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34)
- 2023(18024)
- 2022(15340)
- 2021(14156)
- 2020(11865)
- 2019(26614)
- 2018(26492)
- 2017(50047)
- 2016(27277)
- 2015(30421)
- 2014(29734)
- 2013(29388)
- 2012(27131)
- 2011(24702)
- 2010(24632)
- 2009(22409)
- 2008(21818)
- 2007(19362)
- 2006(17082)
- 2005(15046)
- 学科
- 济(108962)
- 经济(108859)
- 业(80293)
- 管理(79417)
- 企(65136)
- 企业(65136)
- 方法(44884)
- 数学(38137)
- 数学方法(37741)
- 农(33100)
- 中国(32029)
- 地方(26829)
- 业经(26319)
- 财(25446)
- 技术(24531)
- 学(23902)
- 贸(22228)
- 贸易(22211)
- 农业(21764)
- 易(21541)
- 制(20841)
- 理论(17947)
- 银(17901)
- 银行(17825)
- 环境(17750)
- 行(17118)
- 和(17091)
- 融(16924)
- 金融(16923)
- 务(15530)
- 机构
- 学院(382737)
- 大学(381929)
- 济(151472)
- 管理(150730)
- 经济(148227)
- 研究(132928)
- 理学(130237)
- 理学院(128735)
- 管理学(126547)
- 管理学院(125859)
- 中国(98218)
- 科学(84704)
- 京(82753)
- 农(71148)
- 所(67955)
- 财(66495)
- 业大(62241)
- 研究所(62080)
- 中心(60154)
- 江(57098)
- 农业(55983)
- 财经(52897)
- 北京(52508)
- 范(51118)
- 师范(50506)
- 经(48179)
- 院(48166)
- 州(46538)
- 经济学(44142)
- 技术(43257)
- 基金
- 项目(263710)
- 科学(206201)
- 研究(189562)
- 基金(188828)
- 家(167033)
- 国家(165594)
- 科学基金(141088)
- 社会(118395)
- 社会科(112251)
- 社会科学(112222)
- 省(105352)
- 基金项目(100870)
- 自然(92908)
- 自然科(90759)
- 自然科学(90735)
- 自然科学基金(89124)
- 划(88521)
- 教育(86396)
- 编号(76763)
- 资助(76623)
- 成果(60848)
- 发(59793)
- 重点(59320)
- 创(58341)
- 部(56498)
- 创新(53893)
- 课题(53591)
- 科研(50200)
- 计划(49033)
- 国家社会(48277)
- 期刊
- 济(168669)
- 经济(168669)
- 研究(111381)
- 中国(79341)
- 学报(65654)
- 农(64891)
- 科学(59206)
- 管理(56772)
- 财(48907)
- 大学(48751)
- 学学(45921)
- 教育(45892)
- 农业(45222)
- 技术(35016)
- 融(33366)
- 金融(33366)
- 业经(30035)
- 经济研究(26978)
- 财经(24977)
- 业(24646)
- 问题(21893)
- 科技(21801)
- 经(21423)
- 图书(20466)
- 技术经济(19842)
- 版(18245)
- 商业(18117)
- 理论(17672)
- 业大(17331)
- 现代(17061)
共检索到569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维维 孙自愿 曹馨予 王莘茹
为探究市场中消费者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购买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引入感知产品创新和消费者创新性。实证结果显示,感知产品创新通过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购买意图有积极影响,且主观规范的中介作用最强;消费者创新性负向调节感知新颖性与态度间的关系,还负向调节感知风险性与态度间的关系。本文丰富了高新技术产品购买意图和感知产品创新的理论内容,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营销实践提出建议,旨在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群山
日本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创新与外向开拓江苏盐城市郊区人民政府群山日本企业研究全球发达工业国家企业成功之举.把掌握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它新.抢占国际市场作为战略来实施.战后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使大批企业跨人世界领先行列,其工业科技水平、产品技术含量、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宏起 韩延平 王丽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昌荣
高技术经济附加值与其贸易价值的互动增值和持续增长是现代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最本质特征。然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低价与高增长严量背离的问题却日益突出。本文研究了新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及其企业价值由技术创新驱动走向价值创新驱动的国际趋势,并对新时期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的价值创新提出粗浅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群卉
基于Grossman和Helpman的水平创新理论,构建了一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管制影响其产品创新的模型。结果表明:在企业不改变产品价格的情况下,适度的出口管制有利于本国的产品创新,但过于严格的出口管制会妨碍本国的产品创新;在消费者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提升产品价格,则出口管制会加快创新速度。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管制 产品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沈亚军 王宁
基于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特性,其比较优势只有转化成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本文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因素,分析了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竞争力 技术创新 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曾伏娥 金其然 池韵佳 周海波
