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0)
- 2023(7323)
- 2022(6193)
- 2021(5653)
- 2020(4821)
- 2019(10563)
- 2018(10315)
- 2017(20056)
- 2016(10290)
- 2015(11033)
- 2014(10286)
- 2013(10151)
- 2012(9272)
- 2011(8310)
- 2010(8360)
- 2009(7507)
- 2008(7349)
- 2007(6785)
- 2006(5699)
- 2005(4857)
- 学科
- 济(44988)
- 经济(44966)
- 业(36004)
- 管理(32454)
- 企(30913)
- 企业(30913)
- 方法(18108)
- 技术(16572)
- 数学(15423)
- 数学方法(15320)
- 业经(12515)
- 农(12274)
- 中国(12138)
- 技术管理(11917)
- 产业(11150)
- 地方(10534)
- 财(9153)
- 制(8660)
- 农业(8357)
- 学(7469)
- 结构(7154)
- 贸(7148)
- 贸易(7142)
- 理论(7009)
- 易(6880)
- 银(6790)
- 银行(6764)
- 体(6650)
- 行(6531)
- 融(6469)
- 机构
- 学院(142988)
- 大学(140565)
- 济(64712)
- 经济(63712)
- 管理(59348)
- 理学(52144)
- 理学院(51585)
- 管理学(50926)
- 管理学院(50629)
- 研究(46892)
- 中国(34015)
- 京(28478)
- 科学(27521)
- 财(26105)
- 农(22430)
- 所(22210)
- 江(21673)
- 业大(21230)
- 财经(21158)
- 中心(21130)
- 研究所(20364)
- 经济学(20147)
- 经(19194)
- 经济学院(18259)
- 农业(17503)
- 范(17499)
- 北京(17395)
- 师范(17290)
- 院(17032)
- 州(16683)
- 基金
- 项目(100987)
- 科学(82378)
- 研究(74917)
- 基金(74039)
- 家(64261)
- 国家(63716)
- 科学基金(56277)
- 社会(50555)
- 社会科(48364)
- 社会科学(48353)
- 省(42201)
- 基金项目(40121)
- 自然(34905)
- 自然科(34180)
- 自然科学(34173)
- 划(34046)
- 教育(33889)
- 自然科学基金(33690)
- 编号(28257)
- 创(28155)
- 资助(27953)
- 创新(25237)
- 发(23737)
- 重点(22924)
- 部(21903)
- 国家社会(21508)
- 成果(21504)
- 业(20623)
- 课题(20226)
- 发展(19518)
共检索到205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本文旨在考察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异质性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中国2003-2015年分省面板数据,运用空间交叉模型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从产业间和产业内部视角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尽管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对三次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较弱,但对制造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变迁、服务业由生活型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创新要素区际流动在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时存在不同层次的适宜边界,当"流量"规模超过这一边界时,由集聚拥挤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显著削弱创新要素流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就促进区际间创新要素合理流动,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军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从供给侧分析产业结构升级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产业高端化、资源利用效率化和发展绿色化三个视角,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基于我国2004~2017年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要素成本、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关系。研究发现,要素成本的变动通过影响科技创新,然后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价格的合理化促进了科技创新水平,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固定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会恶化创新环境,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采取合理方式调控价格变动,从源头上激励企业从事创新,以此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晓舟 郭晗 卢山冰
基于城市群视角,聚焦要素区际流动机制,探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环境规制、要素区际流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理论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环境规制综合指数、要素区际流动指数等,并基于中国十大代表性城市群2003—201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各类样本检验均表明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2)整体样本下环境规制能够分别通过劳动区际流动、资本区际流动和技术区际流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3)分区域及不同环境规制水平样本下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城市群和中环境规制组的3类要素区际流动在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均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中西部城市群仅劳动要素区际流动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高规制组3类要素区际流动中介效应均不显著。针对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破解城市群资源环境难题,探寻城市群要素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推动中国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章仁俊
当今世界,知识以其各种形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世界经济正向知识经济转移,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演进的直接动因。通常当影响产业结构的3方面因素(即要素的供给、市场的需求和环境的满足)互相作用并趋于一致时,就会促使产业结构朝更高阶段发展,而在这有序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欣亮 刘飞
文章在对创新要素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文献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创新要素分为人力创新要素与资本创新要素,并分别厘清两种创新要素投入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与高级化进程。在分析当前我国人力和资本两种创新要素空间配置现状及现存问题后,提出应从提升要素效率、健全人才机制及加强产业互动等方面着手优化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创新要素 空间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雪彦
选取2011—202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创新要素协同不仅可以显著推动本地城市共同富裕,更对邻近城市共同富裕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创新要素协同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共同富裕。由此,提出合理配置创新要素,实现要素市场一体化;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协同均衡发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曹雪彦
