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75)
- 2023(16958)
- 2022(14143)
- 2021(12830)
- 2020(10551)
- 2019(23430)
- 2018(23042)
- 2017(43325)
- 2016(23436)
- 2015(25641)
- 2014(24868)
- 2013(24707)
- 2012(22934)
- 2011(20750)
- 2010(21116)
- 2009(19670)
- 2008(19726)
- 2007(18049)
- 2006(16293)
- 2005(14693)
- 学科
- 济(103658)
- 经济(103540)
- 业(96605)
- 企(77981)
- 企业(77981)
- 管理(76378)
- 农(47977)
- 方法(37444)
- 业经(34251)
- 农业(32172)
- 中国(31045)
- 数学(28734)
- 数学方法(28522)
- 财(28153)
- 地方(26175)
- 技术(23056)
- 制(21253)
- 贸(19435)
- 贸易(19416)
- 务(19381)
- 财务(19362)
- 财务管理(19339)
- 易(18814)
- 企业财务(18317)
- 策(17508)
- 和(16906)
- 学(16877)
- 银(16789)
- 银行(16734)
- 理论(16533)
- 机构
- 学院(336465)
- 大学(327886)
- 济(143677)
- 经济(141095)
- 管理(132910)
- 研究(115233)
- 理学(113934)
- 理学院(112708)
- 管理学(111163)
- 管理学院(110533)
- 中国(90718)
- 农(73882)
- 京(71449)
- 科学(70294)
- 财(62985)
- 所(58753)
- 农业(56971)
- 业大(56361)
- 江(53285)
- 中心(53009)
- 研究所(52954)
- 财经(49213)
- 北京(44978)
- 经(44674)
- 经济学(41995)
- 州(41847)
- 范(41338)
- 师范(40848)
- 院(40700)
- 省(38792)
- 基金
- 项目(222313)
- 科学(176482)
- 研究(162210)
- 基金(160502)
- 家(140789)
- 国家(139374)
- 科学基金(120215)
- 社会(106193)
- 社会科(100505)
- 社会科学(100478)
- 省(90610)
- 基金项目(85717)
- 自然(76410)
- 自然科(74735)
- 自然科学(74713)
- 划(74473)
- 自然科学基金(73440)
- 教育(71226)
- 编号(64751)
- 资助(62736)
- 发(53851)
- 创(52085)
- 成果(50347)
- 重点(49662)
- 创新(47904)
- 业(47894)
- 部(47630)
- 课题(44728)
- 国家社会(43899)
- 发展(43187)
- 期刊
- 济(171308)
- 经济(171308)
- 研究(97433)
- 中国(76082)
- 农(74395)
- 学报(53741)
- 管理(53162)
- 科学(51552)
- 农业(49990)
- 财(49392)
- 大学(41386)
- 学学(39418)
- 融(35143)
- 金融(35143)
- 业经(34871)
- 教育(32844)
- 技术(30043)
- 业(27019)
- 经济研究(25303)
- 财经(24225)
- 问题(23081)
- 经(21021)
- 科技(19459)
- 技术经济(19333)
- 版(17315)
- 世界(17307)
- 商业(17149)
- 现代(16569)
- 贸(16142)
- 农村(15435)
共检索到521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晓君 孙立新 吴敬学 毛世平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重组和整合,是京津冀城市群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分析京津冀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要素集聚和流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分解,考察了创新要素集聚对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京津冀农业科技投入要素具有高集聚和弱流动性特征,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在北京地区的国家级农业科研院所,近年来农业研发人才集聚特征进一步增强。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效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贡献为负,创新要素集聚溢出效应不明显,北京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建议未来从建立协同发展长效机制、营造科技人才跨区流动综合环境、细化农业创新资源开放合作清单和路径等方面构建京津冀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网络。
关键词:
创新要素 集聚与扩散 创新效率 京津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许爱萍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创新资源 创新成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立足和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要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会娜 苏红卫
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京津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创新基础扎实、科研实力雄厚,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主题,多位专家学者从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建设城市创新高地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培育先进产业集群、建设数字智能时代的城市创新高地等观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苗婧 杨海亮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性行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在给河北省带来GDP增速的同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同质化严重,低水平重复,特色化不足,缺乏质量效益;部分工业产能过剩严重;产业联动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亟须提升。当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入实施阶段,长期制约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秦静 李浩 周立群
[目的]京津冀区域农业协同发展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增量改革,而是涉及多方面的存量改革尝试和具体实践。总结4年多来三地农业协同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协同发展中存在的制约瓶颈,有利于把握农业协同发展现状,揭示三地农业协同发展的切入点,进而为实施有效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重大背景,重点采用文献综合分析、专家调研访谈等方法,梳理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开展的多种活动和项目对接内容等,提炼了区域农业协同发展中呈现的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指出未来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重点在于:以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为保障,加强顶层设计;以科技协同创新为突破口,推进科技与农业紧密结合;以市场协作为导向,推进统一市场建设;以生态建设协同为前提,提亮农业发展底色。[结论]可为探索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道路、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红波 陈雨霞 白宏伟
[目的]通过测定京津冀三地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同度,评价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水平。[方法]首先构建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和农业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値法对三地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其次,采用协同度模型测定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协同程度和农业一二三产业协同程度,并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农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最高,天津其次,河北最低;从分项指标得分看,北京农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最高,天津产业发展程度最高,三地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小;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较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的协同度值为0.52-0.82,目前处于中高度协水平;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度在2016年之前均小于0.2,之后上升至0.5,目前处在中度协同发展水平。[结论]京津冀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差距明显,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处于中高等协同发展水平,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协同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忠江 艾巧玥
文章基于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各具优势,河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和供给基地,北京在林业、天津在渔业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这就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既具有人才、自然和政策优势,也具有资源、发展和合作劣势,所以其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应遵循如下路径:多地区"小生态农业"共同发展,跨地区园区或基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协同发展体系。为了实现这一路径,应该从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生态农业 协同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馨梅 张淑梅 杨慧鹏
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缓慢,本文为了深入探究三地农业协作做了如下研究:首先,就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条件和现状,阐述了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梳理了京津冀在农业协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包括行政地位不平等、利益目标难以同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最后,为三地农业协作加速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农业协同 差异性 行政地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馨梅 张淑梅 杨慧鹏
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缓慢,本文为了深入探究三地农业协作做了如下研究:首先,就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条件和现状,阐述了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梳理了京津冀在农业协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包括行政地位不平等、利益目标难以同步及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最后,为三地农业协作加速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农业协同 差异性 行政地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陆华 岳跃
在北京的物流设施,即配送中心转移到河北的前提下,运用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理论,同时结合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这一手段,对新背景下北京市农产品的配送进行模式创新,提出了"京津冀发展+互联网+共同配送"的模式,从而为京津冀协同战略的实施寻求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可实现的路径,最后对北京目前的农产品配送模式和创新模式进行比较,从而证明此创新模式的可行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孝 冯中越
本文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切入点,探讨可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进程的有效途径。首先,从发展现状、当前集聚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等方面探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优势;其次,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间接分析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提出要将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作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引擎,进一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全方位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平。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裴媛
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国家战略提出的协同发展规划区域,承载了国家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众望,若能充分发挥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必然能最大限度通过科技金融支撑三地的协同发展,并最终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定位。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科技型企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尊厚 杨伟静
河北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河北省近几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情况,发现河北省高校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系数最低,而北京、天津的这一系数都高于河北省企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关联系数。因此,河北省要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水平,加大科技创新的经费支持,促进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利用国际间的交往加强与国外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特别要加强河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从而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的水平。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创新 灰色关联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