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9)
- 2023(15928)
- 2022(13580)
- 2021(12730)
- 2020(10643)
- 2019(23990)
- 2018(23946)
- 2017(45277)
- 2016(24800)
- 2015(28027)
- 2014(27353)
- 2013(26807)
- 2012(24350)
- 2011(21968)
- 2010(22004)
- 2009(19820)
- 2008(19386)
- 2007(17279)
- 2006(15070)
- 2005(12952)
- 学科
- 济(100780)
- 经济(100695)
- 管理(75924)
- 业(70463)
- 企(59402)
- 企业(59402)
- 方法(44265)
- 数学(37920)
- 数学方法(37539)
- 中国(26542)
- 农(25938)
- 地方(23785)
- 业经(23546)
- 技术(23379)
- 财(23210)
- 贸(20716)
- 贸易(20705)
- 学(20283)
- 易(20163)
- 农业(17752)
- 理论(17289)
- 制(16637)
- 和(16626)
- 环境(16173)
- 产业(14933)
- 划(14674)
- 技术管理(14460)
- 教育(13919)
- 务(13802)
- 财务(13733)
- 机构
- 大学(345475)
- 学院(343038)
- 管理(139713)
- 济(137421)
- 经济(134483)
- 理学(121651)
- 理学院(120337)
- 管理学(118393)
- 管理学院(117764)
- 研究(112074)
- 中国(81652)
- 京(73435)
- 科学(70112)
- 财(60255)
- 所(55080)
- 农(51407)
- 中心(50763)
- 业大(50486)
- 研究所(50414)
- 江(50333)
- 财经(48571)
- 范(46885)
- 师范(46510)
- 北京(46077)
- 经(44240)
- 院(41271)
- 州(41193)
- 经济学(41187)
- 农业(40105)
- 经济学院(37424)
- 基金
- 项目(240723)
- 科学(190557)
- 研究(178988)
- 基金(173522)
- 家(150303)
- 国家(149062)
- 科学基金(129318)
- 社会(113220)
- 社会科(107493)
- 社会科学(107467)
- 省(95676)
- 基金项目(92757)
- 自然(82971)
- 教育(82364)
- 自然科(80968)
- 自然科学(80954)
- 自然科学基金(79535)
- 划(79129)
- 编号(73130)
- 资助(70111)
- 成果(58400)
- 重点(53734)
- 创(53577)
- 部(52716)
- 发(52508)
- 课题(50502)
- 创新(49321)
- 国家社会(46485)
- 教育部(45387)
- 项目编号(45272)
- 期刊
- 济(146250)
- 经济(146250)
- 研究(99080)
- 中国(69367)
- 学报(52012)
- 管理(51793)
- 科学(48415)
- 农(45322)
- 教育(45020)
- 财(44755)
- 大学(39514)
- 学学(36130)
- 农业(32503)
- 技术(32118)
- 业经(24899)
- 融(24583)
- 金融(24583)
- 经济研究(23532)
- 财经(22898)
- 图书(22673)
- 经(19785)
- 科技(19283)
- 问题(18990)
- 技术经济(18384)
- 业(18160)
- 资源(16673)
- 理论(15867)
- 书馆(15457)
- 图书馆(15457)
- 商业(15374)
共检索到499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 杨婷 张爱美 刘安国
在运用区位熵方法测度创新资源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实证研究高校和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水平对区域创新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当前高校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不同地区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具有负向影响,对西部地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技术产业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整体上呈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2)整体而言,创新资源的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多与单一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溢出效应呈相反态势;(3)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技术产业,其单一创新资源集聚水平对各地区
关键词:
创新资源集聚 高技术产业 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涵
本文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特征与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并深入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研发创新与转化创新的影响作用与溢出效应,发现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度有所提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和转化创新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与正向空间效应;产业集聚度对研发创新的推动作用最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作用均非常有效。因此,各省应加强同邻近省区间的信息与人员交流,注重知识储备与资本积累,兼顾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以开放促创新,实现集聚创新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涵 李晓澜
选取2003-2016年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以R&D人员投入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FDI与OFDI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以下稳健性结论:FDI和OFDI溢出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具有双门槛效应,FDI溢出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而OFDI溢出则呈现先降后升特征;R&D人员投入、R&D资本积累、城镇化水平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而金融成熟度未产生明显推动作用;政府支持可能对R&D人力投入较高省份产生抑制作用;2003-2016年跨越R&D人员投入中、高门槛的省份在不断增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露元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露元
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U”型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数字新基建、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提升邻近区域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在2017—2021年内能够提升中部、东部区域创新绩效,但未对西部区域创新绩效产生显著影响;高技术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三大区域创新绩效,且作用效果在2017—2021年更显著,具有“西部>东部>中部”特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涵 杨晓昕
本文探讨了高技术产业与人才的地理集聚特征与空间相关性,并在创新价值链视角下,对比了两大要素地理集聚对区域研发创新与转化创新影响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6年各省高技术产业与人才地理集聚度有所提升,研发创新和转化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产出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转化创新产出具有一定负向直接空间效应;产业集聚对各省高技术研发创新具有推动作用,人才集聚则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推动研发与转化创新非常有效,而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关联效应对推动研发与转化创新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娇 赵荣荣 任建辉
