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3)
2023(405)
2022(336)
2021(286)
2020(230)
2019(567)
2018(552)
2017(1005)
2016(497)
2015(452)
2014(398)
2013(393)
2012(390)
2011(369)
2010(403)
2009(341)
2008(363)
2007(371)
2006(348)
2005(235)
作者
(1202)
(988)
(954)
(910)
(667)
(456)
(389)
(384)
(363)
(363)
(362)
(347)
(339)
(315)
(311)
(301)
(296)
(285)
(278)
(261)
(258)
(256)
(242)
(233)
(222)
(219)
(214)
(204)
(199)
(199)
学科
(1836)
经济(1836)
管理(1401)
(1243)
(1091)
企业(1091)
中国(747)
技术(689)
地方(653)
(511)
技术管理(482)
业经(449)
(402)
方法(399)
理论(398)
(383)
(345)
产业(340)
(330)
教育(328)
农业(315)
数学(306)
地方经济(304)
数学方法(292)
(280)
(278)
教学(277)
(268)
金融(268)
体制(262)
机构
大学(5672)
学院(5538)
(2314)
经济(2262)
研究(2198)
管理(2155)
理学(1815)
理学院(1789)
管理学(1741)
管理学院(1726)
中国(1694)
(1308)
科学(1253)
(1206)
(1040)
中心(963)
(962)
研究所(878)
(878)
技术(868)
(843)
北京(842)
(811)
财经(797)
(778)
业大(771)
(746)
(744)
师范(739)
职业(681)
基金
项目(3791)
研究(3115)
科学(3113)
基金(2590)
(2262)
国家(2242)
科学基金(1965)
社会(1946)
社会科(1829)
社会科学(1829)
(1697)
教育(1508)
(1361)
(1355)
基金项目(1296)
编号(1202)
自然(1177)
创新(1169)
自然科(1152)
自然科学(1151)
自然科学基金(1137)
成果(1062)
课题(1052)
资助(952)
重点(913)
(872)
(871)
(829)
规划(829)
国家社会(790)
期刊
(2904)
经济(2904)
中国(2158)
研究(2132)
教育(1508)
管理(1246)
(929)
科学(789)
(769)
技术(765)
学报(703)
大学(636)
科技(593)
学学(561)
经济研究(531)
农业(494)
(491)
金融(491)
职业(467)
高等(437)
业经(431)
财经(412)
(387)
(376)
论坛(376)
高等教育(371)
技术经济(346)
(328)
(324)
图书(321)
共检索到10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洪成文  
首先,从比较的视角理解“双一流”。“双一流”要追求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按照我的理解,大概包含三层含义。第一,思想,要有能够影响其他国家教育的思想;第二,制度,要有能够影响其他国家的制度,为其他国家的制度提供可以借鉴的范本;第三,人才,特别是人才流动的方向,国内专家能向国外流动,参与国际交流,参与别的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咨询。所以,高等教育强国的三个指标,概括而言就是有没有影响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将大学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大格局中。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中国高等教育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召唤中,迎来了"双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秉林  胡和平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当前,清华大学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和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全面总结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战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近期,《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科院工程院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对"四唯"倾向进行集中清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三部委两院有关文件的战略意义,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为动力,构建具有鲜明中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刘静  乔刚  
"双一流"建设开启了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在继承和发展传统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多元的"双一流"建设评价理念,从评价维度、价值判断、监测平台、多元主体等要素为研究对象,探索建立"双一流"建设评价体系,贯彻落实"清理四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秋衡  
第一,我们在探讨很多未来领域的时候,所谓的一流是一种创新、是一种未来方向标,而未来的一流创新领域和一流学科之间有点像塔尖和塔基的关系。未来尖端领域大多不显现为学科,但需要一流的塔基。因此真正一流未来领域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流塔基,一流学科首先是塔基的意义。第二,高校分类发展与管理涉及到内涵建设。自2017年1月开始,我国高校明确划分为研究型、应用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闫丽雯  周海涛  
面对"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使命感不强、制度活力不足、利益主体参与度不高等瓶颈,亟须在坚守责任的基础上重塑高校组织愿景,以权力下移和组织结构微调重塑制度活力,以共享共建理念重塑主体能动性,激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新动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钱永  任丽清  
"双一流"建设战略为地方高校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人力资本的提供者。地方高校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做出新的贡献,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体系中各主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主体间相互关系的建设。借鉴西方大学的成功经验,分析高校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和当前我国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从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我国高校的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宝印  
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慧磊  
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地方高校,它们是我国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力量。为地方高校教学特色定位与教学方法创新,特提出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应该集中资源建设自己的特色学科,将其打造成优势学科,以优势学科带动弱势学科的发展,同时结合区域优势将自己打造成区域特色型高校,厚积薄发,逐步建设一流学科,逐步追赶世界一流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特别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时代,"双一流"建设高校要不辱使命加油干,主动作为创一流;要实现高校创新驱动建设,引领大学、学科建设新潮流;要构建科学的世界一流的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双一流"建设高校要不辱使命加油干,主动作为创一流。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37所,其中世
关键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对比了学科评估指标与双一流重点建设任务的契合情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依据两个导向创新学科评估体系;开发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立德树人,融入体现教育价值观、人才使命感与责任心的评价指标;探索体现"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具体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飞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创新性人才。学科是科技创新的学理基础和重要平台,决定科技创新的方向与特色。在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诸多创新中,体制机制创新是最深刻、最根本的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岭  
湖北省襄樊市物价局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管理创新,追求一流,得到党委、政府、上级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被襄樊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形象十佳机关”、“十佳领导机关”、“五好机关标兵”、“先进党组织”、“治理三乱优化经济环境优胜单位”等称号。其主要作法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