世界(12422)
理论(12064)
共检索到407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振娟  赵景峰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的重大战略,经济内循环已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驱动是提升科技实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厘清创新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创新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效应包括创新驱动内循环技术进步效应、内循环"量与质"双重提升效应、内循环产业链优化整合效应以及内循环现代产业体系建构效应等。探析创新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效应,新时代创新驱动经济内循环发展的路径选择为:搭建创新平台,打通内循环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突破创新技术,提高内循环高质量供给;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内循环的人才保障和支撑;打造创新环境,形成创新驱动机制,营造内循环发展新环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庄严  
日本是世界文化产业第二强国,文化产业是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来自文化产业和企业集多重创新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创新。本文基于日本文化产业历年和最新统计数据,主要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结构软化、对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另外,本文还分析了日本文化产业在发展创新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少子老龄化人口结构的挑战、文化兼容度的挑战以及过度追求娱乐化而缺乏价值引领的问题、产业窄化的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宗新  
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融资制度创新是这一推动力有效发挥内在功效的经济过程。为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对现行融资制度进行创新 ,以此提供持续的资本供应和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融资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 ,主要体现在双轮驱动效应方面 :一是体现在实现资本有效动员 ,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资本支持 ;二是体现在资本优化配置 ,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邵汉华  周磊  
本文以国家高新区为创新发展依托,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15年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29个高新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创新"质量"应用于引力模型构建出空间关联矩阵。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固定效应模型对创新网络结构及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①高新区样本的创新能力普遍较低,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稳步提升的时间演变趋势。②高新区之间创新动能的溢出效应明显,网络的稳定性缓慢减弱,创新关联程度具有较大提升空间。③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呈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分布,长江下游地区的高新区成员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④长江经济创新驱动带可划分为长三角、长三角附近、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四个创新板块,且第二板块向第一板块的溢出效应最为显著。⑤高新区成员在网络中地位的提升对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谢兰云  
本文利用汉森(Hansen)门槛回归分析的方法,从R&D强度、产业结构两个角度研究了1978—2012年我国R&D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实证结果显示,当R&D强度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不断加强;当工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由不显著转变为显著为正;但当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越过门槛后,R&D资本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由显著为正转变为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利梅  孙泗泉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在致力于科技创新,推动本国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本文以世界创新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为基础,探索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和效率提升的核心动力,挖掘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基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研究中国在国际创新竞争中的优劣势,反映世界各国创新竞争力格局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玲玲  李烨  陈松  
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并结合制度理论,分析多层面的组态效应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多重并发机制和复杂因果路径。结论表明,企业领导力和知识产权管理分别从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层面为解决数字赋能和制度逻辑差异外部性的负效应提供思路,同时互补性资产是数字赋能开放式创新核心条件,基于资源基础观,提出互补性资产对开放式创新的润滑剂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晶  
根据凯恩斯乘数理论,边际进口倾向的下降会增大对外贸易乘数,从而带来产出的增加。所以,对进口资源的再生利用可以减少进口,从而改善国际收支水平,进而带来GDP的增长。资源循环利用可以大量增加产出和就业,而且再生利用率越高,增加的幅度越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研究目标:在制度质量视角下探究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方法: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开展理论分析;采用双重变量门槛模型对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效应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集聚中心,具有在时间维度上阶段性增长、在空间维度上"蔓延式"发展的时空格局;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表现为加速效应、收敛效应和分化效应;制度质量是保障创新驱动效应的重要前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次序构成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创新: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中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要素驱动型""制度依赖型""技术依赖型"和"创新驱动型"四种类型,据此解析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价值:明确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进程,对于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过渡、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戴克清  陈万明  王圣元  
基于对共享经济"服务性"特征分析,运用多层次视角分析框架,构建共享经济业态下传统产业创新升级路径层次,分析路径层级要素、职能及特征,讨论共享经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的动力机制。模拟出传统产业创新实现的层次路径模型,以江浙沪三地共享服务型创新企业的发展状况为基础,假设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共享经济驱动产业创新发展良性路径实现是以小生境创新种群的竞合关系为基础,重视各层级内部及不同层级间协同大于竞争的关系培育,积极发挥共享型商业平台的介质作用,提升平台开放水平、优化规制方法,建立适应共享新业态的信用体系,完善制度约束,从而优化促进变量和抑制变量之间的调节比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怀宇  张子源  杜赫  
通过定量化202家县域制造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中碳减排实践的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构建了各实践之间、实践与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绿色采购和创造共享价值(CSV)的程度低;绿色管理与绿色设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CSR)推进、CSV开展、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推进CSV促进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绿色管理对环境绩效、绿色设计对运营绩效有正向影响,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对经济绩效有负向影响,推进CSR、开展CSV和绿色营销对绩效无明显影响。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企业加强开展CSV,积极以实现共同利益为前提与国内供应商合作推行绿色采购、推动绿色消费有助于全方位打通绿色经济"内循环"堵点,助力企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怀宇  张子源  杜赫  
通过定量化202家县域制造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中碳减排实践的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构建了各实践之间、实践与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绿色采购和创造共享价值(CSV)的程度低;绿色管理与绿色设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CSR)推进、CSV开展、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推进CSV促进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绿色管理对环境绩效、绿色设计对运营绩效有正向影响,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对经济绩效有负向影响,推进CSR、开展CSV和绿色营销对绩效无明显影响。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企业加强开展CSV,积极以实现共同利益为前提与国内供应商合作推行绿色采购、推动绿色消费有助于全方位打通绿色经济"内循环"堵点,助力企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经济集聚的外部性导致知识溢出,知识溢出会使技术创新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空间效应。通过基于结构偏离度的Hamming贴近度、夹角余弦法、PCA等测度了产业结构"两化"水平和技术创新强度,构建了基于经济集聚度的空间权重矩阵,并利用1997—2014年间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进行SDM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强度对我国"两化"发展具有显著为正的空间效应;经济集聚是促进创新对高级化空间效应的必要条件,它能将创新对合理化的空间效应放大近4倍;就合理化维度而言,东部地区创新的边际收益高,中部地区集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