强化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影响效果、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效应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且促进效应在南方地区、金融基础较弱的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后期更强;(2)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强化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多样化知识溢出效应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和信息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绩效 高技术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丽 谷国锋
本文基于2001—2011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运用ESDA分析工具研究了各省区人均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表征区域高技术产业水平的HTI在全域范围内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高技术产业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区域技术创新等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影响要素,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大于资金投入要素。另外实证分析也表明空间溢出效应会随地区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安存红 周少燕
文章以2001—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依托,利用门限模型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水平,且这一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由低向高偏移时,集聚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出由不显著到高水平正显著再到低水平正显著转变的趋势。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发现,在R&D投入的中介作用下,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更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大R&D投入,继续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动能;合理利用创新要素,实现高技术产业有效集聚;培育创新活动土壤,推动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安存红 周少燕
文章以2001—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依托,利用门限模型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水平,且这一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当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由低向高偏移时,集聚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出由不显著到高水平正显著再到低水平正显著转变的趋势。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发现,在R&D投入的中介作用下,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更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大R&D投入,继续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动能;合理利用创新要素,实现高技术产业有效集聚;培育创新活动土壤,推动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守华 姜宁 吴贵生
基于新增长理论的内生创新努力,分产业维和区域维运用1997—2006年面板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本土技术溢出对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中发现:从产业维角度看,长三角产业专业化集聚环境下的本土技术溢出效应呈弱的负外部性;从区域维角度看,作为创新极的上海对江(苏)浙(江)具有正的技术溢出效应,浙江能从上海和江苏的技术溢出中受益,而江苏受益于上海的同时也承受来自浙江的负外部性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李婧姝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李婧姝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吕承超 商圆月
高技术产业存在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市场竞争3种集聚模式,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具有相关性。已有关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忽略了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的局限性。基于此,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立足于产业整体和五大行业,分别引入时间滞后项、空间滞后项和时空滞后交互项,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市场竞争3种集聚模式与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吕承超 商圆月
高技术产业存在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市场竞争3种集聚模式,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具有相关性。已有关于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研究忽略了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的局限性。基于此,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对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从时间和空间视角,立足于产业整体和五大行业,分别引入时间滞后项、空间滞后项和时空滞后交互项,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和市场竞争3种集聚模式与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为空间异质性,整体呈现高-高和低-低的空间集聚分布,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累积循环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高技术产业多样化集聚短期内会对创新产出产生负向的区域内和区域间溢出效应,从长期看区域内溢出效应消失,区域间溢出效应由负向转为正向。集聚模式对创新产出的时空效应还存在行业差异,以行业为研究对象时,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创新产出短期内受到市场竞争的负向区域间空间溢出,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创新产出短期不仅受到专业化集聚和市场竞争的正向区域内空间溢出,还受到多样化集聚对区域整体的负向空间溢出,其他行业的创新产出没有受到集聚的显著影响;从长期看产业集聚对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丰富了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产出关系的相关经验研究,为高技术产业集聚模式的选择提供了经验证据,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发展提供了战略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