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32)
2023(13835)
2022(11583)
2021(10897)
2020(9075)
2019(21013)
2018(20716)
2017(38978)
2016(21053)
2015(24073)
2014(23744)
2013(23524)
2012(22143)
2011(20274)
2010(20391)
2009(18902)
2008(19012)
2007(17531)
2006(15156)
2005(13721)
作者
(59865)
(49990)
(49834)
(47594)
(31846)
(23826)
(22668)
(19285)
(18684)
(18022)
(16995)
(16651)
(16027)
(16026)
(15570)
(15479)
(15021)
(14836)
(14457)
(14214)
(12466)
(12171)
(12032)
(11370)
(11294)
(11271)
(11203)
(11139)
(10105)
(9939)
学科
(93250)
经济(93173)
(63663)
管理(63479)
(53158)
企业(53158)
方法(38731)
数学(33278)
数学方法(32999)
中国(27939)
(25155)
业经(22147)
(21473)
技术(20258)
(19757)
贸易(19744)
地方(19375)
(19244)
(18442)
农业(16554)
(16436)
(15455)
银行(15428)
(14794)
产业(14332)
理论(14261)
(13953)
(13815)
金融(13813)
技术管理(13166)
机构
学院(304620)
大学(303056)
(134673)
经济(132100)
管理(117283)
研究(105499)
理学(100104)
理学院(98990)
管理学(97587)
管理学院(96972)
中国(81736)
(64451)
科学(60794)
(59573)
(52762)
中心(48055)
研究所(47563)
财经(47236)
(47033)
(46539)
(42751)
经济学(42185)
北京(41336)
业大(40479)
(39564)
师范(39237)
经济学院(38083)
(37726)
(37489)
农业(36289)
基金
项目(194754)
科学(154428)
研究(147246)
基金(140595)
(121169)
国家(120155)
科学基金(103305)
社会(94699)
社会科(89943)
社会科学(89921)
(76325)
基金项目(73785)
教育(67829)
(63811)
自然(63475)
自然科(62050)
自然科学(62034)
自然科学基金(61003)
编号(59771)
资助(56944)
成果(48784)
(45649)
(44128)
重点(44052)
(43821)
课题(42313)
创新(41881)
国家社会(39582)
教育部(38019)
大学(37096)
期刊
(151428)
经济(151428)
研究(93978)
中国(65096)
(46918)
管理(46041)
(42534)
学报(41601)
科学(41277)
教育(36366)
大学(31901)
学学(29527)
技术(28768)
农业(28710)
(28681)
金融(28681)
经济研究(25300)
业经(24998)
财经(23887)
(20853)
问题(20014)
(18312)
技术经济(17453)
(17428)
国际(15684)
世界(15216)
科技(15204)
图书(15048)
商业(15001)
(14503)
共检索到466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然  
创新驱动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和长期战略。创新驱动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高度化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和提高产业结构综合竞争力。以创新驱动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要坚持制度创新导向,构建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优化产业化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衔接互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银银  邓玲  
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端驱动和后端驱动,共同作用于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过程中科技创新路线的每个相应环节,促进了知识积累、学习、创造及扩散,推进传统企业技术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等变革,实现以传统业务为支柱向以新兴业务为核心转变。多个转型中传统企业形成联系紧密的创新联盟,并在空间上不断集聚,逐渐形成创新的生态系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实现:选择适合的创新形式培育壮大新兴产品及业务;创新链与传统产业链有效融合;集聚创新要素推进传统产业集群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转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创新驱动是中国坚持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要战略,也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创新驱动发展模式下,国家高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地位不明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资源整合力和辐射能力不高等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国家高新区要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必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定位创新;优化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推进自主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钱明珠  
创新驱动的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体系中多产业链整合治理、不断提升运行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以现代流通业升级的阻滞因素与创新需求为基础,分析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流通业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并从创新驱动的视角,探讨了流通业国家产业链战略下,现代流通业升级与多产业链整合治理的互动影响,提出了创新驱动的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与对策,为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钱明珠  
创新驱动的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是产业体系中多产业链整合治理、不断提升运行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以现代流通业升级的阻滞因素与创新需求为基础,分析产业链整合过程中流通业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并从创新驱动的视角,探讨了流通业国家产业链战略下,现代流通业升级与多产业链整合治理的互动影响,提出了创新驱动的现代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与对策,为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顾国达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高速增长、快速创新,并广泛应用到现代经济活动中,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研究》(李晓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一书,正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围绕智能服务产业化发展、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达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更多的需要依靠创新驱动,而不再单纯依靠要素投入和投资拉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将对实施创新驱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通过科学规划、落实中央政策要求,在我国培养并形成一支适应国情要求、更高水平、结构合理、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已刻不容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男  代茂兵  郭正权  
