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8)
- 2023(10679)
- 2022(8987)
- 2021(8393)
- 2020(6861)
- 2019(15031)
- 2018(14696)
- 2017(27445)
- 2016(14336)
- 2015(15498)
- 2014(14728)
- 2013(13924)
- 2012(12694)
- 2011(11348)
- 2010(11778)
- 2009(11148)
- 2008(10604)
- 2007(9731)
- 2006(8674)
- 2005(7745)
- 学科
- 济(49750)
- 经济(49707)
- 管理(47688)
- 业(47230)
- 企(40539)
- 企业(40539)
- 技术(17976)
- 中国(16899)
- 农(16633)
- 方法(16330)
- 财(14219)
- 业经(13758)
- 数学(13020)
- 数学方法(12779)
- 技术管理(12514)
- 策(11697)
- 制(11547)
- 地方(11102)
- 贸(11007)
- 贸易(10997)
- 农业(10987)
- 银(10732)
- 银行(10722)
- 易(10706)
- 行(10367)
- 学(10254)
- 理论(10040)
- 融(9704)
- 金融(9703)
- 划(8751)
- 机构
- 学院(192910)
- 大学(187675)
- 济(79896)
- 经济(78135)
- 管理(76048)
- 研究(65578)
- 理学(64763)
- 理学院(64096)
- 管理学(63117)
- 管理学院(62727)
- 中国(50975)
- 京(38813)
- 财(38075)
- 科学(37917)
- 所(31628)
- 江(30819)
- 中心(30742)
- 财经(28870)
- 研究所(28252)
- 农(26988)
- 经(26112)
- 范(26017)
- 师范(25809)
- 业大(24535)
- 州(24404)
- 北京(24396)
- 院(24321)
- 经济学(23187)
- 技术(21993)
- 财经大学(21144)
- 基金
- 项目(126155)
- 科学(101945)
- 研究(98415)
- 基金(90241)
- 家(77273)
- 国家(76580)
- 科学基金(67224)
- 社会(62614)
- 社会科(59356)
- 社会科学(59348)
- 省(51661)
- 基金项目(47032)
- 教育(45173)
- 划(42599)
- 自然(41687)
- 编号(40905)
- 自然科(40824)
- 自然科学(40810)
- 自然科学基金(40100)
- 资助(35007)
- 成果(33675)
- 创(32821)
- 创新(29599)
- 课题(29175)
- 发(28604)
- 重点(28426)
- 部(27017)
- 项目编号(25484)
- 国家社会(25305)
- 制(24952)
共检索到302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伟 杨宇
知识、技术和资本的全球化使得创新模式进行了升级,科技创新的开放性和复杂性极大增强,科技创新的组织模式正发生变革。在计划体制下,科技政策的微观性由客观条件决定,企业不具备创新的动力和条件,需要政府去推动。随着我国市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也在加快,不管是立足国际创新动态,还是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科技政策都将从微观走向宏观。未来科技政策需要"跳进去",更需要"走出来"。"跳
[期刊] 改革
[作者]
倪红福 冀承 杨耀武
利用GDP支出法需求结构和世界典型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国宏观需求结构的演变历程和逻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并对其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改善宏观需求结构的相关政策含义。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需求结构大致经历了从消费主导型向投资和进出口快速增长型,再到消费和投资协同驱动型的演变阶段,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需求动力差异明显。从宏观需求的三次产业和细分行业结构来看,中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结构在不断改善,高附加值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的行业占比显著提升,服务消费、服务投资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从短期来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宏观需求结构仍将是消费和投资协同驱动型,投资率的提升幅度可能会超过消费率,净出口率会有所下降;从长期来看,消费率将会继续上升,投资率会有所下降,净出口率可能变化不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黎文靖 郑曼妮
本文采用2001—201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分析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受产业政策激励的公司,专利申请显著增加,但只是非发明专利显著增加,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当公司预期将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时,其专利申请、特别是非发明专利申请显著增加,选择性产业政策的财税手段使企业为"寻扶持"而创新。进一步对企业分组分析发现,上述现象只在国企组、非高新技术行业组中显著。这说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只激励企业策略性创新,企业为"寻扶持"而增加创新"数量",创新"质量"并没有显著提高。发明专利申请的增加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推动技术进步和获取竞争优势的实质性创...
