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24)
- 2023(18759)
- 2022(15572)
- 2021(14512)
- 2020(11880)
- 2019(26426)
- 2018(25845)
- 2017(47778)
- 2016(25625)
- 2015(28355)
- 2014(27207)
- 2013(26673)
- 2012(24151)
- 2011(21602)
- 2010(21156)
- 2009(19658)
- 2008(18798)
- 2007(16300)
- 2006(14091)
- 2005(12235)
- 学科
- 济(98907)
- 经济(98802)
- 管理(76014)
- 业(72962)
- 企(60124)
- 企业(60124)
- 方法(39357)
- 数学(33692)
- 数学方法(33402)
- 中国(31372)
- 农(29535)
- 财(25099)
- 业经(24872)
- 贸(21634)
- 贸易(21612)
- 制(21103)
- 易(21077)
- 技术(20850)
- 地方(20777)
- 学(19388)
- 农业(19235)
- 银(17196)
- 银行(17148)
- 行(16490)
- 融(15830)
- 产业(15827)
- 金融(15822)
- 体(15708)
- 环境(15597)
- 理论(15466)
- 机构
- 学院(348146)
- 大学(346095)
- 济(147193)
- 经济(144554)
- 管理(133612)
- 研究(120681)
- 理学(115835)
- 理学院(114536)
- 管理学(112781)
- 管理学院(112121)
- 中国(92328)
- 京(72845)
- 科学(72612)
- 财(64967)
- 农(59911)
- 所(59200)
- 中心(55490)
- 研究所(54130)
- 业大(52444)
- 财经(52055)
- 江(51025)
- 经(47517)
- 农业(47244)
- 经济学(45628)
- 北京(45260)
- 范(44928)
- 师范(44380)
- 院(44124)
- 经济学院(41237)
- 州(40515)
- 基金
- 项目(242387)
- 科学(192200)
- 研究(177129)
- 基金(176648)
- 家(155954)
- 国家(154668)
- 科学基金(132539)
- 社会(115620)
- 社会科(109747)
- 社会科学(109726)
- 省(95053)
- 基金项目(93113)
- 自然(84296)
- 自然科(82459)
- 自然科学(82432)
- 自然科学基金(81019)
- 教育(80862)
- 划(80044)
- 资助(70039)
- 编号(69889)
- 创(55322)
- 成果(55262)
- 重点(54931)
- 发(53658)
- 部(53190)
- 创新(51032)
- 课题(49112)
- 国家社会(49088)
- 科研(45924)
- 教育部(45826)
- 期刊
- 济(159480)
- 经济(159480)
- 研究(101657)
- 中国(72927)
- 学报(55775)
- 农(54715)
- 科学(52225)
- 管理(51091)
- 财(49699)
- 大学(42381)
- 学学(39977)
- 教育(39636)
- 农业(37384)
- 融(30816)
- 金融(30816)
- 技术(29959)
- 业经(27717)
- 经济研究(27708)
- 财经(25285)
- 经(22126)
- 业(21508)
- 问题(21025)
- 贸(18739)
- 科技(18130)
- 版(16928)
- 技术经济(16688)
- 国际(16533)
- 世界(16420)
- 商业(16016)
- 现代(15018)
共检索到516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娜 蒋雨莹 冯亚男 毛荐其
基于2008-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数据,从创新链视角分别构建科学、技术和产品合作创新网络。以工业机器人产业创新主体为研究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创新主体跨层嵌入对其创新质量的影响,并检验合作伙伴重叠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创新主体跨层嵌入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与产品网络中时,创新主体与网络中其他创新主体的联结程度越高,其创新质量也越高;创新主体跨层次嵌入科学与技术网络、技术与产品网络中时,创新主体占据的结构洞越多,即创新主体在网络中对其他创新主体的控制程度越高,其创新质量也越高;创新主体合作伙伴重叠度对跨层嵌入与创新质量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本秀 吴福象
本文基于竞争成功函数和共容利益假设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互动理论模型,从资本积累和就业极化两方面分析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并使用中国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能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主要作用机制包括资本积累效应和就业极化效应;进一步地,在积极应用机器人、就业政策完善的欠发达地区和创新基础薄弱的行业中,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且以不同规模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均受到机器人应用的促进。本文主要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影响,可为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丹
文章基于2012—2022年61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即随着嵌入位置的攀升,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高收入国家和人力资源优渥国家的作用更明显。从传导机制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与知识溢出,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水平。进一步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丹
文章基于2012—2022年61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有利于促进数字产业创新,即随着嵌入位置的攀升,数字产业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高收入国家和人力资源优渥国家的作用更明显。从传导机制来看,全球价值链嵌入可通过促进消费升级与知识溢出,提高数字产业创新水平。进一步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数字产业创新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艾莉 孙新宇
本文运用2015—201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讨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二者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影响在低劳动力成本地区显著,在中、高劳动力成本地区不显著;(2)产业协同集聚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中存在单门槛效应,伴随产业协同集聚跨越门槛值,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负转正;(3)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其中,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均存在单门槛效应,除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工业机器人应用系数由负转正外,其余行业均由不显著变为显著正向影响。未来中国要加速机器人全行业应用,以产业协同集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振 赖伟 郑应宏
在全球范围内,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正为旅游产业绿色发展转型提供新的动力。该文基于颠覆性创新理论,以2010—2019年中国省级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并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机器人应用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研究发现:1)机器人应用驱动了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时依然成立;2)机器人应用可以通过增强地区旅游业密集度和提高旅游行业竞争性两条路径,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产生正向作用;3)减少旅游业一般性人力资本可以强化机器人应用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4)机器人应用对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积极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该研究为理解中国旅游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也对于合理利用机器人以提升旅游产业的绿色创新效率提供了实证依据和策略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梁本部 谢科范 陈汉梅 陈云
