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3)
- 2023(15294)
- 2022(13104)
- 2021(12122)
- 2020(10041)
- 2019(22806)
- 2018(22787)
- 2017(43392)
- 2016(23464)
- 2015(26218)
- 2014(25833)
- 2013(25539)
- 2012(23712)
- 2011(21485)
- 2010(21735)
- 2009(19726)
- 2008(19088)
- 2007(16937)
- 2006(14989)
- 2005(13266)
- 学科
- 济(99458)
- 经济(99371)
- 管理(68738)
- 业(68037)
- 企(56488)
- 企业(56488)
- 方法(38497)
- 数学(32203)
- 数学方法(31854)
- 中国(29430)
- 农(27203)
- 地方(26882)
- 业经(24983)
- 技术(22088)
- 财(20858)
- 学(20059)
- 农业(18530)
- 制(17476)
- 贸(16824)
- 贸易(16807)
- 理论(16555)
- 易(16207)
- 银(16061)
- 银行(16018)
- 和(15922)
- 环境(15825)
- 行(15440)
- 融(15434)
- 金融(15433)
- 产业(15223)
- 机构
- 学院(327893)
- 大学(327029)
- 管理(132221)
- 济(131937)
- 经济(129041)
- 理学(113771)
- 研究(112626)
- 理学院(112494)
- 管理学(110765)
- 管理学院(110164)
- 中国(83858)
- 京(71162)
- 科学(69049)
- 财(58505)
- 所(56098)
- 农(51208)
- 研究所(50870)
- 中心(50635)
- 江(49307)
- 业大(47591)
- 财经(46256)
- 北京(45521)
- 范(45127)
- 师范(44731)
- 经(41934)
- 院(41233)
- 州(40602)
- 农业(39604)
- 经济学(38334)
- 师范大学(35976)
- 基金
- 项目(222643)
- 科学(175950)
- 研究(166792)
- 基金(159165)
- 家(137644)
- 国家(136420)
- 科学基金(118007)
- 社会(104590)
- 社会科(99136)
- 社会科学(99114)
- 省(89341)
- 基金项目(85106)
- 教育(75605)
- 自然(75179)
- 划(73955)
- 自然科(73436)
- 自然科学(73422)
- 自然科学基金(72123)
- 编号(68567)
- 资助(64050)
- 成果(55444)
- 发(51954)
- 创(50269)
- 重点(49688)
- 课题(47953)
- 部(47909)
- 创新(46191)
- 国家社会(42294)
- 项目编号(42198)
- 发展(41955)
- 期刊
- 济(151360)
- 经济(151360)
- 研究(100216)
- 中国(69113)
- 管理(51530)
- 学报(47902)
- 农(47413)
- 科学(46437)
- 教育(42580)
- 财(42381)
- 大学(36539)
- 学学(33973)
- 农业(33353)
- 技术(30413)
- 融(29822)
- 金融(29822)
- 业经(26935)
- 经济研究(23630)
- 财经(21651)
- 问题(19357)
- 图书(18883)
- 经(18590)
- 科技(18422)
- 业(17700)
- 技术经济(17200)
- 理论(15877)
- 商业(15615)
- 现代(15539)
- 坛(14674)
- 论坛(14674)
共检索到494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娜 王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落实在产业发展领域。地方要充分认识本地的基础优势,遵循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开放创新的原则,以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实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官产学研协同、产学研用协作、军民融合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形成"锐意进取、价值实现"的创新土壤和文化氛围,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制约。以自主知识产权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进入创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 洛阳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娜 王君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落实在产业发展领域。地方要充分认识本地的基础优势,遵循有所为必有所不为、开放创新的原则,以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实现为核心,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官产学研协同、产学研用协作、军民融合发展。构建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推动科技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形成"锐意进取、价值实现"的创新土壤和文化氛围,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制约。以自主知识产权重塑产业核心竞争力,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产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
关键词:
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 洛阳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玉婷 鲍庆龙 曾立 阚文刚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促进新知识涌现、推进新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组织框架基础上,将发展模式归纳为以分享经济为背景的资源共享模式、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第三方模式、以产业联盟为核心的产业链拓展模式和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PPP"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产业园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娟 屈瑞芳 毛加强
文章挑选了6个指标来考察21个在投资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表现突出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回归诊断,解释这些样本国家在上述产业部门获得成功的共同经验及其中存在的一些特殊情况。研究结果表明:FDI、基础设施和技术引进等因素并未对这21个国家的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但这些国家在投资和创新驱动型产业中的某些劳动密集型环节却拥有了较大优势,而且具备进入产业链中更高环节的潜力和部分条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枚烜 赵敏娟 霍学喜 刘军弟
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动态升级的过程,作为世界农业强国,当前荷兰初级农产品生产经营风险加大,而以现代种业、技术装备、机械设备以及技术服务等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农业产业日益繁荣。面对现实困境与产业发展新动态,荷兰业界与学界对本国农业产业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展开广泛讨论,确立了以知识集约驱动农业产业升级创新的农业产业规划与战略决策,以最终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禀赋的动态匹配。
关键词:
