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4)
- 2023(13604)
- 2022(11505)
- 2021(10355)
- 2020(8474)
- 2019(18790)
- 2018(18442)
- 2017(33960)
- 2016(18066)
- 2015(20083)
- 2014(19680)
- 2013(19080)
- 2012(17599)
- 2011(16004)
- 2010(16457)
- 2009(15190)
- 2008(14656)
- 2007(13376)
- 2006(12077)
- 2005(10893)
- 学科
- 济(79663)
- 经济(79608)
- 业(58572)
- 管理(56736)
- 企(49299)
- 企业(49299)
- 中国(25430)
- 方法(25364)
- 地方(24092)
- 技术(23235)
- 农(23149)
- 业经(22354)
- 数学(20283)
- 数学方法(19988)
- 农业(16053)
- 财(14953)
- 技术管理(14532)
- 制(14410)
- 产业(14304)
- 贸(13914)
- 贸易(13900)
- 理论(13686)
- 银(13621)
- 银行(13597)
- 地方经济(13595)
- 易(13386)
- 学(13280)
- 行(13180)
- 发(13087)
- 融(12838)
- 机构
- 学院(256190)
- 大学(248628)
- 济(105076)
- 经济(102774)
- 管理(99933)
- 研究(88568)
- 理学(84751)
- 理学院(83832)
- 管理学(82499)
- 管理学院(82008)
- 中国(66567)
- 京(53527)
- 科学(52991)
- 财(45474)
- 所(44097)
- 江(41556)
- 中心(40147)
- 研究所(39669)
- 农(39337)
- 范(35933)
- 师范(35594)
- 财经(35079)
- 业大(34962)
- 北京(34098)
- 州(33559)
- 院(32607)
- 经(31489)
- 技术(31447)
- 农业(30227)
- 经济学(30109)
- 基金
- 项目(167165)
- 科学(132981)
- 研究(128438)
- 基金(116422)
- 家(100280)
- 国家(99360)
- 科学基金(86191)
- 社会(81188)
- 社会科(77142)
- 社会科学(77127)
- 省(70766)
- 基金项目(61214)
- 教育(59019)
- 划(57434)
- 编号(53306)
- 自然(52589)
- 自然科(51432)
- 自然科学(51423)
- 自然科学基金(50496)
- 资助(45642)
- 发(42769)
- 成果(42504)
- 创(40889)
- 课题(39052)
- 重点(38249)
- 创新(37239)
- 部(35140)
- 发展(34800)
- 展(34185)
- 国家社会(32674)
- 期刊
- 济(127764)
- 经济(127764)
- 研究(77344)
- 中国(61419)
- 管理(42273)
- 教育(37827)
- 农(37717)
- 科学(34635)
- 财(34360)
- 学报(32912)
- 技术(28483)
- 农业(26518)
- 大学(25579)
- 融(24422)
- 金融(24422)
- 业经(24302)
- 学学(23668)
- 经济研究(19953)
- 财经(16682)
- 科技(15750)
- 问题(15721)
- 技术经济(15430)
- 业(15219)
- 经(14688)
- 坛(14205)
- 论坛(14205)
- 商业(13610)
- 图书(12987)
- 现代(12626)
- 职业(12400)
共检索到402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丽平 谷立霞 陈晔
本文在系统梳理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演进脉络,分析创新驱动战略与高技术产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利用2009-2013年数据资料对全国各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取决于产业发展活力、产业发展潜力和产业发展支撑力,三种因素不同功效的发挥导致我国各省市区高技术产业发展能力存在差异。据此,从产业化、协同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东斌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深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三方融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东斌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深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三方融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甘师俊
“开辟技术创新之路,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改革与发展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1、观念:技术、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科学、技术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总是习惯于将科学技术联在一起,称之为“科技系统”,而经济则属于“经济系统一。诚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都在缩短,激光科学在一两年内就变成为成熟的激光技术,表面物理有时很难与集成电路技术相分离。但是,就两者与经济的关系而言,确存在着重大的差别。科学的功能是探索未知,应该允许离开现实的经济远一点,也可以有一点“浪漫”色彩。而技术却实在得多,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我们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朱瑞博
"高技术不高"的严峻现实表明,上海雄厚的科技创新能力并没有真正转化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上海高技术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并没有实现与之同步的增长。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相互割裂是造成这种矛盾的内在根源。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协同的"双链"融合是上海"十二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战略,这主要包括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搭建新型产学研合作机制,把创新前端的基础研究、前沿研究,中端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技术服务、技术交易,后端的投融资服务、项目产业化、创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企业加速器"建设;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链整合战略...
