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4)
- 2023(16267)
- 2022(13866)
- 2021(12906)
- 2020(10692)
- 2019(24568)
- 2018(24159)
- 2017(46021)
- 2016(24966)
- 2015(28281)
- 2014(28204)
- 2013(27496)
- 2012(25751)
- 2011(23240)
- 2010(24040)
- 2009(22614)
- 2008(22268)
- 2007(20619)
- 2006(18136)
- 2005(16455)
- 学科
- 济(99386)
- 经济(99276)
- 业(76807)
- 管理(76689)
- 企(64701)
- 企业(64701)
- 方法(40559)
- 数学(34069)
- 数学方法(33611)
- 中国(32797)
- 农(29606)
- 融(29309)
- 金融(29307)
- 财(28413)
- 银(28413)
- 银行(28380)
- 行(27369)
- 业经(25088)
- 制(23685)
- 地方(23475)
- 技术(21386)
- 理论(20516)
- 农业(19565)
- 贸(19313)
- 贸易(19297)
- 学(19153)
- 易(18740)
- 务(17574)
- 财务(17522)
- 财务管理(17477)
- 机构
- 学院(352817)
- 大学(348168)
- 济(147005)
- 经济(143605)
- 管理(135069)
- 研究(115660)
- 理学(114361)
- 理学院(113157)
- 管理学(111283)
- 管理学院(110591)
- 中国(95580)
- 京(73069)
- 财(71678)
- 科学(67133)
- 所(57780)
- 江(57043)
- 中心(56095)
- 财经(54943)
- 农(53971)
- 研究所(51544)
- 经(49438)
- 业大(46863)
- 北京(46541)
- 范(46509)
- 州(46225)
- 师范(46085)
- 经济学(45080)
- 农业(41967)
- 院(41543)
- 经济学院(40652)
- 基金
- 项目(220815)
- 科学(173581)
- 研究(169796)
- 基金(155695)
- 家(132581)
- 国家(131340)
- 科学基金(113545)
- 社会(105626)
- 社会科(100119)
- 社会科学(100094)
- 省(89906)
- 基金项目(81296)
- 教育(79763)
- 划(73674)
- 编号(71742)
- 自然(69966)
- 自然科(68341)
- 自然科学(68322)
- 自然科学基金(67155)
- 资助(63754)
- 成果(59857)
- 课题(50881)
- 创(50555)
- 重点(49742)
- 发(49534)
- 部(48453)
- 创新(46470)
- 项目编号(43762)
- 性(43580)
- 国家社会(42576)
- 期刊
- 济(168449)
- 经济(168449)
- 研究(109095)
- 中国(78357)
- 财(57178)
- 管理(52502)
- 农(50050)
- 融(48610)
- 金融(48610)
- 教育(48339)
- 学报(46153)
- 科学(44238)
- 大学(35928)
- 技术(35324)
- 学学(33170)
- 农业(32883)
- 业经(28293)
- 财经(27052)
- 经济研究(26649)
- 经(23436)
- 问题(21541)
- 技术经济(18763)
- 业(18712)
- 贸(18394)
- 图书(17906)
- 理论(17027)
- 商业(16942)
- 坛(16804)
- 论坛(16804)
- 科技(16640)
共检索到552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再进 张亮 应益昕 庞宇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下简称“四链”)融合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深入探讨“四链”融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四链”融合的基本特征及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剖析总结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在重点领域推动“四链”融合的主要做法,结合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当前科技改革新要求及国外案例启示,从强化统筹协调和制度保障、完善关键领域布局、促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打造高能级链条、促进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有关政策举措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梁树广 臧文嘉 张芃芃 冯倩倩
厘清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耦合的机制与路径,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激活与之配套的资金链,提升“三链”耦合的稳定性。本文首先界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以及“三链”耦合的内涵和结构,分析“三链”耦合的传导机制、动力机制、协同机制和保障机制,然后从耦合共生单元、耦合共生连接、耦合共生界面和耦合共生环境四个维度探讨“三链”耦合共生系统,并分析“三链”耦合的困境,最后提出通过数字技术、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链长制和科技服务体系实现“三链”耦合的路径。
关键词:
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耦合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晨 林晨 高中华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深入探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的逻辑理路。首先,构建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理论逻辑。然后,对比中美制度,提炼建设我国人才链的政策启示。最后,提出“人才—创新”闭环、“人才—产业”闭环及推动“创新—产业”螺旋三类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的理论过程;从政策进程、政策基调、政策推进归纳中美在三类过程的差异;总结政策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体制优势,提出激发人才链效能的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跃辉 高涌智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尤其是以资金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玉冬 刘雪蕾 李思泓
创新链与资金链相互作用与融合发展不仅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也影响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反映创新链与资金链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文章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创新链与资金链内涵、构成要素和发展模式以及创新与资金的关系、链与链之间的作用,归纳创新链与资金链相互作用的演进和作用关系以及实现的路径。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相互作用应经历耦合到协同再到融合的演进过程,产融结合、资金服务平台、联盟创新和政策支持是实现两链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与途径,据此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发展研究与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链 资金链 融合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贾卫峰 李尚蓉 王艺宁
