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92)
2023(17579)
2022(15036)
2021(14018)
2020(11838)
2019(26834)
2018(26781)
2017(51541)
2016(28248)
2015(31676)
2014(31112)
2013(30758)
2012(28459)
2011(25907)
2010(25966)
2009(23898)
2008(23620)
2007(21242)
2006(18844)
2005(16176)
作者
(83372)
(69120)
(68895)
(65366)
(44087)
(33365)
(31146)
(27002)
(26216)
(24688)
(23500)
(23366)
(22217)
(21787)
(21325)
(21240)
(20807)
(20365)
(20028)
(19800)
(17364)
(16938)
(16893)
(15635)
(15587)
(15542)
(15346)
(15333)
(14045)
(13739)
学科
(109839)
经济(109719)
管理(83249)
(77982)
(63393)
企业(63393)
方法(49924)
数学(43385)
数学方法(42995)
中国(34341)
(31244)
(27802)
业经(24774)
地方(23985)
(23568)
(21768)
技术(21669)
(21148)
贸易(21135)
农业(20762)
(20479)
环境(18284)
(18279)
银行(18212)
理论(18070)
(17690)
(17403)
(16882)
金融(16880)
(16787)
机构
大学(401765)
学院(399866)
(157505)
管理(156745)
经济(153907)
理学(135500)
研究(135174)
理学院(133944)
管理学(131732)
管理学院(130998)
中国(100342)
(86599)
科学(85669)
(73065)
(70073)
(68432)
业大(63136)
研究所(62419)
中心(61260)
(59080)
财经(58612)
农业(55249)
北京(54801)
(53303)
(52479)
师范(51878)
(49199)
(48132)
经济学(47275)
财经大学(43564)
基金
项目(274180)
科学(213845)
研究(197285)
基金(196793)
(173402)
国家(171917)
科学基金(146342)
社会(123827)
社会科(117283)
社会科学(117252)
(108186)
基金项目(105347)
自然(96199)
自然科(93868)
自然科学(93840)
自然科学基金(92199)
(91259)
教育(90413)
资助(80196)
编号(80182)
成果(64466)
重点(61484)
(59829)
(59636)
(58882)
课题(55804)
创新(55145)
科研(52275)
教育部(50646)
国家社会(50537)
期刊
(171301)
经济(171301)
研究(116951)
中国(78655)
学报(68446)
(62721)
科学(59949)
管理(57381)
(52786)
大学(50436)
学学(47221)
教育(45869)
农业(43074)
(34989)
金融(34989)
技术(33670)
业经(29333)
财经(28262)
经济研究(27386)
(24142)
问题(24028)
图书(22693)
(22656)
科技(21053)
技术经济(19360)
理论(18906)
(18464)
商业(18414)
资源(18045)
现代(17934)
共检索到586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素春  聂鸣  
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衡量创新资源集聚、流动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根据提炼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基于分析结果,运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了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资源集聚和流动显著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创新资源集聚度高、流动性强的城市,创新建设水平一般也高;与创新资源集聚度相比,创新资源流动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的相关性更强。要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必须同时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向阳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生产方式粗放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与科技创新视野下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种照辉  高志红  覃成林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王欣  文春波  邱士可  李军利  
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探讨,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洛阳市情的全面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提出了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建构、功能联动和要素组合,并从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议,并由此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科学依据和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佳  顾小龙  辛宇  
基于2008—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来自2363家上市公司的16566个观测值,利用三重差分方法的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的设立推动了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向实质性创新调整;该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其对市场化程度较弱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财政政策和金融引导政策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期地方政府发挥政策效应的两个重要工具;通过增加政府补贴中的发展型财政补贴,以及在社保基金的支持下实现了实质性创新的提升。研究结论为政府的"有为之手"在促进地区及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尤其是在市场的"无形之手"相对较弱的地区更是如此。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立足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背景,分析了我国本土企业生产率提升影响FDI质量的"回路效应",并结合2003-2015年间中国26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予以检验。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通过"回路效应"总体上提升了我国FDI质量,且对东部和中部地区FDI质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回路效应"对我国FDI质量的正向作用在一年之后显现并持续存在。本文研究结论回应了近期中美贸易战有关知识产权的争论,对提升我国FDI质量具有重要的政策意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晏艳阳  谢晓锋  
以是否获批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单位为基本条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创新型城市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积极推动辖区内的企业创新活动;并且其主要通过增强企业集聚度、提高金融中介机构服务强度与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商投资等途径对企业创新活动起到激励与保障作用。非试点城市应该借鉴这些先行经验,并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推出系列政策以促进企业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白嘉菀  郗芙蓉  
本文从创新型城市概念的提出、内涵组成、评价标准以及实现途径四个方面对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同区域构建创新型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忠寿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核心作用、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应以创新产业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大投入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集聚人才为突破,精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以集成资源为支撑,全力打造城市的创新环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符新伟  段婕  白海林  
综合运用分析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西安市为例,截取2010—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城市建设的影响程度的评级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影响程度逐年递增,其中合作创新产出的影响程度高于合作创新投入。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马敏娜  连飞  
科技贡献率是评价创新型城市建设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索洛余值法和ARMA模型进行测算,"十五"时期以来,长春市科技贡献率有所上升,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其科技贡献率将实现超过55%的目标值。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技术市场建设等,是实现创新型城市发展的关键举措。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毕亮亮  潘锡辉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对国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基本经验进行概述,其次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对改善和推进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宣烨  彭婕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A股服务业上市企业匹配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试点城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工具变量检验、逐年匹配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等主要路径助推服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企业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高知识密集度、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位于沿海城市、高法治水平区域企业的政策效果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现阶段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中裕  
在全球竞争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步伐,是政府创新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专利信息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相结合,测算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并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绩效提升,并且随着试点政策的深入推进,政策效应逐步提高。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城市知识资本积累、促进企业创新风险承担能力提高两个途径,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国有企业、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的企业、位于低等级或经济中心城市的企业、位于基础研究能力较强城市的企业,创新型城市建设赋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更新迭代,并建立企业创新风险多方分担机制。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刚  王宁  
提高有效科技供给能力推动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根本途径。与要素驱动不同,创新驱动发展不仅涉及技术研发,而且涉及市场、组织和制度等因素。从基础研究到产品开发再到规模生产,创新充满不确定性,被喻为"达尔文海"。如何降低不确定性和增加有效科技供给,是创新型国家和城市建设的方向。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培育促进多元创新主体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突破创新的"达尔文海"效应和持续提升有效科技供给能力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