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6)
- 2023(17580)
- 2022(14746)
- 2021(13392)
- 2020(11502)
- 2019(26104)
- 2018(25870)
- 2017(50147)
- 2016(27231)
- 2015(30364)
- 2014(30033)
- 2013(29917)
- 2012(27794)
- 2011(25112)
- 2010(25521)
- 2009(24292)
- 2008(24631)
- 2007(22719)
- 2006(19846)
- 2005(18282)
- 学科
- 济(120489)
- 经济(120327)
- 业(102547)
- 管理(94817)
- 企(90460)
- 企业(90460)
- 方法(55021)
- 数学(44939)
- 数学方法(44479)
- 财(38834)
- 农(35895)
- 业经(34012)
- 中国(30015)
- 制(28054)
- 务(26272)
- 财务(26226)
- 财务管理(26174)
- 农业(24912)
- 企业财务(24871)
- 地方(22750)
- 技术(22731)
- 理论(21500)
- 学(21364)
- 贸(20979)
- 贸易(20966)
- 易(20288)
- 体(19851)
- 和(19648)
- 银(19443)
- 银行(19391)
- 机构
- 学院(400214)
- 大学(399196)
- 济(169639)
- 经济(166278)
- 管理(157537)
- 理学(135249)
- 理学院(133798)
- 管理学(131798)
- 管理学院(131035)
- 研究(129509)
- 中国(101597)
- 财(83212)
- 京(83024)
- 科学(76931)
- 农(68449)
- 所(65424)
- 财经(65167)
- 江(62447)
- 中心(60029)
- 经(58991)
- 研究所(58565)
- 业大(57856)
- 农业(53816)
- 经济学(52537)
- 北京(52024)
- 范(48921)
- 州(48857)
- 师范(48416)
- 财经大学(48021)
- 经济学院(47562)
- 基金
- 项目(258375)
- 科学(205220)
- 基金(189387)
- 研究(189133)
- 家(163859)
- 国家(162430)
- 科学基金(140862)
- 社会(122872)
- 社会科(116560)
- 社会科学(116527)
- 省(101672)
- 基金项目(100093)
- 自然(90178)
- 自然科(88152)
- 自然科学(88128)
- 教育(87580)
- 自然科学基金(86705)
- 划(84337)
- 资助(77275)
- 编号(75283)
- 成果(61688)
- 部(58202)
- 创(57995)
- 重点(57831)
- 发(55319)
- 创新(53506)
- 课题(52098)
- 国家社会(51118)
- 制(51056)
- 教育部(50460)
- 期刊
- 济(192025)
- 经济(192025)
- 研究(119196)
- 中国(80050)
- 财(69092)
- 农(63489)
- 管理(62929)
- 学报(60261)
- 科学(56385)
- 大学(46646)
- 学学(44096)
- 农业(42545)
- 融(39701)
- 金融(39701)
- 教育(39629)
- 技术(35746)
- 财经(33917)
- 业经(31959)
- 经济研究(30342)
- 经(29214)
- 问题(25282)
- 业(24915)
- 技术经济(22430)
- 贸(20125)
- 商业(19137)
- 版(19108)
- 统计(18943)
- 科技(18549)
- 现代(18507)
- 财会(18490)
共检索到604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营营 高煜
在理论阐述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理及依赖条件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R&D人员和R&D资本流动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地区间制造业结构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效应,且受此效应的作用,两类创新要素在区际间的流动显著促进了地区制造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影响机制检验表明,R&D人员流动可以通过刺激消费需求和"倒逼"制度变革间接加速制造业结构优化,而R&D资本流动仅通过消费需求这个中介变量,促进了制造业结构优化;此外,创新要素区际流动对制造业结构优化的推进作用还高度依赖于各地区的技术市场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程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童伟伟 张建民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但是,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区域间环境规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差异,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韵
以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价值链数字化对制造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可显著提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水平。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价值链数字化可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及技术溢出效应间接驱动制造业开放式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链数字化对制造业开放式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高水平市场竞争环境、非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中更显著。基于此,提出深化价值链数字化转型、强化节本增效能力、制定差异化开放式创新策略等建议,以期为发挥价值链数字化优势、推动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提供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韵
以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价值链数字化对制造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可显著提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水平。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价值链数字化可通过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及技术溢出效应间接驱动制造业开放式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价值链数字化对制造业开放式创新的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高水平市场竞争环境、非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中更显著。基于此,提出深化价值链数字化转型、强化节本增效能力、制定差异化开放式创新策略等建议,以期为发挥价值链数字化优势、推动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提供支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辉 庄贞贞 李宗伟
研究目标:针对电子商务与制造业的融合趋势,本文提出电商嵌入度概念,分析电子商务对产业研发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嘉兴市375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研究发现:电商嵌入度对研发投入与研发绩效有显著作用。在研发投入作用上,电商销售额增加,研发经费支出减少,但电商采购额的增加会促进研发经费支出。在研发绩效作用上,电商嵌入抑制了新产品产值与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对于大规模企业,电商嵌入度对研发绩效的抑制作用会减弱。研究创新:尝试提出电商嵌入度并揭示了电商嵌入度对创新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价值:本研究为产业创新升级提供借鉴。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嵌入理论 创新投入 创新产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韦志文 冯帆
基于2001—2016年中国27个制造业行业数据,在测度本土市场规模和创新效率的基础上,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制造业行业“需求引致创新”功能的发挥及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规模扩大显著提升制造业行业创新效率,并且在中、高技术制造业行业及私营企业中的正向效应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本土市场规模对创新效率的正向牵引作用得益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国民经济循环的畅通。进一步分析发现,内生于本土市场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双循环下制造业行业“需求引致创新”功能实现的主要创新范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鹏 张勤
