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4)
- 2023(6384)
- 2022(5379)
- 2021(4794)
- 2020(3911)
- 2019(8628)
- 2018(8197)
- 2017(14477)
- 2016(7753)
- 2015(8439)
- 2014(7832)
- 2013(7424)
- 2012(6731)
- 2011(5898)
- 2010(5953)
- 2009(5461)
- 2008(5314)
- 2007(4895)
- 2006(4162)
- 2005(3440)
- 学科
- 管理(29665)
- 业(28841)
- 济(28467)
- 经济(28453)
- 企(26154)
- 企业(26154)
- 技术(14493)
- 技术管理(11377)
- 方法(10684)
- 地方(8755)
- 数学(8718)
- 中国(8700)
- 数学方法(8568)
- 业经(8186)
- 农(7426)
- 财(7244)
- 划(5733)
- 理论(5510)
- 农业(5462)
- 学(5403)
- 环境(5157)
- 制(5076)
- 务(4880)
- 财务(4869)
- 财务管理(4860)
- 和(4821)
- 贸(4728)
- 贸易(4716)
- 企业财务(4651)
- 产业(4559)
- 机构
- 学院(103447)
- 大学(101823)
- 管理(44428)
- 济(40829)
- 经济(39972)
- 理学(38339)
- 理学院(37937)
- 管理学(37411)
- 管理学院(37201)
- 研究(34110)
- 中国(25017)
- 京(21322)
- 科学(21226)
- 财(17725)
- 江(16234)
- 所(15914)
- 中心(15861)
- 业大(14945)
- 农(14665)
- 研究所(14509)
- 财经(13952)
- 范(13556)
- 院(13484)
- 师范(13455)
- 北京(13387)
- 州(12999)
- 经(12541)
- 商学(11853)
- 技术(11767)
- 商学院(11732)
- 基金
- 项目(74917)
- 科学(60509)
- 研究(55884)
- 基金(52834)
- 家(46321)
- 国家(45949)
- 科学基金(40568)
- 社会(36151)
- 社会科(34413)
- 社会科学(34402)
- 省(31875)
- 基金项目(28470)
- 划(26112)
- 自然(25779)
- 教育(25367)
- 自然科(25176)
- 自然科学(25167)
- 自然科学基金(24705)
- 创(22237)
- 编号(21582)
- 创新(19668)
- 资助(19581)
- 重点(17157)
- 发(17063)
- 成果(16341)
- 课题(16208)
- 部(15337)
- 业(15058)
- 国家社会(14883)
- 制(14237)
共检索到154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谭有为 千庆兰
在参考国内外学者场所质量评价相关研究上,构建以使用&活动、可达&连接、舒适&意象、社交性四个维度的创新街区场所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取SPSS因子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并以李克特量表五点法作为满意度判别标准;在评价基础上构建创新街区场所需求研究框架,将创新街区场所需求分为空间需求、设施需求及活动需求。以高新南街区作为案例进行研究,高新南街区的总体场所质量还没能达到让知识型员工满意的地步。
关键词:
创新街区 场所质量 质量评价 场所需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省 曾庆珑
在创新驱动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街区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体系中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对创新街区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将我国创新街区总结为中心市区桥梁纽带型、水岸"工业锈带"改造型和远郊高教园区城市化覆盖型3种模式,并结合3个典型案例解析创新街区构建模式。最后,提出创新街区建设要重视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创新人才吸引渠道应多样化并发挥支柱核心性创新机构引领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
创新街区 城市创新空间 区域创新系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长海
会展商务活动项目运作的综合性、系统性、联动性特征正在催生会展业态布局调整的新格局,会展主题街区的形成正是会展业态布局结构日益优化的结果。在梳理总结会展主题街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形成路径的基础上,以上海光大会展主题街区为例做了实证分析,探讨了以会展主题街区为载体的符合中国城市特点的现代展馆发展新模式,为完善和提升会展主题街区功能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会展主题街区 要素 路径 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加;创新街区建设的关键路径是塑造街区新公共利益,即通过社交型公共空间和办公型公共空间的塑造成功地激活街区的创新活力,特别是以公共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办公型公共空间成为创新街区的核心地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智团
国外内城复兴盛行的"创新街区"建设,是新城市主义对创新的响应,这对我国城市政府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双创战略",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有重要参考借鉴意义。在"创新街区"概念内涵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总结了国外典型创新街区的规划建设路径。研究表明:重新界定的创新街区概念,更能准确反映创新创业企业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定现象,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与活力街区的"城市特质"为其本质特性;创新街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源于创新创业企业、知识员工与地方政府等三个行动主体的统一预期,即创新街区可带来收益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航军 张京祥
