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23)
- 2023(3725)
- 2022(2927)
- 2021(2950)
- 2020(2243)
- 2019(5081)
- 2018(4949)
- 2017(9018)
- 2016(4925)
- 2015(5506)
- 2014(5318)
- 2013(5165)
- 2012(4687)
- 2011(3947)
- 2010(4198)
- 2009(4007)
- 2008(4383)
- 2007(3723)
- 2006(3183)
- 2005(2868)
- 学科
- 财(20448)
- 管理(20256)
- 济(18378)
- 经济(18354)
- 业(17286)
- 企(16407)
- 企业(16407)
- 财政(11725)
- 政(9426)
- 务(8309)
- 财务(8307)
- 财务管理(8268)
- 企业财务(7923)
- 方法(7073)
- 中国(6978)
- 制(6229)
- 理论(5772)
- 数学(5061)
- 业经(5041)
- 数学方法(5012)
- 地方(4709)
- 体(4694)
- 策(4565)
- 学(4373)
- 制度(4281)
- 度(4281)
- 农(4271)
- 体制(4146)
- 技术(4050)
- 银(3959)
- 机构
- 学院(64327)
- 大学(64303)
- 济(27616)
- 经济(27076)
- 管理(24350)
- 财(23425)
- 理学(20791)
- 理学院(20599)
- 管理学(20412)
- 管理学院(20280)
- 研究(19766)
- 中国(16439)
- 财经(14158)
- 京(13135)
- 经(12697)
- 科学(10660)
- 财经大学(10214)
- 江(10133)
- 所(9413)
- 经济学(9372)
- 中心(8611)
- 财政(8490)
- 北京(8402)
- 经济学院(8302)
- 研究所(7913)
- 范(7742)
- 州(7713)
- 师范(7702)
- 政(7562)
- 商学(7122)
- 基金
- 项目(37527)
- 研究(30695)
- 科学(29674)
- 基金(26637)
- 家(21985)
- 国家(21765)
- 社会(19966)
- 科学基金(19259)
- 社会科(18874)
- 社会科学(18869)
- 省(14898)
- 教育(14343)
- 基金项目(13620)
- 编号(12662)
- 划(11646)
- 成果(11385)
- 自然(10587)
- 资助(10433)
- 自然科(10346)
- 自然科学(10342)
- 自然科学基金(10162)
- 创(9931)
- 课题(8996)
- 创新(8924)
- 性(8817)
- 重点(8556)
- 项目编号(8431)
- 部(8419)
- 国家社会(8350)
- 制(8191)
共检索到106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通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财政理论与实践同经济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与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财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逐步构建了植根于改革实践、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既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有力地推动了财政改革与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柳靖 杨良初
走向市场经济,不只是要变更体制,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理论,以指导新的实践。建国以来的财政理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和计划经济是一脉相承的,与市场经济却有些格格不入。本文的历史叙述在反思中正显示出这一点。本文考察了财政收支理论、国家预算和预算外资金理论、财政赤字理论以及综合平衡理论,并对这些理论作了简要的评述,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梁尚敏
近几年来,财政基本理论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名词、概念之争的浅层次上较 多,创建有利于指导财政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不足,在不少情况下,回答不了许多财政现 象背后的实质问题。探索财政基本理论的创新,一个视野、一个立足点、一个思维方式是至 关重要的。结合中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创新财政基本理论,有八个方面的难点和重点需要作 出科学的回答。创新财政基本理论体系的中心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关键词:
财政基本理论 思维方式 创新与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尚敏
财政理论发展与创新的若干思考梁尚敏一、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理论发展与创新的基本思路1.对计划经济模式下长期形成的传统财政理论进行更新和创新,并不是不要继承,否定以往的一切,也不是小修小补,做表面文章,或者是照抄照搬别国的理论,简单化地拿来了事,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童光辉
重视历史研究是我国财政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许多理论流派在讨论财政本质问题时都会将理论诠释与历史考察结合起来,为理论体系的建构寻求历史经验的支撑。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歧:财政的公共性从何而来,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还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制度结构下的产物?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这样一个"非市场经济财政"来说,公共性是否构成其分配关系的本质属性?在本文看来,公共性是财政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而对于财政公共性的理论诠释和历史考察至少需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公私产权的分化与集体行动的逻辑";二是"国家的双重属性与政治权力的批判"。这既是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都需要面对的根本问题,也是我们在"大历史"和"长时段"的宏观视野下总结中国历史经验与推动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值得深入挖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文学
我国封建社会对国家以行政手段直接参与或间接干预国民经济、安排百姓生活与生产的活动,通常以"食货"一词来概括,清后期从日本引进"财政"一词,辛亥革命以后逐渐采用西方的现代财政理论。新中国对旧中国的财政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从而形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分配论"的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了以"国家分配论"为内涵,以公共财政为外延,将二者科学地揉为一体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财政理论,即"公共财政框架论"或"新公共财政论"。
关键词:
食货 国家分配论 公共财政框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永礼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情况下,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是服务改革、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福建财政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各项任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永礼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的情况下,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是服务改革、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手段。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福建财政需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进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各项任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保安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新一轮改革大幕开启、全国上下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升级版"建设的背景下召开的。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新的形势,明确财政科研工作任务,着力推动科研创新,努力提升服务财政改革发展的水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曹斯蔚 王小龙
财政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内的一个学科门类,源自西方公共经济学的本土化引入,我国的不同特征决定了理论创新需要中国特色。遵循目的性与规律性要求,财政科学有理论输入与理论输出两大任务,也需中国特色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财政 中国特色 理论创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晔
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产生发展是市场经济改革实践发展的要求与结果,具有其积极的理论创新意义。但由于理论渊源上的原因,使得西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制度分析上的不足和欠缺延伸并体现在我国现有的公共财政理论上。我国公共财政理论需要超越西方主流经济学及其公共财政学的制度既定观,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
公共财政 理论创新 现存不足 制度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亘坚
作者认为,要揭示当前财政困难的深层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困难,必须探索财政运动规律.为此,作者分析了财力分配与物力分配的联系,财政的价值分配与其货币形式的联系,财政的价值分配与价格、工资、信贷、利息、企业财务、摊派的联系,财政分配与生产、流通、消费的联系,财政分配与上层建筑的联系,等等.从而认为财政运动有五大基本规律,即财政分配物质利益规律、财政分配按比例规律、财政形式适合财政内容要求规律、财政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财政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规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康
我主要谈一些关于在财政金融学研究方面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初步想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际上是要在改革方向上面对现实问题,把解放思想做实,不能继续说一些形式主义的空话。我想谈这么几个具体的例子: 1.从运行层面来看,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30年,大家可以注意到我们国家配置公共资源的财政分配体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楼继伟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形式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联系紧密,财税改革对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和经济与社会等诸多基本关系的变革影响深刻。新中国成立70年成就辉煌,财政居功至伟。认真研究70年财税发展和改革的目标和逻辑,可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加全面认识财政。同时,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与改革同行:上海电视大学30年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宁波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私营经济发展30年:理论争鸣和改革探索
服务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重要探索——宁吉喆主编《新常态下的服务业:理论与实践》评介
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和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创新开展财政金融工作
发展财政:服务经济磅礴前行
财政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来自广东省的经验数据
新熊彼特服务创新研究:服务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问题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创新——基于当代中国经济实践的一种理论建构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