荷兰 现代农业 知识集约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娟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发展。科技创新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分别作用于城市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北京市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可为我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参考借鉴。未来应完善科技创新驱动的基础,重点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以人本理念引导科技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城市发展 北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娟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发展。科技创新在城市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分别作用于城市系统的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北京市科技创新驱动城市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经验可为我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供参考借鉴。未来应完善科技创新驱动的基础,重点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以人本理念引导科技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驱动 城市发展 北京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汤国辉 刘晓云 汤辰雨
在分析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及农技推广与服务模式的基础上,以创建特色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的创新与服务团队,组织多学科、多专业专家,对接江苏射阳洋马菊花特色产业,协作攻克产业发展难题为例,开展实证研究,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农技推广之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一鸣
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举办的以"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为主题的第79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于2014年11月1~2日在海口举行。本刊征得张军扩、王一鸣、吴晓求、宋立、倪红日、曹文炼、刘尚希、王小鲁、汪玉凯、张占斌、郑新立、郭濂、欧阳康、李实、薛澜等专家学者的同意,编发该组演讲论文。文章在"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的背景下,纵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涵盖中国追赶型增长的阶段转换与增长前景;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金融的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镇化新趋势;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财税改革的目标、路径以及面临的挑战;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关键词:
新常态 新兴经济体 经济改革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银银 黄彬
运用价值链、产业链理论思想,提出论证了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三条路径:基于技术轨道、基于市场轨道、全产业链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并比较不同路径间的差异性及适用条件,为我国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创新赶超,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创新驱动 产业结构升级 路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银良 王慧艳
本文基于过程视角,把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复杂系统过程分解为科技研发、技术转化、产业发展三个阶段,构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概念模型,提出扩展的DEA评价方法。并以中国30个省级区域的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从过程视角考查评价省域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绩效水平,分析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目前中国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绩效水平总体不高,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优于中、西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效率与地区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各地区各阶段的效率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本文的政策启示:一方面,制定系统性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整体政策时,既要重视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各自对产业升级的驱动绩效特征,又要从整体上把握和协调不同创新阶段之间的联动关系;另一方面,根据地区创新环境异质性特征,制定区域差异化创新驱动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毅
产业集聚、集群、创新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集群创新作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有着特有的研究价值。本研究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金融服务业的纽带功能提出其对产业集群创新"引擎"的定位,分析发动金融服务业驱动产业集群创新的思路与模型,并提出金融服务业在产业集群创新中的初步发展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 产业集群 创新 集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斌
耗散结构理论对研究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观点: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需分开,产业转型是由突破性创新导致的产品线拓展进而达到转型目的,产业升级是由渐进性创新导致的产业链提升进而达到升级目的;产业结构类似于耗散结构,满足开放、远离非平衡及涨落等条件,但是其作为社会系统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此外,采用Fe、Re、SYS-GMM等多种计量方法对分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研发对产业转型具有显著的作用,无论研发经费还是专利授权均是如此,这一结果在产业升级回归估计中同样成立。同时,动态面板数据回归估计结果也表明,研发本身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验证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结论。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转型升级 耗散结构 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文艳 熊永兰
利用改进的泰尔指数、熵权法、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主要科技大国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保持高度关联,其中科创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较科创产出、环境大,高科技出口与经济发展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优化水平较低,主要受产业高级化和绿色化制约;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的成效不够显著,受科创投入影响较大,但发展态势良好,创新驱动发展空间较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裴丹卉 王怡倩 张尧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对推动湖北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湖北创新驱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基本现状和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打造世界科技强国的"中部引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心脏"、系统调整科研评价"指挥棒"、加快推进中部省份补齐"四大突出短板"等。
关键词:
创新驱动 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