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1)
- 2023(15764)
- 2022(13447)
- 2021(12584)
- 2020(10330)
- 2019(23371)
- 2018(22952)
- 2017(44516)
- 2016(24017)
- 2015(26478)
- 2014(25744)
- 2013(25274)
- 2012(23149)
- 2011(20731)
- 2010(20732)
- 2009(18651)
- 2008(17876)
- 2007(15806)
- 2006(13649)
- 2005(11743)
- 学科
- 济(95492)
- 经济(95408)
- 管理(69380)
- 业(68379)
- 企(57385)
- 企业(57385)
- 方法(41751)
- 数学(35729)
- 数学方法(35331)
- 农(26752)
- 中国(25804)
- 业经(23908)
- 财(21992)
- 地方(21622)
- 技术(21097)
- 学(20277)
- 农业(18055)
- 制(17420)
- 理论(16347)
- 贸(16024)
- 贸易(16012)
- 易(15478)
- 产业(14931)
- 环境(14762)
- 和(14740)
- 银(13869)
- 银行(13816)
- 务(13760)
- 财务(13698)
- 财务管理(13676)
- 机构
- 学院(330439)
- 大学(329848)
- 管理(133560)
- 济(131150)
- 经济(128341)
- 理学(116669)
- 理学院(115352)
- 管理学(113414)
- 管理学院(112819)
- 研究(109393)
- 中国(78928)
- 京(70015)
- 科学(68907)
- 财(57467)
- 所(53459)
- 农(52788)
- 业大(50829)
- 中心(49233)
- 研究所(49052)
- 江(47974)
- 财经(46539)
- 范(44463)
- 师范(44040)
- 北京(43736)
- 经(42346)
- 农业(41231)
- 院(40517)
- 经济学(38886)
- 州(38801)
- 技术(35599)
- 基金
- 项目(234126)
- 科学(185701)
- 研究(172410)
- 基金(169314)
- 家(147664)
- 国家(146422)
- 科学基金(126728)
- 社会(109081)
- 社会科(103565)
- 社会科学(103539)
- 省(93577)
- 基金项目(91057)
- 自然(81939)
- 自然科(80051)
- 自然科学(80033)
- 教育(78785)
- 自然科学基金(78637)
- 划(77920)
- 编号(69775)
- 资助(67413)
- 成果(55737)
- 重点(52490)
- 创(52480)
- 发(51208)
- 部(50572)
- 课题(48509)
- 创新(48315)
- 国家社会(44769)
- 科研(44072)
- 教育部(43407)
- 期刊
- 济(141732)
- 经济(141732)
- 研究(95574)
- 中国(63421)
- 学报(51928)
- 管理(49582)
- 科学(48681)
- 农(47729)
- 财(41348)
- 教育(40193)
- 大学(39545)
- 学学(37152)
- 农业(33489)
- 技术(29437)
- 业经(25004)
- 融(24974)
- 金融(24974)
- 经济研究(22830)
- 财经(21780)
- 经(18740)
- 科技(18602)
- 问题(18338)
- 图书(17415)
- 业(17262)
- 技术经济(16839)
- 理论(15340)
- 现代(15229)
- 商业(15049)
- 版(14841)
- 实践(14038)
共检索到471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欣亮 刘飞
文章在对创新要素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文献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创新要素分为人力创新要素与资本创新要素,并分别厘清两种创新要素投入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与高级化进程。在分析当前我国人力和资本两种创新要素空间配置现状及现存问题后,提出应从提升要素效率、健全人才机制及加强产业互动等方面着手优化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创新要素 空间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尚新
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空间配置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从消费需求与制度变革的中介视角检验其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其中人力要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正向改善均明显高于资本要素;创新人力要素空间配置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消费需求和制度变革的双重中介效应,创新资本要素空间配置存在单一的消费需求中介效应。基于实证结论,文章提出破除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中的区域制度性壁垒,以及拓展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渠道等对策,以科学引导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创新要素流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翌秋 谢萌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我国2008—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GMM模型,实证分析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产融结合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机制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优化企业间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两条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教育支出能强化产融结合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春玲 刘静 史晓娟
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作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廊坊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廊坊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金融体系改革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等金融创新手段来促进廊坊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途径。
关键词:
金融创新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黎绍凯 朱卫平 刘东
高铁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交通网络体系,这对地区经济时空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采用2000-2016年地级市辖区数据构建"反事实"框架下的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高铁开通对我国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因果净效应。结果发现,高铁建设显著提升了地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高级化进程,且东、中部地区高铁开通的净效应显著,西部地区却不明显,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显著。进一步从资源再配置视角检验高铁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加速了地区劳动力流通和资本积累,并且高铁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资本和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动态转化。同时劳动力和资本再配置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即东、中部地区劳动力和资本再配置效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具有潜在的"俱乐部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孟庭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创新要素配置逐渐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选取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能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高农业生产率地区、高科技创新水平地区,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能够通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红娟
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粮食主产区,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跨越门槛值之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应释放创新要素配置动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农业功能区科技支撑,从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红娟
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粮食主产区,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跨越门槛值之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应释放创新要素配置动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农业功能区科技支撑,从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敏 张兴隆 段佳萌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探求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重要载体。本文选用2011—2019年中国22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产业升级指数,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未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速度;机制分析表明,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政策通过创新机制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从而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地级市以上级别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而普通地级市的结果不显著;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发现,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对规模较大的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显著,其中城市规模适中的特大城市促进效果最好。本文为引导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开展,尤其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德成 肖文雪
聚焦数据要素,从多个维度构建数据要素配置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2-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探讨数据要素配置对区域创新的赋能效果、差异性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时空演化特征初步证明数据要素配置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依次递减特征;(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效率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数据要素配置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条件性特征,前者表现为在高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东部地区以及对激进型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后者表现为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下,创新驱动效应呈现出边际递增规律;(4)渠道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创业活跃度、促进R&D人员流动以及降低产业结构扭曲度均为数据要素配置赋能区域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银银 黄彬
运用价值链、产业链理论思想,提出论证了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三条路径:基于技术轨道、基于市场轨道、全产业链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并比较不同路径间的差异性及适用条件,为我国创新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创新赶超,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创新驱动 产业结构升级 路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江波
基于国际经验,工业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阶段,而产业持续升级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生产要素的两种基本形态为研究起点,着重剖析了要素配置结构对产业升级影响的机理,认为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是要素配置结构不断革新与演化的过程。即工业化是一个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初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演化到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高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再向更深层次要素配置结构主要源于高级生产要素的产业升级演化的过程。另外,文章结合英国工业化和美国工业化的案例对以上机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生产要素 配置结构 产业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京平 孙丽娜
通过数字经济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应用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创新及需求侧结构创新等支持。然而,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技术的依赖效应、数字经济的垄断性、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供给不足及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缺失等因素降低了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此,我国应从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平台反垄断,加大需求侧改革,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数字经济与三次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近乐,蔡晨雨
产业结构转型事关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在当前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以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分析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并以陕西省为例,针对产业结构现状和5个“并存”的问题,选取航空航天产业为代表,运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研究了军民融合发展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提出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军民融合;产业结构;航空航天产业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军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从供给侧分析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产业高端化、资源利用效率化和发展绿色化三个视角,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04~2017年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要素成本、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研究发现,要素成本的变动通过影响科技创新,然后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价格的合理化促进了科技创新水平,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固定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会恶化创新环境,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采取合理方式调控价格变动,从源头上激励企业从事创新,以此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