关键词:
产业政策 企业创新 政府补贴 税收优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梁雅楠
只有供给端、需求端和分配端三方协同发力,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一方面,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局势和世纪疫情发生以来的第二波强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吃“皇粮”趋势与宏观控制政策●周天勇一个国家如果吃“皇粮”的人数相对太多,而生产财富的人相对太少,任其下去,这个国家迟早也会支撑不住的。一、吃“皇粮”人员的规模和扩张趋势1995年底,在我国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就业的人数为1042万人,在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武一
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对各类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意义是显见的。研判这类走向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对国民经济总体远行态势的判断 ;二是依据上述判断运用宏观调控原理演绎出的政策组合 ,由此得出宏观调控政策的可能趋势 ,做到未雨绸缪。
关键词:
宏观调控 GDP研判标准 政策组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袁元
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近前,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经济形势时明确表示,经济过热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被强化为"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米建国 金三林
2006年,在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趋势性因素,以及中央政府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等周期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较好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因素依然较好,周期性因素将有所变化,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协依然看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纪玉山 吴勇民 白英姿
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在此逻辑下,利用1990—2005年的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协整方程,估算了科技创新乘数。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作用非常之小。正是由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较小的科技创新乘数。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杜厚文 章星
西方政府所实行的宏观经济控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产物。在80年代中,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政府为强化宏观经济控制的效果,都着力于改善这种控制的微观基础,致使出现了“宏观控制微观化”的趋势。这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经济控制形式,是资本主义宏观经济控制在新经济环境中的新变化,也是西方宏观经济控制趋向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重要表现。可以预料,今后西方政府的宏观经济控制将更加不拘泥于某种理论的束缚,而以维持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保证其政府的当选统治为首要目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凡
通过对大量文献分析归纳的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致沿着"集群外部层面→集群层面→集群异质性主体层面"的逻辑演进,其中全球价值链、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从产业集群外部层面探寻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和模式,而产业集群升级的因素观点、结构观点和演化观点从产业集群整体层面探究集群资源、能力与网络的演化升级过程。从未来研究趋势来看,从集群内主体的"同质性假定"过渡到"异质性假定",从"外因决定论"过渡到"内因决定论"或"内外因综合决定论",从"结构主义导向"过渡到"行为主义导向",将是未来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升级 演进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纪玉山 吴勇民
科技创新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进而对日本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阶段的科技创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注入了持续的动力,而我国则由于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科技创新乘数极低。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元元
本文以广西横县为案例,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组合、协调问题。文章认为:第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微观领域的共性在于各自通过影响资源配置以推动经济增长,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注重总量调节,后者主要作用于交易激励;第二,当前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因收入不足而制约支出的问题,而货币政策则面临政策工具不足、金融机构和信用环境不良而无法有效激励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第三,面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分工、协调实施静态和动态规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军 王丹惠 王春华
2012年12月8日,由《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和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经济形势下宏观政策的微观影响"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央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北京营管部、中韩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等实务部门以及《中国流通经济》、《会计之友》杂志社有关期刊的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一、宏观经济变化趋势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树成研究员分析了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科技评价政策转型背景下高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活动特征及演进趋势
政府与市场“双轮”何以驱动中小科技企业创新?——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评估
互联网基础设施、创新驱动与中国区域不平衡——从宏观到微观的证据链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财政政策取向——全球经济再失衡态势初显与中国创新驱动战略
外汇储备持续增长背景下的宏观金融政策:挑战与趋势
创新驱动:现实、趋势与重点
新时代宏观影响微观的新视角及微观检验宏观的新证据——第八届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交叉研究论坛综述
探索宏观政策的微观影响 拓展会计研究领域——“新经济形势下宏观政策的微观影响”研讨会综述
2008年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展望及政策建议
微观运行、宏观效应和制度约束:广东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