关键词:
产业链 创新链 高技术产业化 双链融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洪庆 侯毅
首先从行业层面构建了高技术产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熵值法实证研究了18个高技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同时发现,创新投入能力较强的航天器制造业、飞机制造业、化学药品制造业和生物药品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弱,而创新投入能力较弱的计算机零部件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外围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整机制造业,其创新产出能力都较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廷廷 徐长乐 司桂霞 刘洋
技术产业在上海的转型升级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入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层次分析法及变异系数对上海2003-2011年的创新能力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同时对2011年上海及其他沿海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1年上海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呈现"U"字形变化的趋势,但创新产出能力并不高;在沿海省市中尚不具备明显的创新优势,创新能力低于广东、北京等发达省市。
关键词:
时空维度 高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侯建 陈恒
针对如何选择创新路径以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绩效问题,科学构建了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结构关系体系,并从知识积累异质性视角,深入探讨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影响机制的动态异质门槛特征。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的影响机理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门槛特征效应;适度的知识积累水平更有利于创新路径充分发挥正向促进效应,较高或较低的知识积累水平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新路径的驱动作用,说明知识积累对创新路径驱动效应存在临界规模;随着地区知识积累水平提升,不同创新路径的驱动效应呈现差异化,需要针对知识积累水平选择最优创新路径以驱动地区发展。最后,地区知识积累具有阶段性发展特性,而现阶段还需控制和保持在合理范围内,警惕门槛特征带来的负向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丽娜 于渤
厘清区域高技术产业如何赋能创新活动以助推地区经济发展,是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效能、有效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性问题。针对目前研发投资驱动的自主研发创新和外国直接投资驱动的跨国创新引入的作用机制及空间外溢的差异未明确,以及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对不同创新活动经济效应的影响有待发掘的现状,将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技术市场化纳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研究框架,构建地理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两种空间权重矩阵,以中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1年国家有关统计年鉴中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当地/邻近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和空间外溢的差异性,探讨在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及技术市场化水平的作用下,自主研发创新及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并进一步分类对比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不同创新活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活动水平与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自主研发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长期内效果更明显,跨国创新引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短期内效果更明显;(2)高技术产业科技密集度对当地的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且这一作用具有持久性;(3)随着高技术产业中技术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跨国创新引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关系分别存在先下降后上升、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变化,但这种正向作用整体力度呈现减弱趋势;(4)在科技密集区/欠密集区,随着高技术产业技术市场化水平的变化,不同创新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非线性影响的变化趋势虽然相同,但总体作用力度有所差异。最后从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科技密集度和规范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市场化体系两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淑林
后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过程中,政府的正确决策、规划与控制,是成功的重要保证。搞一个战略规划,有利于调动资源和人力、加快建设速度,发挥“后发优势”。在这方面,日本、南朝鲜、台湾都是很好的例子。在80年代末,考虑我国的产业战略,必须把高技术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因为它是近20年影响产业结构变迁及世界竞争格局的一大动因,我国的产业战略与经济规划必须与之相适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亚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史清琪 王昌林 鲁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福一
山东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研实力雄厚,政策环境优越,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优势明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科技人才支撑战略、体制机制创新战略和金融创新支撑战略,对于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高技术产业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