有效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2012-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基础技术、数字应用技术对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并探讨产业政策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数字基础技术对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应用技术对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呈倒U型影响,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正向调节数字基础技术、数字应用技术对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影响;随着调节变量增大,倒U型曲线拐点向右偏移,同时,曲线逐渐平缓;数字基础技术、数字应用技术驱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效果在我国呈现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银兴
当代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全球价值链竞争。创新发展的关键是推动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突破口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落到产业发展上。我国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建立以我国拥有的核心高端技术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二是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攀升。这两个方向实际上指明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方向。在产业链上部署创新链,关键是在相应的产业链环节上创新处于国际前沿的核心技术。产业创新链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衔接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大体系。产学研协同创新更适合产业创新链的构建。
关键词:
产业链 创新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分析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以下简称“三链”)的耦合协调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我国制造业“三链”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发展态势维稳向好,但地区间差异较大;(2)产业链与创新链之间存在互促互进、协同升级的耦合互动关系;(3)资金链良性运转可以显著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优化升级。最后,文章从减小地区间差异、保障资金链稳定运行、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互相衔接、推动“三链”耦合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沫阳
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既提供体系化生产服务又强调创新支撑功能,是符合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需要的生产者服务体系。能够通过畅通创新资源流动、优化科技力量配置,促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同时通过减少知识势差、推动产业布局,促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需要产业创新服务体系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需求,实现创新供需两端的信息精准有效对接,具备技术断链预警及应急替代功能和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金融支持功能。要探索中小企业友好型创新合作模式,畅通创新供需两端的信息流通,建立技术断链监测预警与应急替代机制以及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蔺雷 吴家喜 王萍
从创新链的角度研究科技中介服务链,提出科技中介服务链与创新链的共生耦合理论,揭示科技中介服务主体与创新主体的共生关系,阐述科技中介服务活动与创新活动的耦合特性,探讨相关的政策内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树广 张芃芃 臧文嘉
构建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19年山东省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制造业“三链”的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影响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发现,2012—2018年山东省制造业“三链”耦合协调度值逐渐上升,但在2019年明显回落;总体上看,“三链”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阶段,但省内16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水平分布并不均衡,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
产业链 创新链 资金链 耦合协调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江波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分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融合和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融合两种模式:前者起步模式是"创新链推动产业链",理论逻辑源于"先有产业生成然后才有技术创新,最后两者再相互促进"的理念,一般适用于研发能力较强的国家或地区,而后者起步模式是"产业链拉动创新链",理论逻辑源于"先有产业生成然后才有技术创新,最后两者再相互促进"的思想,一般适用于研发能力较弱的国家或地区。而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是一项涉及长期性、系统性的战略工程,在现实中受制于多种因素制约,常常致使两者陷入相互割裂状态。通过分析可知,应从完善创新链整
关键词:
创新链 产业链 产业升级 融合创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本秀 吴福象
本文基于竞争成功函数和共容利益假设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互动理论模型,从资本积累和就业极化两方面分析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并使用中国2006—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能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主要作用机制包括资本积累效应和就业极化效应;进一步地,在积极应用机器人、就业政策完善的欠发达地区和创新基础薄弱的行业中,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大,且以不同规模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均受到机器人应用的促进。本文主要揭示了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作用机制和异质性影响,可为优化产业创新发展环境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依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高艳德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经贸规则在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首先,研究分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成效及问题。其次,分析把握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与实施国际经贸规则之间的关系。基于此,重点研究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从国家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深化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包括推进产业链的垂直升级、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探索产业链与创新链经营模式、更新管理制度设计、加强创新及研发能力、多种创新措施来促进发展。
关键词:
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产业链 创新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