如何提高新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是广受关注的课题,为此许多企业采用心理模拟策略引导消费者学习新产品。本文基于解释水平理论,提出了心理模拟对感知产品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时间距离的调节作用。五个实验研究的结果发现,心理模拟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感知产品创新。具体而言,相比于不采用心理模拟,过程模拟和结果模拟均能显著提高感知产品创新的有用性;相比于不采用心理模拟或采用过程模拟,结果模拟能显著提高感知产品创新的新颖性。解释水平中介了心理模拟和感知产品创新之间的关系。另外,相比于近未来,远未来下结果模拟较之于过程模拟对感知产品创新中新颖性的提高作用更显著,并且上述结果在不同产品类型和价值的情况下均是稳健的。
[期刊] 预测
[作者]
陈姝 王正斌 刘伟 于富喜
品牌资产是品牌研究领域的经典话题。对于科技类企业来说,产品创新是否能影响品牌资产呢?如何影响呢?以往的研究并未给出回答。本文以联想网络模型和信号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感知产品创新性对品牌资产的作用机制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产品创新性与品牌资产显著正相关,与品牌的创新联想显著正相关,且品牌的创新联想在感知产品创新性与品牌资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消费者创新性在感知产品创新性与品牌的创新联想、感知产品创新性与品牌资产以及品牌的创新联想与品牌资产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这些发现证实了感知产品创新性对品牌资产具有显著提升作用,而且为科技类企业提升品牌资产提供了新的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德军
文章构建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耦合度评价模型,应用因子分析法将衡量科技创新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水平的多个变量进行了数据浓缩,并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等分析和评价创新资源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绩效。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从创新资源配置总量还是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科技创新对高科技产品出口额的增长作用有限,并且相关科技创新资源变量所起的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明慧 任桂芬 符家芳
知识产权制度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保障,高新技术产业更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章选取我国高新技术贸易额为被解释变量,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为解释变量,引入IPP指数,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高新技术贸易的关系做出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高新技术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及促进我国高新技术贸易健康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昭锋
高新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综合国力的主导力量。而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则是高新技术创新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高新技术创新活动联结科技和经济的重要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产品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创新的能力直接决定着高新技术创新活动的效果,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赖俊明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手机智能技术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知晓。但是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手机智能技术真正的市场接受率并不高。只有消费者真正采纳手机智能技术,才能促进手机的不断发展。因此,在清理手机智能技术的分类以及技术接受模型等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手机智能技术的消费者采纳模式的研究,并将创新扩散理论的消费者创新性引入模型,将其作为调节变量,验证消费者创新性会正向调节消费者创新感知对消费者采纳意愿的影响。从研究结果看出,目前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商务应用感知易用性并不好。因此,应该加大商务应用的研发力度,同时,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赖俊明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手机智能技术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所知晓。但是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手机智能技术真正的市场接受率并不高。只有消费者真正采纳手机智能技术,才能促进手机的不断发展。因此,在清理手机智能技术的分类以及技术接受模型等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手机智能技术的消费者采纳模式的研究,并将创新扩散理论的消费者创新性引入模型,将其作为调节变量,验证消费者创新性会正向调节消费者创新感知对消费者采纳意愿的影响。从研究结果看出,目前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商务应用感知易用性并不好。因此,应该加大商务应用的研发力度,同时,更多地去了解消费者的使用现状以及心理诉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叔莲 王伟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綦良群 于澎田 杨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