长期以来,我国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淹没在城市更新的洪流之中,要么实行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要么处在"水深火热"的静态保护之中。然而历史证明,单一地从任何一个视角出发,都难以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无法实现历史街区的持续复兴。在建立历史街区可持续更新改造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将南京老城南的更新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厘清了各个阶段的逻辑与问题,认为更新动力的不可持续是当下亟需破除的难题;进而提出通过发展权转移制度创新、重塑居民主体性、历史文化挖潜、社区治理下沉等策略创造全周期的更新动力,最终走向可持续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王峤 刘修岩 陈露
城市密度作为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重要表现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其不但能够影响生产率、经济增长及生态环境等,而且对城市的创新效率这一关乎长期增长的因素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匹配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专利数据库,并结合LandScan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构建了包含企业—年份维度的300多万个样本,基于OLS与工具变量法系统识别了城市内部街区尺度的密度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街区层面的密度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产出,高密度发展的创新外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街区尺度高密度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吸取知识溢出的养分,克服知识溢出面临的地理阻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晓桢 陈可石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生活不断向夜间延伸,城市夜生活街区的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发达国家近百年来的城市夜生活空间设计实践重点在于城市夜生活的文化场所营造,而中国对城市夜生活的研究尚不成熟。在对中西方城市夜生活发展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伦敦考文特花园为例,通过对考文特花园街区广场、步行系统、照明系统、文化业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得出考文特花园街区城市夜生活文化场所的营造策略,研究结果为我国的城市夜生活街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夜生活街区 文化场所 考文特花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冬冬 陈更 沈慧雯
5·12汶川地震之后,川西传统街区空间结构遭遇严重破坏,文章运用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探索手法,并以四川省绵竹市富新镇为实践项目,通过技术手段得到关系图解和整合度值,寻找到街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震时减灾的规划手法,定性描述了人和空间的关系以及空间的重新组构。希望一脉相承的全新规划思路对当下和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空间句法 街区重构 绵竹富新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云兰
概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发达国家在历史街区保护的立法、行政管理、公众参与及资金筹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分析了城市建设与历史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是互为联系,互相促进的,处理好这一关系,城市将得以协调发展。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历史建筑 保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忠 ,唐幼纯 ,王裕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袁志华
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相关规范,构建商业街区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并对指标加以说明。以深圳市坪山区商业街区改造项目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数据,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通过路径系数判定指标间的影响程度,并计算出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后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与数据获取,并对其产生的综合效益作出实证评价研究,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出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综合效益评价分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谌丽 张文忠 褚峤 王鹏 李加忠
居民交通出行质量是影响城市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越来越多的地理和规划学者开始关注城市建成环境对交通出行方式的影响,尤其是街区尺度成为相关政策的重点,但细化讨论建成环境对居民交通感知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北京为例,结合街区尺度等建成环境客观数据与居民交通评价调查主观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逻辑模型探讨街区尺度特征对居民主观交通便捷性评价和交通安全性评价的影响。研究表明:小街区的模式下交叉路口多,易于设置公交站点,有利于提高居民交通便捷性评价,并且避免了大马路带来的交通隐患,对居民的交通安全性评价也有提升作用;容积率、区位、公交站点等对交通评价具有促进作用。最后分析表明,交通评价还与居民自身属性有关,交通建设需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的需求及其分布特征。本文的结论可为推行街区制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