本文建立产业结构分解模型,将一国总体产业结构分解为国内、简单贸易和全球价值链(GVC)三个层面,并从产业的产出供给端和投入需求端两个视角刻画中国三个层面的产业结构在2000—2014年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而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分析科技创新与各层面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产出供给端上的位置提升,但在投入需求端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中国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发生在产出供给端;在简单贸易和GVC层面,出口贸易创新不足限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产业结构水平不高也限制了出口贸易中科技含量的提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绍政  陈俚君  
单纯地提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 ,没有真正遵循比较优势的原则 ,比较优势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健全的市场机制。既然市场之手可以有效率地选择各阶段的产业发展战略 ,那么政府的有形之手将从该领域退出来 ,让市场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在通过市场发挥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时 ,中国政府大有可为的领域就是如何让市场更顺畅地运转。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薇   卫珂卉  
数字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引擎,为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驱动力。区别于以往研究多从宏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影响,在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框架进一步拓展完善的基础上,从创新要素配置这一微观视角,对数字经济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间接作用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人力和资本创新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正向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化,反向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且更多依赖资本创新要素的配置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存在区域异质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龙飞凤   张柳   赵文杰  
科幻产业作为一种融合文化与科技元素的新兴产业形态,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城市经济转型以及区域综合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是新质生产力天然的“源头活水”。中国科幻产业初步形成以京津、成渝、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化发展格局,且呈现基于科技创新发展、消费市场驱动的集聚发展态势。成都市作为推动科幻产业发展的典范,分析其科幻产业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启示。为此,聚焦于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模式,将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划分为萌芽期、探索期、成长期,并借助“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分析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3个层面构建成都科幻产业发展的动力模型,分析成都市科幻产业的发展现状、成效以及挑战。研究发现:国内科幻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技术赋能是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组织主体的协同性是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多元环境为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成都市面临着技术迭代与创新变革、从科幻创意到实际落地、产业全链条亟待完善等挑战。最后,针对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提升路径,提出鼓励科学研发、推动技术赋能,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协同架构,优化组织生态、打造和谐环境三方面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培雷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亚太产业模式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化和新特征表明,传统的亚太产业模式已经向新的模式转型。亚太产业模式的转型正在为亚太地区的后进国家提供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本文在对亚太产业模式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参与亚太产业分工的重点产业选择和定位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中国应把机械、运输设备、化工、医药等产业作为参与亚太分工的关键性目标产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传忠  金华旺  金文翰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潘宏亮  
创新驱动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科技贡献率为抓手,从而形成产业先发优势。其不仅能克服稀缺性资源的瓶颈制约问题,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而且还能激发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基于微笑曲线理论视角,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为目标,着眼于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对接我国不同区域发展特征,探讨不同区域特征下创新驱动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朱云飞  张硕  
当前,河北的传统产业大都属于资源高度依赖型的重工业,这使河北经济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资源型烙印,并带来一系列重要影响,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转型,需要面对河北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包括针对创新动力、创新风险、创新能力和创新融资四个环节的重点创新驱动战略和针对要素、产品、企业、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五个层次的纵向创新驱动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