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探讨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创新要素流动赋能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路径。由门限效应检验可知,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中等水平时,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当公共服务均等化跨过门限值后,创新要素流动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才开始显现。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创新要素流动对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郑磊 袁秀秀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化已成为各国企业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实现成长壮大的重要选择。本文以2008—2016年沪深A股142家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了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企业吸收能力和投资区位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国际化程度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投资区位显著影响国际化程度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对发达国家投资更能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本研究为企业利用国际化经营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哲力 顾乃华
本文考察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的区域异质性,进而判断高新区是否异化以及在多大范围内异化为工业园区。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局效应而言,高新区的设立推动了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即高新区没有异化为工业园区。高新区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异质性,设立高新区的政策对东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该政策仅推动中部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质量,但是对于西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而言,该政策并没有推动区域内的制造业技术创新,即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高新区异化为了工业园区。与中小型城市相比,高新区对中国大型城市的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作用较为显著。虽然总体而言高新区促进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水平,但是该政策仅促进了低技术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基于调节效应的机制检验,本文认为高新区通过集聚人力资本以及集聚生产性服务业等渠道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数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永文
本文在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基于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中2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对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了中国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创新,但其影响在不同层次创新成果间存在差异;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之间既存在替代效应,也存在互补效应,由于吸收能力差异,国外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技术后发优势的实现存在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只有以研发支出存量和人力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高于临界值的行业,技术引进才能有效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自主研发是推动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积累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丁丁 贺冰寒 朱桂龙
布局使能技术关系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也面临应用范围广、外部性强、委托代理成本高等问题,亟需政府采购等需求侧政策工具的引导。本研究以2011—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机器学习-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探讨政府采购对制造企业使能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差异效果的引致原因。研究发现,政府采购对于制造企业使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共性使能技术的影响效果大于产品使能技术;对于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政府采购对于使能技术开发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从所有制属性看,政府采购对国有企业共性使能技术的促进效果更显著,而对非国有企业产品使能技术的正向影响更明显。研究结论为制定创新导向下政府采购政策工具奠定了基础,也为布局共性使能技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海波
本研究基于2009-2015年我国116家A股上市的制造业跨国企业面板数据,从投资广度和投资深度视角研究ODI对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ODI投资区域越广泛,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增加ODI投资深度对企业生产率无显著影响;此外,不同ODI进入模式对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绿地投资模式下ODI投资广度的正向影响效果比跨国并购模式更明显,而跨国并购模式下增加ODI投资深度比绿地投资模式更能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独资经营模式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海波
本研究基于2009-2015年我国116家A股上市的制造业跨国企业面板数据,从投资广度和投资深度视角研究ODI对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说,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ODI投资区域越广泛,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果越明显,增加ODI投资深度对企业生产率无显著影响;此外,不同ODI进入模式对我国制造业跨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绿地投资模式下ODI投资广度的正向影响效果比跨国并购模式更明显,而跨国并购模式下增加ODI投资深度比绿地投资模式更能促进企业生产率提升;独资经营模式下ODI投资广度和投资深度对企业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效果均比合资经营模式更显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飞 范炳 鲁思琪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影响企业“走出去”的创新路径,并选取2007—2013年手工匹配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经验论证。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总体上提升了企业OFDI的“广延边际”和“集约边际”;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主要通过增强企业的中间品部门创新能力提高生产率,对其OFDI的“二元边际”起到正向作用,且“走出去”存在市场寻求、效率寻求和技术寻求等动机;知识密集型制造行业的非国有企业采用专业科技类服务显著地推动其“走出去”。本文的政策启示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致力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来增强企业在服务型制造领域的竞争力,以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承接研发外包促进区域自主创新的机制研究——基于广东省的实证检验
开放型技术双元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攀升了吗——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检验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能否促进空间协调——基于285个城市数据的检验
中国制造业产业间贸易比较优势及其要素禀赋的实证检验
产业转移、要素流动与结构优化——基于中心-外围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工业行业环境规制、创新能力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实证检验
政府创新偏好、创新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升级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否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长期导向促进家族企业绿色创新的实证检验
制造业企业资源结构对转型升级影响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