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89)
- 2023(14515)
- 2022(12018)
- 2021(10945)
- 2020(8799)
- 2019(19651)
- 2018(19134)
- 2017(35681)
- 2016(18781)
- 2015(20525)
- 2014(19956)
- 2013(19254)
- 2012(17947)
- 2011(16298)
- 2010(16990)
- 2009(15814)
- 2008(15373)
- 2007(14032)
- 2006(12850)
- 2005(11734)
- 学科
- 济(76703)
- 经济(76624)
- 业(60800)
- 管理(59029)
- 企(50569)
- 企业(50569)
- 中国(27317)
- 农(24817)
- 地方(22884)
- 业经(21657)
- 方法(21490)
- 技术(20554)
- 财(18263)
- 数学(17063)
- 数学方法(16796)
- 农业(16691)
- 制(16387)
- 银(15835)
- 银行(15820)
- 策(15441)
- 行(15391)
- 贸(15060)
- 贸易(15043)
- 融(14895)
- 金融(14894)
- 易(14544)
- 技术管理(13612)
- 发(13222)
- 学(13115)
- 理论(12709)
- 机构
- 学院(261309)
- 大学(255271)
- 济(110372)
- 经济(107968)
- 管理(100956)
- 研究(92912)
- 理学(84912)
- 理学院(83954)
- 管理学(82757)
- 管理学院(82212)
- 中国(72162)
- 京(54524)
- 科学(52628)
- 财(52367)
- 所(45615)
- 江(42809)
- 中心(42379)
- 研究所(40600)
- 财经(39411)
- 农(38417)
- 范(36992)
- 师范(36714)
- 经(35526)
- 北京(34986)
- 州(34327)
- 院(33998)
- 业大(32871)
- 经济学(32245)
- 农业(29181)
- 师范大学(28843)
- 基金
- 项目(165759)
- 科学(133040)
- 研究(129832)
- 基金(117698)
- 家(101212)
- 国家(99899)
- 科学基金(86759)
- 社会(83455)
- 社会科(79144)
- 社会科学(79129)
- 省(67692)
- 基金项目(60885)
- 教育(59314)
- 划(55694)
- 编号(53750)
- 自然(52177)
- 自然科(51003)
- 自然科学(50991)
- 自然科学基金(50097)
- 资助(46057)
- 成果(44780)
- 发(41888)
- 创(40239)
- 课题(39012)
- 重点(37463)
- 创新(36564)
- 部(35564)
- 发展(34628)
- 展(34023)
- 国家社会(33992)
- 期刊
- 济(137448)
- 经济(137448)
- 研究(85713)
- 中国(63080)
- 管理(43705)
- 财(39489)
- 教育(38290)
- 农(37847)
- 科学(34045)
- 学报(31846)
- 融(31253)
- 金融(31253)
- 农业(25812)
- 大学(25360)
- 业经(25002)
- 技术(24815)
- 学学(23351)
- 经济研究(21821)
- 财经(19125)
- 经(16681)
- 问题(16620)
- 科技(14468)
- 坛(14339)
- 论坛(14339)
- 业(14309)
- 贸(14196)
- 技术经济(13693)
- 图书(13223)
- 现代(13134)
- 商业(13115)
共检索到424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耕
创新驱动战略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双重统一。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困难在于创新生态体系不健全、创新合作联动机制不完善、创新发展模式相对僵化等方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转型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理念为指导,构建创新生态环境体系以及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兆友 刘冠男
基于中国内地30个省(市、自治区)政策文本,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进行国家级高新区科技政策研究,对不同政策类型的综合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4种条件变量的组合影响路径:资源投入型路径、资源协作型路径、内敛规制型路径和外向规制型路径。人力资源政策和财政优惠政策在组合路径中具有导向作用,创新平台政策和组织制度政策是影响高新区创新驱动力的内部保障性条件,外部投入型政策与内部规制型政策具有政策互补性,对制度性政策的倾斜往往会产生更显著的驱动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靳洪副 戴化勇 陈向军
高新区是湖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最活跃的区域,其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构建对其他创新主体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和带动作用。本文从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的视角,探讨了湖北省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的表现形式,总结了在湖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高新区创新引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新区 创新引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克俊
创新是高新科技园区的本质特征。我国高新区发展新阶段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高新区的历史使命,是高新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提出国家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指出了重要途径是整合创新资源,关键是培育创新型企业,重要抓手是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战略工程,而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则是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
关键词:
高新区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行健 杜宽亮
源于1988年“火炬计划”的高新区,是我国城市产业发展的聚集区,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更是城市经济创新驱动的主要引擎。近年来受国际经济持续走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推进、规划体制机制改革迟缓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城市高新区陷入了踟蹰徘徊的处境。在国家倡导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新区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要平台,应利用城市更新这一重要手段,尽快转型升级,实现从单一地区向带动跨区域整合转变。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天津华苑环外片区历经三十多年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产业、生活、公共空间发展需求与现状用地的不适配情况。在系统评估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以低成本产业空间和高标准配套服务为空间供给重点、以工业用地红线的底线约束和规划布局的弹性要素为长远利益保障、以配套政策设计为手段建立管理维护机制等策略,以求提供一定理论启发和实践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发展创客空间是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积累了发展创客空间的诸多优势而且进行了先行先试的探索。文章认为,国家高新区推进创客空间发展重点是要树立与创客空间相适应的创新理念;明确创客空间定位,创新创客空间组织形态;完善机制体制,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创客空间建设;推进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关键词:
创客空间 高新区 大众创新创业 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锡辉 徐东岳 施祖麟
国家高新区当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推动着科技与经济的成功结合。人才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发展国家高新区的重要保障。本文依托战略学的战略要素,通过对当前人才战略国内外环境以及国家高新区人才情况的详细分析,提出国家高新区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和人才战略目标,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才战略重点和人才战略对策,以期服务于国家高新区人才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高新区 人才战略 战略要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冠华
2006年6月2日,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高级研修班"上作了重要报告。报告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阐述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摘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树海 闫耀民
毋庸置疑,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新的所得税法的实施,国家高新区的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本文对2008年以前的国家高新区历史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成就和现状,分析国家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形势,指出国家高新区今后需按照产业集群的导向,从硬环境优势转向软环境优势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高新区 集群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新区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以及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科学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创新型经济 高新区 自主创新 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灿明 段进军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创新立国的主导产业。以昆山高新区为例,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视角,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人才引进与培养、产业集群、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政府采购、投融资体系以及制度创新等八个方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是适应和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的重要要求。国家高新区在绿色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理念,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优势对推动绿色发展作用明显。绿色发展背景下,中国国家高新区应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理念,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绿色生产方式,建立健全绿色发展的激励、扶持和保障制度。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新区 以人民为中心 产业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勇 陈晓欣 丁焕峰 梁洁莹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实践,肩负着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学界对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否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研究还较为缺乏。使用2013—2019年106家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显著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政策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和布局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显著为正,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则不显著;无论是单城布局还是多城布局,两种类型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均显著促进了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单城布局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大于多城布局。(3)从影响机制来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因此提出以下建议,深入推进国家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营造允许试错、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打造创新高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冀新 汤洁文
高端化与创新融合纵深发展正逐步成为国家高新区新的发展方向。自2013年我国设立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来,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影响因素。为厘清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的影响机制,选取113家国家高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其中以第二批和第三批获批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53家高新区作为实验组,以同期未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60家高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实施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政策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2018年后对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增加R&D经费内部支出能显著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能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提升,但R&D人员投入对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为此,应结合各国家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