选取2011—2022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创新要素协同不仅可以显著推动本地城市共同富裕,更对邻近城市共同富裕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创新要素协同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共同富裕。由此,提出合理配置创新要素,实现要素市场一体化;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协同均衡发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宏鸣 陈永昌 杨晨
在当前建设“数字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要素区际流动视角实证考察了数字化对创新要素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能够显著降低创新要素错配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通过促进研发资本流动来缓解创新要素错配,但基于研发人员流动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数字化对于创新要素错配的改善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有效缓解了东部地区和配置过度地区的错配程度,而对中西部地区和配置不足地区的作用尚未充分展现。本文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化为抓手促进我国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俊红 王钺
利用2000—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研发要素区际流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R&D资本的区际流动能够显著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而R&D人员的区际流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金融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发挥R&D资本区际流动的效率提升效应,而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已经不再是影响R&D人员区际流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研发要素流动 创新效率 空间计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银银 邓玲
创新不仅涉及高R&D强度产业部门,也包含低R&D强度产业部门,在不同产业中创新的类型、来源、特征等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创新催生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主导产业更替,这些新兴产业一般是高技术行业,其技术一般是"通用性技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促进制造业中低技术行业和服务业技术革新、生产方式变革。制造业中低技术行业和服务业并非被动接受新技术,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结合行业本质,采用多种创新形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各国在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创新战略,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在开放环境下,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要素主要集中在产业低端层次上,容易造成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结构的固化。因此,我国必须结合我国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李婷婷
文章在核算各省2000~2018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2)根据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可将所有省份划分为"领先型""追赶型"和"落后型"3种模式。"领先型"模式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高,其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也最大,另两种模式依次递减。"领先型"模式的人力资本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后,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落后型"模式劳动力数量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后,反而会阻滞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3)2000~2018年近一半的省份从"追赶型"和"落后型"转变为"领先型",人力资本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是促使这些省份发生模式转换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尚新
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空间配置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从消费需求与制度变革的中介视角检验其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其中人力要素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正向改善均明显高于资本要素;创新人力要素空间配置对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消费需求和制度变革的双重中介效应,创新资本要素空间配置存在单一的消费需求中介效应。基于实证结论,文章提出破除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中的区域制度性壁垒,以及拓展创新要素空间配置渠道等对策,以科学引导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创新要素流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孟庭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创新要素配置逐渐成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选取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能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高农业生产率地区、高科技创新水平地区,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能够通过驱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主要分析要素集聚下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非线性关联及其外溢效应。实证发现,使用技术、资本、劳动和创新要素集聚替代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探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非线性关联是可行的;省域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集聚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边际作用递减并最终收敛,省域人力资本、技术和创新要素集聚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效应呈递增的发散特征;物质资本要素集聚、技术要素集聚和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下的技术创新对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相邻省市的人力资本要素集聚和劳动力要素集聚度的变化对本省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红娟
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均能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粮食主产区,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均能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跨越门槛值之后,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正向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应释放创新要素配置动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强农业功能区科技支撑,从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