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和网络嵌入性理论,梳理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基本概念与嵌入原则,将其划分为意识嵌入、需求嵌入和技术嵌入类型。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嵌入指标体系,借助复合系统模型测算中国31个省级区域(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2016—2020年的双链双向嵌入度,从空间、时间和嵌入类型层面考察双链双向嵌入度分布现状和未来形势。研究发现:当前全国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嵌入度稳步上升,省份之间存在五个层次,具有“南强北弱”和“强者越强”现象;双向嵌入度低层次省份在嵌入度增速上具有后发优势,并随着产业转移呈现“由东部沿海向内陆中西部延伸”趋势;需求嵌入成为区域双链双向嵌入度的主要内容,嵌入类型在不同区域内部省份之间表现出较大差异。
关键词:
创新链 产业链 双向嵌入 区域协同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文成
采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的数据,克服从行业和宏观层面上难以说明进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问题,改进Upward etal.(2013)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测算方法,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传统资源对经济发展支撑力度的减弱,基于全球视角激发创新活力,已经成为促进发展的重要选择。为此,应进一步加快全球价值链嵌入步伐,通过优化加工贸易布局、构建自身价值链,来提升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企业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学超
基于空间关联视角,采用普通面板、空间计量与空间权重矩阵等方法,选取2014—2019年20个国家236份样本数据,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跨境电商创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与跨境电商创新具有正向空间关联性;全球价值链嵌入对技术研发阶段的跨境电商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成果转化阶段跨境电商创新的驱动作用尚不明显。据此,提出重视全球价值链嵌入带来的市场竞争作用、营造公平合理的创新氛围与关注内部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柳剑平 程胜琳
在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特质、机理、异质性、滞后性与动态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中国内地25个省份面板数据,测度中国各省份全球价值链嵌入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全国层面看,绿色技术创新是一个动态演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存在逐渐减弱的滞后性;(2)从时间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时间差异性,伴随着中国自主创新水平提升和环境规制力度加大,以及发达国家逆全球化趋势盛行,近年来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日渐减弱;(3)从地区层面看,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地区差异性,中西部地区嵌入全球价值链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明显。据此,提出进一步优化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扩大全球价值链溢出效应、缩小不同地区间技术差距等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鹏 梁琳 齐荻
工业机器人作为数字技术的典型代表已成为传统劳动力的重要替代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创造性破坏的环境,其能否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广泛关注。基于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探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并有效提升企业实质性创新能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既可通过提升高素质人才需求、改善劳动力结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又可通过提升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财务风险较高、国有企业以及外部市场竞争度较高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其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研究拓展了工业机器人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范畴,对推动企业劳动力要素转变、改善人力资本结构及助力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悦 沈蕾 田颖
以创意为产品内容,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价值的创意企业,其创新发展模式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焦点。以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关系嵌入融入创意企业非研发创新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和中介效应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创意企业技术引进、创意设计及创意学习对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产业集群商业及政府层面关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来看,产业集群商业层面关系对非研发创新活动与合作创新关系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指导创意企业依托自身优势更好地开展非研发创新活动,并依托产业集群关系提升不同主体合作质量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贡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晓燕 侯文爽 王玥 单晓红
邻近性和嵌入性是选择创新合作伙伴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探究两者与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选择创新标杆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该公司创新效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创新伙伴间地理邻近性、技术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和关系嵌入性对华为创新效率的影响,针对企业未来创新管理实践中的伙伴选择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分析表明,创新伙伴间技术邻近性、地理邻近性与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组织邻近性与关系嵌入性对创新效率提升作用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晓燕 孙丽娜 单晓红 韩晟熙
创新网络社团绩效提升不仅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且可以提升社团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多异质性知识。基于嵌入性理论,从组织嵌入性与网络嵌入性两个维度构建创新网络社团创新绩效分析框架,借助NCA、fsQ CA方法探索创新网络社团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实证分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果发现:第一,知识宽度、知识深度、社会价值、凝聚性、合作强度是影响创新网络社团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其中,知识宽度对创新绩效具有中等水平的影响,但单个条件均不是高创新绩效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二,社团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可分为知识资源驱动型和社会资源驱动型。知识资源驱动型包括“纵深—研发”型、“跨界—开拓”型,社会资源驱动型包括“协同—探索”型、“聚力—深耕”型。第三,在知识资源驱动型中,合作强度与社会价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可以相互替代;在社会资源驱动型中,知识宽度与知识深度、凝聚性组合存在替代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