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3)
- 2023(11300)
- 2022(9056)
- 2021(8327)
- 2020(6540)
- 2019(14291)
- 2018(13913)
- 2017(26538)
- 2016(13910)
- 2015(14964)
- 2014(14155)
- 2013(13609)
- 2012(12405)
- 2011(11156)
- 2010(11175)
- 2009(10125)
- 2008(9934)
- 2007(9250)
- 2006(7886)
- 2005(6963)
- 学科
- 济(56172)
- 经济(56133)
- 业(47189)
- 管理(45007)
- 企(41343)
- 企业(41343)
- 方法(19417)
- 技术(17850)
- 业经(17463)
- 中国(16382)
- 农(15643)
- 数学(15534)
- 数学方法(15335)
- 地方(13794)
- 产业(12914)
- 技术管理(12479)
- 财(12382)
- 制(11713)
- 农业(10700)
- 银(10079)
- 银行(10068)
- 理论(9884)
- 学(9853)
- 贸(9706)
- 行(9702)
- 贸易(9700)
- 划(9481)
- 易(9424)
- 融(9074)
- 金融(9073)
- 机构
- 学院(191644)
- 大学(186815)
- 济(80182)
- 经济(78636)
- 管理(76291)
- 理学(66153)
- 理学院(65465)
- 管理学(64563)
- 管理学院(64165)
- 研究(63578)
- 中国(46641)
- 京(37890)
- 科学(37188)
- 财(35331)
- 所(30203)
- 江(29385)
- 中心(28431)
- 财经(28330)
- 研究所(27473)
- 农(27080)
- 经(25654)
- 业大(25450)
- 范(24794)
- 师范(24568)
- 经济学(24297)
- 院(23800)
- 州(23629)
- 北京(23417)
- 经济学院(21792)
- 商学(21677)
- 基金
- 项目(131311)
- 科学(106385)
- 研究(99432)
- 基金(95085)
- 家(82402)
- 国家(81679)
- 科学基金(71712)
- 社会(65400)
- 社会科(62269)
- 社会科学(62254)
- 省(53959)
- 基金项目(50100)
- 教育(45129)
- 自然(44380)
- 划(44372)
- 自然科(43444)
- 自然科学(43436)
- 自然科学基金(42738)
- 编号(39281)
- 资助(35898)
- 创(34241)
- 成果(31075)
- 创新(30886)
- 发(30717)
- 重点(29752)
- 课题(28463)
- 部(27959)
- 国家社会(27292)
- 制(25636)
- 性(25625)
共检索到283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银银 邓玲
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端驱动和后端驱动,共同作用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科技创新路线的每个相应环节,促进了知识积累、学习、创造及扩散,推进传统企业技术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等变革,实现以传统业务为支柱向以新兴业务为核心转变。多个转型中传统企业形成联系紧密的创新联盟,并在空间上不断集聚,逐渐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实现:选择适合的创新形式培育壮大新兴产品及业务;创新链与传统产业链有效融合;集聚创新要素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长海
基于演化博弈论的分析框架,探讨政府行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创新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经济群落中"创新型"企业的比例与两类产业协同创新的程度紧密相关,政府对企业创新成果的保障机制或法制因素十分重要,政府对企业创新的奖励和对不创新企业的处罚行为能够促进企业进行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闫俊周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我国实现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径: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强度,促进经济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工程,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实施集群式发展战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创新管理,形成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体制。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驱动 新常态 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娟
要想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创新,实现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分析产业结构转变系数对我国GDP增速的影响,发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深入剖析了我国传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并提出建议:可以通过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产业融合等路径,坚持技术自主创新为核心、注重全方位统筹推进创新、重视项目申报对科技创新的带动规范作用等策略,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最后,以江苏常州的工业创新为例,分析了创新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
关键词:
传统产业 升级路径 创新驱动 产业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洁云 贾军
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是一个历史依赖过程,报酬递增效应和自增强机制均会使技术发展锁定于难以改变和事先预测的次优方案的固定轨迹中。本研究拟用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学方法研究路径锁定和新路径创造问题,探讨了从发明转变为创新,并建立新的经济路径的过程。文章系统研究了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机理、锁定效应以及解锁模式,从技术生态位和技术多元化、利益相关者、规制、消费者偏好和学习成本等提出实现技术创新解锁的途径。本研究对认识路径锁定消极影响、路径锁定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路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洁云 贾军
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是一个历史依赖过程,报酬递增效应和自增强机制均会使技术发展锁定于难以改变和事先预测的次优方案的固定轨迹中。本研究拟用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学方法研究路径锁定和新路径创造问题,探讨了从发明转变为创新,并建立新的经济路径的过程。文章系统研究了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机理、锁定效应以及解锁模式,从技术生态位和技术多元化、利益相关者、规制、消费者偏好和学习成本等提出实现技术创新解锁的途径。本研究对认识路径锁定消极影响、路径锁定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路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洁云 贾军
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是一个历史依赖过程,报酬递增效应和自增强机制均会使技术发展锁定于难以改变和事先预测的次优方案的固定轨迹中。本研究拟用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学方法研究路径锁定和新路径创造问题,探讨了从发明转变为创新,并建立新的经济路径的过程。文章系统研究了技术创新路径锁定机理、锁定效应以及解锁模式,从技术生态位和技术多元化、利益相关者、规制、消费者偏好和学习成本等提出实现技术创新解锁的途径。本研究对认识路径锁定消极影响、路径锁定突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路径创造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永 张会平
在演化博弈论的框架下,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博弈收益矩阵,本文构建了复制动态方程,揭示了两类产业的动态演化规律,并求得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进化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开放性的非线性递进关系,不一定表现为动态正向的线性关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演化博弈结果依赖于初始条件的选择;新兴产业从萌芽、到与传统产业"双峰逼近"、再到两类产业协调发展、最后形成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良币驱逐劣币"阶段,新兴产业在经济当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量扩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树功
当前的产业升级是传统产业主导逐步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残酷的淘汰和替代,而是两种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两者的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协同共赢和资源互补的可能性。通过资源转移和市场共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者将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协同 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晓叶 石影 韩冰 王媛媛
当前,面临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任务,二者不是对立矛盾关系,而是融合共赢的关系。通过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借助其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传统制造业可以实现技术升级式、结构调整式、模式创新式等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效果受到融合程度、企业自身特征与配套政策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转型升级 融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志平 齐亚伟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其内在的自我发展规律与特征,大数据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政策约束与绿色发展相互掣肘;技术赶超时可能面临投资型陷阱;产业融合容易导致产业链陷阱。文章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约束、产业特征以及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突破的商业模式创新与价值构建:以价值创造突破创新约束;以绿色价值管控突破政策约束;利用大数据的透明性进行信用评估突破融资约束;通过价值网络资源共享的价值联构突破惯性约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传统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这两者对我国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螺旋式上升模型进行刻画:传统产业升级可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这两者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本文认为,产业结构螺旋式上升的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政府应该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保护或扶持新兴产业政策,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战略将使我国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慧
一、中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它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要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战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